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作木版年画

 连云港海之阔 2018-08-17
    制作木版年画 南通在建国前有据可查的木版画作坊中,较出名的有“王正顺”、“唐广泰”、“张源兴”、“樊协成”、“易双和”、“李观堂”等。至今还在制作的老作坊仍有易双和与易茂俊两家。他俩是堂弟兄,据说他们祖辈相传至少已沿袭了三代。易双和已于1984年夏过世,易茂俊80多岁时,还能在女婿和孙子的帮助下印制门神。南通市区东门望江楼的张俊生也是祖辈相传的手艺,据说望江楼是当时规模颇大的一个出售门神的商店。这些传统的作坊都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之中。印纸马的老户是丁桂生和陆友兴。丁桂生早年还在上海艺专学习过,后又在上海广告公司当过学徒,因此他的书法和刻工均见功力,制作的纸马也优于其他几家。 制作木版年画除少数专业纸坊画店外,大多数是农民利用冬闲时期印制的。南通的专业纸坊一般都是前店后坊,纸坊并不造纸,而是染纸,将白纸染成红、黄、青、蓝各色,裱红白对联挂轴,供社会需求和民间红白喜丧事宜之用。某些纸坊还刻印木版纸牌(赌具)、冥钱。除大店批零兼营外,一般作坊都是老板兼员工,自己动手刻印年画。老板娘站店营业做家务,到秋冬时节才雇员批量印刷木版年画,因为这些民间纸坊的主人以农为主,印画也受农时影响。 木版画的版子一般用梨木、苦楝树木刻成。画板根据规格而定,大的用拼板,小的用独块木板制成,先将画稿复摩到画板上。然后就可以动手雕刻,套印的还要准备几套板,以便不断套色印刷。印刷用的颜料,黑色都用烟锅灰经磨炼后,用酒泡浸研成,其他红、蓝、黄等色均将颜料用水化开,加上一定比例的胶水调配.使它不化晕,便于印刷。印刷制作方法依旧相当原始,裁纸用菜刀切,加固纸张用木板夹、绳子捆扎、石头吊压。作坊主人白天干完农活,晚上一家老小一齐动手,苦干几个月,每加工一令纸年画,收工本费才几十元。印门神的纸张要选用较厚的白纸,印纸马则用灰色包装纸或薄白纸。灰纸质劣,吃墨费色,印制难度较大,且卖不出大价钱。 民间木版画的形式很多,除年画外,一年四季节日如清明、端午、重阳、立冬等均有红绿版画。50年代,如东县大同镇北面的武生庙,有位方丈,大家叫他“老师太”。逢年过节都到四乡送画化缘,如清明节的《春牛图》、端午节的《辟邪图》等。 民间日常生活运用木版画的也较多,如过生日的寿星挂屏、对联、匾额等。如东东部流行的小儿肚兜上刻印着的“五毒”纹样,也是木版画。民间过春节非常热闹,有“掸尘”、“送灶”、“祭祖”、“迎财神”、“贴喜笺”、“游园”、“灯会”等民艺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中大都与木版画有关。有了这种土壤和气候,木版画就在通州大地开花结果了。有些区域性的地方民俗,也对木版画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在南通东部的启东、海门一带,春节期间有四处讨乞的俗称“跑发财”。讨乞者边说边唱边舞,同时还送上一副印刷简陋的小木版年画,诸如《招财进宝》、《恭贺发财》等,恭贺主人发财讨欢喜,以便得到加倍赏赐。由于目前农村中文化水平还较落后,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封建迷信活动仍有一定的市场,少数巫医、神汉也不时利用木版画印制冥钱、巫符等行骗。

剪纸艺术与刻纸艺术用于节日民间灯彩美化

海门山歌

江海民间曲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