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记事

 痴情快刀 2018-08-17

    现在开始说第二件事,作者君因为朋友圈、新闻推送刷屏了《我不是药神》,所以也想去看一看,恐怖的票房增长基本说明这部电影确实是有看点的。

    药神讲的大意基本就是药太贵,病人买不起,有药就可以暂缓病情,所以走私药就应运而生。实话实说,看电影前,我们几个小伙伴理智地分析过走私药、山寨药这些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税收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同时又和某些情理可能有冲突的地方,所以也说不清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顺带提一下,我们国家要走高科技路线,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国也非常重视知识产权,2016年我国知识产权费用出口为11.61亿美元。2017年,我国知识产权费用出口就猛增了300%以上,达到了47.86亿美元,一举跃居世界第12位。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很清楚知识产权对于研发人员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保障,科研成果就像你的孩子一样,而知识产权就像房子,它可以给你的小孩遮风挡雨,没有知识产权,这个小孩不但会淋雨,可能还会裸奔。当然我们这一代也是享受过诸多盗版福利的一代,听音乐不用钱,看碟不用钱,随意复印一些资料,这些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侵害了知识产权的。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有现实原型的,当然原主人公把药卖给病人们是不赚钱的,当然电影是不会如此平淡的,所以需要必要的渲染。在我看来男主人公是一个辛德勒式的人物,早期的辛德勒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奸商,既贪财又好色,但这不妨碍他成为英雄,因为最后他散尽家财,救了很多人。药神主人公人到中年,没有稳定收入,有个小孩,还有老爸,并且和自己的妻子离异了。非常普通的人设,也很接地气,不会让观众有仰视的感觉,仿佛就是身边的一个朋友。这种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还没有工作的情况,注定了主人公需要钱,需要很多钱,因此即便走私药物有风险,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也引起了正版厂商的注意和警方的调查,主人公就把走私药的代理权高价卖给了有过一面之缘的假药贩子,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不,没两年,假药贩子就被抓了,逃亡了。

这时候电影剧情来到了高潮部分,也完成了从欢乐效果到悲伤情景的转变,影片开始思考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开始了人性的抉择。主人公因为好友无钱吃正版药的死亡而觉醒,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几年前他因为倒卖走私药发家,现在他只是为了更多病人可以活下去。当然最后主人公还是因为售卖假药被判了几年。

整个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的,除了极少数实在太太太富裕的家庭,一般的人都会有共鸣的,这个世界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也是有的,现在的中产阶级们,每天让小孩喝着牛奶,吃着面包,周末让孩子练钢琴,每年还能全家出国游。但这种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只要有一个人生了重病,立马生活质量就下来了,就算是绝症,你也不能不治吧,你的情感、社会的舆论会让你无法舍弃自己的亲人。

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怎么办?没办法,无解!

所以观众们才会有无力感,因为人总会生病的,只是大病小病的区别而已。别人看完电影、哭完后的反应怎样我不知道,反正我看完电影后,又将自己的保险单拿出来仔细看了看,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都需要配备。根据统计的数据看,每7至8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死于癌症。一个典型的夫妻小两口+双方父母双全+二孩正好是8口人,除了极少数幸运儿,多数人将在人生的某个时间节点,面临一场和癌症的遭遇战,人生艰难,且行且珍惜。

中国传统观念总是认为谈保险不吉利,但我看医院里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没有保险的。光靠社保是不行的,给自己投几份商业保险是势在必行的,关于投保的问题,以后再聊。

谁都不想风雨到来,但暴风雨总是来得无声无息。祝愿各位可以一生平安,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