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仙村钱氏家谱》序

 空谷天籁 2018-08-17

今年春节过后,家兄来电话说,家乡的村干部钱军民等人正在组织编修前仙村钱氏家谱,并要我为即将完成的钱氏家谱做个序。这让我感到既光荣又惭愧。我从15岁到县城念高中,后到省城念大学,再到外省念研究生,与乡土和乡人的接触日渐减少,更谈不上对家乡的建设有过什么贡献。但编撰家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通过编撰家谱,可以让后代子孙了解家族历史和家族传统,并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我虽然少小离家,但我始终相信,我的家乡前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神奇宝地。是家乡的奇山异水滋养了我的性灵,启发了我的心智。初中一年级的某一天,我偶然翻开了我平常使用的课桌的桌面,发现我的课桌的反面原来是一块牌匾,上面刻着三个大字“仙翁寨”。从小听年长的乡人说到前仙的时候,总是使用另一个名字“仙翁寨”,但一直不知道这三个字怎么写法。直到翻开课桌看到了牌匾,才知道我乡原来还有一个这么飘逸的名字。

仙翁寨历史悠久。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仙翁寨以前叫三公寨,也叫三公塞。

三公山


        三公是指三公山,前后仙村背靠的猴垴、车轱辘垴、北寨三座山峰合称三公山。三公山是古老的名山,三公山前的三公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赵国名将李牧就曾在这里指挥过历史上著名的三公之战。汉朝的时候,这里是常山郡祭祀、祈雨的重要场所。从公元117年开始,在封龙山一带为祭祀山神陆续树立了7块石碑,第一块就是现在存放在封龙山西石堂的《祀三公山碑》。

鲁迅曾多次收藏的《祀三公山碑》

仙翁寨钱姓家族何时从何地迁来此地已经不可考证。有不少民间传说可以参考。有一种说法和明朝燕王扫北的传说有关。说燕王扫北时把这片地方的人都杀绝了,后来政府从山西洪洞县往华北地区迁移补充人口。当解差押解移民走到三公山前的山坡上时,人困马乏,只好就地休息。这时候解差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此地山美地沃,就让他们在这里安村生活吧。就这样,仙翁寨村就产生了。还有一个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三位老人在此地居住,取名三公寨。三位老人智慧善良、与世无争且有脱俗之态,世人尊称他们为“仙翁”,三公寨遂改名为仙翁寨。虽然没有准确的记载,不过,从村西老钱家坟一块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创立的石碑可以推断,仙翁寨村的建村当在500年前左右。

几百年前,敢于追逐梦想的钱氏始迁祖带领钱姓家族踏上了这片土地,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发展成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几百年来,钱氏家族勤劳勇敢,建设家园,积累了令人骄傲、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一、尊师重教,读书第一。早在1904年和1919年,接受维新思想、拥护辛亥革命的先贤钱绍曾就推动创立了仙翁寨初级小学和高级小学。从此开始,仙翁寨文风日盛,人才之美甲于全县。如,从1931年元氏县志可以看出,全县58名大学生中,毕业于仙翁寨高小的钱姓族人就有钱瑞林(民国大学)、钱自敏(民国大学)、钱清泽(清华大学)、钱绍孟(保定高等师范)、钱敬唐(铁路工程专科学校)等。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所立的《仙翁寨小学增建校舍碑》碑文中可以看到元氏县县长李荫民对仙翁寨人的赞誉:“成材桃李不唯元氏满城,而服务故都教育界、负盛誉者大有人在。”二、热爱祖国,与时俱进。抗日战争时期,元氏县西部山区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仙翁寨乡民子弟以救国为己任,积极参加八路军,投身抗战救亡。著名的电影《鸡毛信》就是发生在仙翁寨村的真实故事。抗战胜利后,仙翁寨的文化人才又为解放全中国和解放初期元氏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次家谱编撰,在前仙钱姓家族史上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大事件。希望我钱姓子孙后代,通过家谱,了解钱家农民祖先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继承钱家耕作不忘读书、爱家更要爱国的优良传统。立足家乡,放眼世界。为家族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33日于北京菜市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