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南通名医

 连云港海之阔 2018-08-17
    清代南通名医 清代南通名医多以经方、时方见长,尤擅接骨整肢、精当取***、解剖骼髁、针灸细腻等尽妙功夫,并“以补代保,滋补保健”或“以消代保,以调代补”等辨证施治,让病患者“去积而不伤正,消食亦能固本”。这样的名医,有康熙年间的方钦(字席儒),曾任过扬州太守的王檀(字子升),治时纯皇后难症的马世雍(字武周),施诊谢绝酬礼的王邦传(字紫谰),供职太医院38年的孙讷(字吾容)等。 清光绪六年(1880),如皋丁堰镇薛宝田(1815年生),字莘农,经浙江巡抚谭钟龄保荐替慈禧太后治“怪病”。当时御医已束手无策,正巧薛宝田在浙江任上元县教谕,改任鹾尹,分发浙江候补,“上层”人物均知他“精于医道”,而推荐到皇室后苑,为太后治病。同僚们以“君父有急,为臣子者赴汤蹈火所不顾,遑论远尔”一词相迫,以“千载”一时之际遇相怂恿。薛宝田进退维谷。 薛宝田经太监引进至长春宫替慈禧切脉看病,药方草稿由内务府、太医院审核之后,报慈禧认可,送御药房配药。历时44天,共为慈禧切脉15次,立过20多剂药方,慈禧病情好转,渐渐痊愈。而薛宝田也获得很高的奖赏,每次皇家赐饭,总是“席备满汉,珍馐罗列”,其食品均为“市所未见”。许多人叹为“千载一时之盛”。连当时浙江的封疆大员也惊叹:“莘农以榷鹾微员,一旦得趋跪殿阶,瞻宫府之尊严,饫上方之珍品,所遇可谓奇矣!”连显赫一时的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也想巴结薛宝田,趁他回省路过天津时,李鸿章想留他在天津做官,而薛宝田怕“伴君如伴虎”,以“老病力辞”谢绝了李鸿章的邀请。薛宝田返回浙江官衙,为了铭记所受“荣宠”,特将此行刊刻成一部《北行日记》,详尽记录下治病的全过程。《北行日记》因此成为一份较完整的清官医案,书中还保存着清宫档案史料未载的史实。薛宝田是乘海轮回浙江的,回到家中与家眷儿孙相见时异常激动,特作诗一首: “海道一万里,回来鹤发翁。 儿孙相见喜,朋友聚谈雄。 拨瓮梨花白,堆盘菜甲红。 匆匆说不尽,明日检诗筒”。 到清末民初则有南通籍名医朱小南,字鹤鸣。其父朱南山,字松庆,又名永康,师从同乡沈锡鲜,1916年应旅沪同乡之邀去上海,在开封路设立了诊所。临症善用伤冷大方,治愈者很多,声望日高。朱小南子承父业,亦以医道载誉沪上,与丁甘仁、夏应堂等人齐名,创办新中国医学院,培养了不少医学人才。

陈实功

南通公共园林

当代的南通蓝印花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