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科普一下量子力学产生的背景吗?

 昵称11935121 2018-08-17

答:量子力学的背景,要从光的发展史说起。


在《圣经》中有这么一段话。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这样的一句简单语言,就把光的来源问题解决了,然而,古希腊人并不怎么认为。

他们觉得,光应该向水流那样,从人的眼睛里射出来,然后我们才看到东西,这样的解释有局限性。


一直到了毕达哥拉斯时代,才有了一个正确的解释,说光是由光源发出来,碰上物体再进入人的眼睛,这样我们就看见了物体。



这个解释已经很接近事实了,但其中一些问题,还是无法解释,例如光有速度吗?光有温度吗?光有大小吗?


这样,在长期的争论当中,出现了两中理论:

光的波动说:光如波那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光的粒子说:光由很多很多光粒子组成,光源就如一个发射器,源源不断地发射光粒子。


两种理论都能解释一些光的现象,但是也都有局限性。

比如波动学说无法解释光在真空中能传播的事实,而粒子学说很容易解释。

比如粒子学说解释不了两束光相遇互不影响的问题,而波动学说却能解释。

波动学说为了克服困境,假设了一种特殊媒介——以太,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媒介,也就是光传播的媒介。


两种学说,彼此抗衡,谁也说服不了说,直到17世纪,大科学家牛顿公开支持粒子学说,试问谁敢反对这位光学的开拓者。



牛顿利用粒子学说,解释了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问题,有了牛顿这位伟人,粒子学说力压波动学说,在长达一百多年里,粒子学说都占上风。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817年,托马斯·杨发现了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第二年菲涅尔提出了光的波动学理论,把当时已知的所有光学现象都包涵在内,没有哪一个是波动学说解释不了的,看来粒子学说要倒霉了!


但是粒子学说的支持者不甘心,其中就有著名数学家泊松,为了给波动学致命一击,他根据菲涅尔的理论,推算出光照到一个不透明的圆板上,会出现一个亮斑,而然谁都没有见到过这么荒谬的现象,于是泊松以为给粒子说学扳回一局。



然而,好景不常,波动学说用实验证实了泊松的实验中确实存在一个亮斑,这不过是光的衍射而已。

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泊松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不但没有驳倒波动学说,反而把粒子学说置于尴尬之地。


不久,波动学说证实了光在水中的速度低于空气中的速度,这一现象和粒子学说的预言正好相反,从而粒子说学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谁也不敢再提起。

当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学的统一后,光波已经成为正统,粒子学说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的地下室,基本没了复活的可能。



从此,粒子学说死了!

但是,革命需要伟人,粒子学说或许只是暂时的休眠,等待着一个人来唤醒它。


麦克斯韦去世后不久,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让波动学无法解释,叫做——紫外灾变,二十世纪的两朵乌云之一。



普朗克是波动学的支持者,为了解释紫外灾变,他发狂般地去拼凑符合实验的公式,最终他得到了正确的公式,完全是偶然的发现,他不理解公式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公式就和实验曲线精确地一致。



为了寻求这个公式的解释,他又废寝忘食地思考,最终发现,如果把光看作一捆一捆的能量,就能得到他拼凑出来的公式,他把这叫做量子,但是他不相信这样的事实。


直到1905年,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一位默默无闻的员工,在《物理学杂志》第十七期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一篇就解释了光电效应,文章中,作者大胆地把光看作一个一个的粒子。

这简直就是逆天改命,粒子学说已经死了几十年,谁那么大胆,敢在波动学的天下,大言复辟粒子学说!!!

他就是——艾尔伯特·爱因斯坦,另外一篇文章就是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以非凡的智慧,唤醒了光的粒子学说,一风起激起千层浪,粒子学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扳回了胜利,因为粒子学说有了一个强大的武器——量子力学。


至此,在爱因斯坦,普朗克和波尔等人的努力下,量子力学成了正统。



直到几十年后,薛定谔、德布罗意等人,提出波粒二象性,波动学说才得以立足一方。

至于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

科学家只能心里苦啊,试问,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其中的辛酸!


这,就是量子力学的背景!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这里,喜欢我们答案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