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家族靠厚施仁义,竟两次成功篡了国

 优优706 2018-08-17

在《东周列国志》中有一则故事,叫“公子鲍厚施买国”。公子鲍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乃宋襄公之孙、宋成公之子、宋昭公之庶弟。公子鲍容貌俊美,据说美艳胜於妇人,连其嫡祖母宋襄公夫人(周襄王的姐姐)都对此垂涎,想与他私通,但是公子鲍不肯。而宋襄公夫人,就找个机会将公子鲍灌醉,而成就了“好事”。事后,宋襄公夫人许诺扶立公子鲍为国君。

宋襄公夫人便以钱财资助公子鲍在国人中广施恩惠,因此宋国举国上下无不颂公子鲍的“仁义”,而人人愿公子鲍为君。宋襄公夫人见公子鲍已得民心,便趁宋昭公出猎的机会,派人将宋昭公杀死,而扶立公子鲍为君,是为宋文公。次年,晋国听闻宋国有弑君之乱,乃派荀林父为将,合卫、陈、郑等诸侯之师讨伐宋国。但因宋文公极其得民心,又贿赂各诸侯国。所以,各诸侯国也就承认了宋文公的合法地位,而不予追究,这便是“公子鲍厚施买国”的故事。

公子鲍的买国,其毕竟还是出自於宋公的公族,有一定的继位“合法性”在。然而,却有这样的一个家族,其作为异姓臣子,却也两次靠厚施仁义而成功买国,这个家族便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田氏。齐国田氏源於陈国(妫姓,虞舜之后)的公族。齐桓公时期,陈国的公子完为了避乱,出奔到齐国,而被齐桓公使为工正。而古时候“田”与“陈”同音,通常春秋时期称之为陈氏,而战国时期称之为田氏。

田氏靠世袭其工正(管理手工业)之职,积累了很大的财富。至春秋末期,齐国的公室日益腐败,渐失民心,而田氏却开始邀买人心,广施仁义。史载:“公(齐国公室)弃其民,而归于田氏”。田氏正是靠这“厚施仁义”,击败了齐国国内其他诸多卿族,而独柄齐国之政。继而又取代了齐国的公室,而让“姜齐”变成了“田齐”。

而在“田氏篡齐”的三四百年后,田氏家族的子孙又一次靠“厚施仁义”这一招,而完成了一次“江山变色”,这便是“王莽篡汉”。楚汉之际,齐王建之孙田安,攻下济北郡的几座城池后,率所部投奔项羽,而后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后来,田荣在齐地起兵,杀了田安。田安这一支为避祸,便改为王氏(意指出身於王族),而田安正是王莽的直系先祖。

“王莽篡汉”的手段也与其先祖“田氏篡齐”的一样,靠“厚施仁义”。王氏家族依靠王莽的姑姑王政君(长期身居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位)而一门显贵,王家先后被封侯有九人,为大司马(掌国政)五人,王家生活极其侈靡,声色犬马。而唯独王莽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勤劳好学,侍亲(其叔伯)至孝,为当时的道德楷模。故而,王莽越来越被王家器重,后来接替其叔叔的大司马之位。

王莽在掌权后,生活更加简朴,而将朝廷的赏赐及其家财都用於“善事”上,以致王莽更受到天下百姓们的爱戴。以致后来天下百姓们都希望王莽能当皇帝,曾有四十八万余的民众,以及汉室诸侯、公卿大臣等九百余人劝进,王莽可以说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民选皇帝”。若不是其后来种种“改制的”恶作剧,王莽的大新朝也未必就那么地短命。仅从“厚施买国”上,王莽也无疑是成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