分享

一个是心学大师,一个是励志典范,他们的书法却被自己的光环遮蔽

 杂货店伙计 2018-08-17

历史上有不少人博大宽广,成为时代的精神领袖。曾有人作了个圣人榜,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

 

王阳明和曾国藩在历史上都是思想大家,后世对他们的推崇来自各个方面。他们的书法艺术反而被掩盖在思想光环之下,不被众人熟悉。殊不知,书法也是他们思想的映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阳明、曾国藩在书法艺术上不为人知的一面。
?

 

王阳明:书法创作亦是一种“知行合一”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被后世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一代完人”。他的哲学思想是明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影响深远。

 

相比一代“心学”大师的成就,王阳明的书法很少被人提起,但他的书法亦可称为明代大家。明代书画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足见其书法成就不俗。

 

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行墨间的俊逸爽朗令人着迷,可以得见“二王”风神俊采。

 
 

王阳明 《象祠记》(局部)

 

王阳明书法承绪二王,但更加自由挥洒,不拘泥于古人。他的学生曾回忆他学书法,“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他练字并不是简单描摹字形,而是要掌握写出这一字形的方法,所以必须拟形于心,凝思静虑。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追求“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的“真乐”或“真悟”状态,他的书法体现的正是这种超然怡悦,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无意于书,却矫矫不群,这是以他的道德学问、为人之道渗透于书法的结晶。

 
 

王阳明书法

 

观王阳明书法,我们看到的是,书法创作亦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与体验,流露的是卓然超越的真性情。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书法

 
 

王阳明书法

 

曾国藩:只要努力写字,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谥“文正”,中国近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忠于清室镇压太平天国暴乱又饱受争议。

 

曾国藩能成为半个圣人,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由于后天的努力。

 

曾国藩天资鲁钝,无论是无论考学还是当官,开窍都相当晚,他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也是榜榜落第,接连七次都名落孙山。

 
 

曾国藩书法

 

但曾国藩一直勤奋和努力,对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三岁那年,曾国藩考中秀才,此后凭借自己的勤恳努力,成为大清朝的股肱之才。

 
 

曾国藩书法

 

屡败屡战是曾国藩的信条,对于练字亦是一样。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无数次提到自己写字的用功,并把写字作为日课。

 
 

曾国藩书法

 

“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即使在同太平军作战期间,也能“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

 
 

曾国藩书法

 

只有做到日日坚持,书法才有精进。曾国藩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曾国藩书法

 

曾国藩有一套理论,他将乾坤之道寓于书法,认为作字应刚柔并济。有理论作指导,有勤奋作支撑。但是书法里有乾坤,却不止乾坤。

 
 

曾国藩书法

 

正如曾国藩认为的,磨练自己要有如鸡孵蛋般的耐心和韧性。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增长本领的一生。曾国藩凭借努力,虽未形成独到的自家面目,但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好。

 

曾国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只要努力写字,坚持写字,也许我们写得不够好,但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能吃天下第一等苦

 

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王阳明与曾国藩都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尽管他们的书法成就远不及他们在思想上的贡献,但他们学习书法的思想和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