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楼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研究s 2018-08-17

西侧外观. © 吴清山东南侧外观. © 吴清山

徽派建筑的高墙深院,营造一方内向世界,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校园采用“新徽派艺术聚落”的主题,以一种当代的视角探讨艺术院校的特质和本土建筑的特征。美术楼紧邻校园主轴线,周边自然景观优越。


西南侧外观. © 吴清山二层平台外侧. © 吴清山

院落的封闭与开放
建筑主体采用方整内向的传统合院布置方式,合院由于东西南北四个巨大的取景口而呈现为“风车型”格局,化解了常规合院平面中阴角所带来的不利,也让室内外景观产生更为积极地互动,从而使静态的空间获得了某种动态感。


轴侧分析图

其中南侧取景口伸出悬空的栈桥,栈桥的轻巧开放与合院的厚重内向形成了戏剧性对比,挑战着人们的感官体验,凭栏远眺,感受空灵气息和周边美景。


二层入口. © 吴清山一层前院. © 吴清山内院. © 吴清山

院落的二次尺度
主庭院通过报告厅的置入,将空间进行了“二次处理”以化解5层高的院落尺度。庭院被划分为两个既独立又联系的空间——由报告厅围合的一层入口小院和报告厅屋顶二层平台;同时,平台从内院向外延展成宽大的基座,加强了内院与周边景观的联系。


东西向剖面图

内院台阶. © 吴清山

内院. © 吴清山

二层平台. © 吴清山

空间序列
由此形成张弛有致的建筑空间:从入口大厅进入由报告厅围合呈横向展开的一层院子;报告厅的厚实外墙如传统照壁般阻隔着视线,一侧的室外台阶暗示着院子在竖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的延展;


入口大厅. © 吴清山

一层开放展廊. © 吴清山二层展厅. © 吴清山

五层画室. © 吴清山

报告厅出口. © 吴清山

二层平台外侧

触摸着富于质感的混凝土墙面拾级而上,台阶被刻意收窄,尺度逐渐逼仄,视野却渐趋舒朗,上至二层平台,透过3层高的巨大洞口可遥望远处的专业楼群;穿过洞口来到平台一侧,视线被进一步打开而获得全景视野。


三层内院. © 吴清山

西洞口. © 吴清山

材质与屋顶
水平木纹混凝土、木饰板、铝合金格栅、灰砖、小青瓦,这些或传统或现代的材料融入建筑的白色主调,以回应传统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如厂房般几乎满铺的锯齿形北向坡顶天窗,将柔和的光线引入顶层每间画室,外观上获得了个性地表达,让建筑屋顶不仅传达了传统意向,也具有更为积极地现实意义。


五层东洞口. © 吴清山五层敞廊. © 吴清山二层内院. © 吴清山

四层敞廊. © 吴清山

落日余晖. © 吴清山

东侧外观. © 吴清山


总平面图


剖面图


二层平面图



体量分析图


  • 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地址:淮海大道,合肥市,安徽省,中国

  • 建筑设计:陈强、王文胜、周峻、叶雯、陈剑如、周明旭、白庆韬

  • 建筑面积:15370.0 平方米

  • 项目年份:2018

  • 摄影师:吴清山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结构设计:金刚、姜世鑫、李熙

  • 机电设计:陈义清、沈嘉钰、杨柳


编辑:韩爽,伍妍婧,岑靖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