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江山携手 2018-08-17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列祖列宗,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我们俗称的“走亲戚”就是初二开始的走亲访友。千百年来,我国各地都形成了节日期间亲戚来往的习俗。走亲戚的风俗缘于历史上的农耕时代,平时大家一家一户在田里耕作都比较忙,趁春节期间没啥农活比较清闲,亲戚们之间相互走动、聊聊聊家常,增进感情。 

    在传统社会,社会救济系统建立在相对狭小的熟人社会之上,在东亚儒家文化圈,这个救济系统主要依靠血缘关系建立,比如,一个家庭急需用钱,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借。在过去农村盖房子,都是靠亲戚邻里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这个浩大工程。血缘关系是最可靠的互助体系。而在西方,基督教、伊斯兰教这种独一神教社会,宗教组织承担了更大的救济功能。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送礼看重的是礼节和情义,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在以前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绝大部分家庭都比较贫寒,没有多少礼物可拿,有不少亲戚之间送了礼盒也不舍得打开,又用来送别的亲戚。 

    随着人口大量涌向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亲缘、地缘关系弱化,传统的熟人社会终结。以前在熟人亲戚身上的情感投资就是为了防止某一天的“不时之需”,现在这种投资渐渐失去意义。日常生活已经疏远的亲戚,再走也亲不了。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生活,更重视身边朋友的关系。仅仅是血缘关系,很难保证彼此之间必须保持某种特定的密切关系。 

    而且对于年轻人来说,似乎变成了“无效社交”。没有与好友玩的愉悦、陪父母的温馨,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社交的收获。交流浮于表面,找不到共同话题,聊一些婚姻、子女、财产等个人隐私,招人反感。而且春节一过,各回各城,作鸟兽散。 

    现在的春节走亲戚送礼,对很多人来讲意味着钱包大瘦身。过年成了“过钱”,活生生把一些年轻人变成了“恐归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走亲戚”是传统社会的重要社交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