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 汉宫乞巧图和赵伯驹汉宫图欣赏

 伯乐书香小屋 2018-08-17

七夕,妇女以七字为巧的象征,向天上银河织女乞巧时,陈列瓜果七盘,茶杯七口,焚香七炷,备针七根,丝线七色,先向织女星行七拜大礼,然后盘膝而坐,借着朦胧月色,赛穿针、比引线,谁穿引得又快又多,谁就得巧最多。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明人仿仇英的这幅《汉宫乞巧图》卷


  宋 赵伯驹 汉宫图页 絹 工筆 界畫 直徑24.5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七夕对古代妇女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她们会在七夕的晚上,在高楼上祭拜织女,希望能有织女般的巧手。这幅画中描绘的便是宫廷后妃在七夕时节登高楼向织女乞求得巧的活动,以界画画宫殿庭园,园内设步幛,幛外有牛羊车辂帏幔。幛内宫娥彩女,列队两行,手拿着各种乐器、法器,簇拥着一位贵妇,穿过假山,登上高台向银河乞巧。人物 虽小,不过姿态婀娜,神态动人。人物较修长,是南宋典型的风格。



  本幅为一纨扇形式之小册页,然而不论画树石、远山 、人物、车马、楼阁、家具都非常详实仔细。其中树石、远山的画法与南宋画院马夏风格相同,是南宋院画流行的形式,楼阁的结构谨严写实,比例正确,用笔极为工整细腻,尤其采正面透视,将屋内陈设一一呈现在眼前。在庭园的布置上,更有匠心独运的设计,借远山入内庭,再饰以假山、林木,繁复中有深邃之意,使得景色更加细致动人,呈现极其浪漫的气氛。



  本幅界画汉宫,宫中设步幛,幛外有牛羊车辂帏幔。障内宫娥彩女,列队两行,各执法器,簇拥着一妇人,后从五箑,前有饩羊,迤迤逦逦登高台,当是登殿堂面银河而乞巧。人物虽小,然姿态婀娜,神情动人。人物之结体较修长,为南宋典型风格。此幅傅彩古艷,笔细而沈着有力。屋顶采「单檐歇山式」,平梁上有丁华木抹头栱,此种较朴质简单之处理,为宋代建筑典型的结构形式,斗栱清晰工整,显示界画之严谨。持平而论,以界画而言但要法式严整,尺度于规矩之内又要不失刻板,笔墨要灵活而不逞任,因此画界画非要有高超之技巧不可。观此楼台之结构谨严写实,比例正确,用笔极为工整细腻,尤其采正面透视,将屋内陈设,一一呈现眼前,更有点出景深之效果,为界画中之佼佼者。而其于庭园之布置上,亦有匠心独运之设计,借远山入内庭,再饰以假山,穿内堂,繁复中有深邃之意,使得景色更加细致动人,呈现出极其浪漫的气氛。



  本幅无名款,诗塘上有明朝董其昌(一五五五-一六三六)题,定为赵伯驹之作:「赵千里学李昭道宫殿,足称神品,董其昌审定。」据画史上的记载,赵伯驹(一一二-一一八二),为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字千里,善画山水、花禽、竹石,尤长于人物,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详也,多作小图,流传于世,楼阁界画尤妙。观此幅,虽为一纨扇形式之小册页,然不论于人物、车马、楼阁、家具、树石、远山皆赅备。而其中树石、远山之画法与南宋画院之马夏风格相埒,是南宋院画流行之形式,画法纯熟,在用笔、用色上皆精谨、写实,是相当精采的作品,印证画史对赵伯驹之描述与评价,应可相信是赵伯驹之作。



  清高宗乾隆于画上题识,认为此幅为汉武帝会西王母的故事,检视画面人物布置,气氛之呈现,与汉武帝会西王母的故事情节不符。以画面来论,此幅仍画汉宫七夕故事,描写宫娥彩女们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针楼乞巧习俗,宫女嫔妃们长年蛰居宫中,藉双星银河故事,特意装扮一番,登楼乞巧,祈愿得巧,画中将这妇女界里一年一度的大事,描绘得绮丽而繁华,富贵中不失浪漫情境,虽不能说汉代宫廷乞巧即是这般模样,但也可说南宋宫廷中的真实情况就是如此热闹而具诗情画意。



五代 佚名 乞巧图 绢本 161.6x110.8cm 大都会博物馆



李嵩 汉宫乞巧图页 27×25.5cm


清 丁观鹏 乞巧图 长卷纸本墨笔 27.8×38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