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思 |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

 我的大骨头 2018-08-17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默默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一个人最高层次的成熟,是人到中年,仍然锐气不减。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

不减的是迎难而上的自信和勇敢


公元723年,不满二十岁的高适,满怀着闻达于天下的野心来到长安。高适家境贫寒,靠着亲戚朋友的接济和几亩微薄的田产,得以完成学业。


别人问他,家里都穷的快揭不开锅了,读书有什么用?

他的回答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到中年,高适依然一身布衣。科举的失利,生活的苦难,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气,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公元747年,一首《别董大》传遍了大唐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此时43岁的他,才成为名满天下的大诗人。


公元749年,高适已经45岁。睢阳太守张九皋终于发现,在他眼皮子底下呆了很多年的这个农夫,居然是一颗沧海遗珠,随即,将他分配到河南封丘做县尉。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日复一日的程序化工作,与他的宏图大志相差实在太远。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拍马屁”不是他的特长,更别说让他鱼肉乡里了。

于是高适转身离去,没有半点犹豫。


一个人生上半场都快走完的中年人,辞职以后还有什么作为?高适的回答是:当兵。


从官场退下,高适刚巧赶上安史之乱。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那些年,高适读的书里面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还有兵法修列。在大军溃败、主将投降的情况下,高适独自杀出重围。当着皇帝的面陈其要害,展现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华。


此后十多年,他在大大小小的平叛战争中屡立战功,从一个诗人终成一代名将。三代皇帝对其恩宠备至。玄宗任命他为侍御史,肃宗让他出任蜀州刺史,代宗更是让他执掌剑南,加封渤海县侯。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

不减的是不忘初心的原则和底线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中写道: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很多貌似成熟的人,就像没有成熟就落到地上的果子,看似成熟了,实际上是被虫子咬了,烂了。



人到中年,需要成熟,但成熟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与退让。

真正的成熟,是内心的澄澈通明,有说“要”的勇气,也有能说“不要”的底气,那才是一个人应有的风骨。


即使是个中年人,也是一个有锋芒的中年人。

只有守得住底线,才有可能超越人生上限。


人到中年,锐气不减,

不减的是矢志不移的追求和坚守


曾国藩说,事有归着,是人生的一种福相,必有福德。事有归着,就是办事沉稳有着落。一件事,要么不做。既然开了头,就要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在一个荷花池中,第一天开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


假设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

那么: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

错。

是第29天。

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成长不是一蹴而求。时间知道,从来都没有什么人生开挂,有的只是厚积薄发。


中年人真正的成熟,并非一味地隐忍,而是心有所向,心有所持。


纵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本期编辑 | 王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