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石家庄“小灰楼”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

 静思斋历史文献 2018-08-17
在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口的东南角,有一幢民国时期的老建筑,俗称小灰楼。在如今闹市的喧嚣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的环绕下,它显得格外的静谧与低调。你也许不知道,在70年前的小灰楼,曾发生了新中国金融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正式成立,第一版人民币也是从这里面世的。
图1:小灰楼的正面,今天天气不大好

说来惭愧,我是直到今天才直到央妈原来就诞生在石家庄小灰楼,真是有隔行如隔山之感。据相关资料载,当时全国的各解放区,有三十余家银行,币值纷乱,即便我这样的外行人士,也不难想象出当年的无序。中国人民银行的筹备与成立,其工作的艰辛和对新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如今的我们也是深受其福泽。小灰楼正门口的铜像,是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和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他们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关键人物。
图2:董必武与南汉宸铜像
图3:铜像侧拍

小灰楼(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在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是河北钱币博物馆,每周二、四、六开馆(百科中另有说是二、四、日的,信了你就输了,幸好昨天来之前打电话问了一下),凭身份证可换票免费参观。据我今日观摩,该博物馆的管理至少奉行三不原则,即院内不让停车、展厅不让拍照、进场不让带包(水都不行),论起严格程度,连九大馆都得自愧不如。考虑到中华大街的拥堵和门前的局促,还是乘公交轻装前往为宜。
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图5:门票

在解放前甚至是解放初的石家庄,小灰楼绝对出类拔萃的建筑,即便是70多年后的今天,也不难感受出它的质量上乘。在走进博物馆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历史。

小灰楼是在1941年9月30日建成,之后成为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的办公楼。这个工程处,是当年为了修建“石津运河”而设立,处长名叫马淮,工程鬼子没干完,后来还是新中国完成的,现在说来,那是利国利民的,只是鬼子建设的初衷不对而已。据说当时这里还铺设有铁路,可以乘小火车直达黄壁庄和柳辛庄两个施工点,但铁路如今是见不到任何痕迹了。日本投降后,伪军旅长侯如墉(赵县人,早年曾加入复兴社,抗战时期著名摩擦专家一枚,1943年降日)所部被胡宗南改编为第一战区先遣军,奉令抢占石家庄,侯如墉的司令部即设在小灰楼。侯部瓦解后,这里又成了石门市政府公路局的办公楼。
图6:民国30年竣工牌

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首届石家庄市委入驻小灰楼,不久后移交给晋察冀边区银行(后与冀南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等单位使用。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从石家庄迁往北平,小灰楼交由驻军管理使用,上世纪90年代还曾一度被出租改建,致使原有建筑结构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直到2006年,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小灰楼被移交回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并在2009年12月2日正式开馆,重焕新颜。

馆中除了一些办公室作为原始场景陈列,大体来说有三个主要展馆,即解放前红色政权各时期的货币、人民币的发展史、河北从古至今的货币,展品琳琅满目。这其中最让我震撼的还是第一个,各种珍稀的币种,很多是我从未听闻的,真是大开眼界(这一大屋子似乎还真是没有一张法币来凑数哦,服的不行)。其实我也是一个收藏者,只不过领域冷门小众,没有介入钱币领域。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忽然对于“币”能作为收藏三大类之一产生了很直观的理解,甚至种草了一些兴趣。

人民币展厅则是从第一版到第五版,以实物、设计人、设计背景等详加叙述,除流通币之外还有许多罕见的纪念币。至于河北历朝历代古币,由于平素探索发现啥的看多了,反倒有些无感。除了这些钱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南汉宸的一幅绝笔信,读之让人心酸不已,这个就不多说了。由于室内展馆不让拍摄,这里也没有什么照片可以上图了,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来参观即可。
图7:第一版人民币,图片来源网络
 
图8:后面的小花园
图9:后面的小花园钱币形小池

主楼的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参观完从楼里出来透透气再合适不过,绕一圈出去就是正门。园中小池的布置,多为钱币相关的造型,虽谈不上多少雅意,但也算是别出心裁。今日参观,我是深感不虚此行,对于喜爱历史人文的朋友,还是很推荐的。另,小灰楼的游人不多,即便是节假日也不必担心爆棚,只是开放时间较少得自行掌握好,最后一图,就算是友情提示吧!收工。
图10:开放时间友情提示



                               静思斋 于岳

                               2018年5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