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
女 曆 · 劉 丁 寜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劉丁寧,外祖賜字天藝,一字振鐸。號水心、書山小隱。遼寧高考癸巳、甲午兩榜文科狀元。北大中文系在讀。雅好音律,習笛簫、昆曲, 麤識琴箏。建“韶社”及“沁蘭曲社”,以冀結交同道,紹述雅音。詩體兼學新舊。神往唐宋,雅慕蘇黃,亦喜稼軒。 形随大化委 心岂逐埃尘
诗
陽羨曲會畱念 身向宜興不計程,雨愁雲恨近清明。何人解唱南風曲,慰我江天萬里晴。
詠荷 遣怀 瑤琴鼓破寶釵分,縱解丹青懶寫真。簫笛十年終絕念,詩書半卷已蒙塵。回生不見梅邊客,取水難逢井上人。笑剪烏絲三萬縷,送將倩柳扮新春。 寄嶺南錢夫子
詠懷 【浪淘沙】春過靜園未名湖 鶯囀夢胥回,碧草晴暉。滿園春色盡愁媒。柳戀楊花牽不住,點點螢飛。 水漲杏花陂,兀自芳菲。菱波照影玉容垂。還盡一湖斑竹淚,不是湘妃。 【沁园春】梦觉晨兴,念远临窗,小筑独凭 正添黄减翠、西风凄紧;逐红竞紫,北雁遄行。银杏辞枝,金桐拥地。南国何秋似北平?伤前夜,又争知昨日,雨住风停? 自非孤馆灯青,何处酿,恁诗思画情?且小园移步,杏坛鼓瑟,平湖吹笛,月夜听筝。西阁援琴,东篱把盏,歌倚云箫银字笙。君应见,未几终须有:云淡天清。 【鹧鸪天】 冬夏春秋无限忙,端阳过后又重阳。西风薄幸寒衾枕,一夜梧桐愁到黄。 缝水袖,刻闲章。雨帘心曲两茫茫。青丝零落伤何事?添得兰花一缕香。
文
扇賦
扇,文士之爱物也。余感于班昭詠扇、香君染扇、晴雯撕扇,思古之奇女子,質性柔白潔素,似扇面之絹紈綃縠;內中氣節剛耿堅貞,如扇骨之挺拔韌直,然命似秋扇,可敬可歎。余每念及此,無不傷之,為此駢賦,以抒衷懷。
冰綃新裂, 霧縠初裁。色慚霜雪,臭愧蘭槐。皓腕搖而牽風動,水袖曳而引蝶來。裊裊絲絲,畫屏酲遮榴齒;團團皎皎,明月笑掩桃腮。出浴太真,素面只應雪洗;沉江正則,冰心也怕人猜。庾府玉壺,云栖遲而寶光轉;焦門彩雀,舞迤邐而錦屏開。
履正淑妃,修文佳掾。貌鐫畫圖,德書史傳。諫辭同輦,玉骨挺似綠筠;辯理祝誣,素心澄如白練。秋風易起,昭儀正舞雕甍;春色難留,文琰徒悲畫扇。顏衰長信之宮,恩絕昭陽之殿。篋中才卓婕妤,掌上袖長飛燕。浮雲蔽日,鮫人困而泣珠;蕭艾礙蘭,湘靈歌而流霰。 柔腸碧柳,韌骨銀葭。罵陳筵而銘青史,濺蜀璧而耀朱砂。暑汗難沾白玉,布荊不羨金紗。方域情深,辭院淚濕絹扇;香君義重,拒媒血染桃花。王謝樓塌,芍藥啼紅杜宇;齊梁宴罷,梧桐棲老寒鴉。憂愁風雨,陸將關山赤縣;破碎山河,劉郎芳草天涯。何人國?那處家?舞低霜月,歌盡流霞。 陶菊裁身,崔桃繡面。心比天高,命同草賤。天孫抱病而補裘,西子含嗔而撕扇。秋水凝波,驚飛彭蠡之鴻;春風漾暖,攪亂花神之殿。金斗沁香待熨,褶斷冰絲;銀箋彩縷須裁,拋殘繡線。霽月難逢,恨嗟似水流年;彩雲易逝,傷負如花美眷。宓妃命薄,招葛藟之幽讒;公子情癡,泣芙蓉之芳奠。
嗚呼!歌曰: 質柔白兮似絹紈,節剛堅兮如扇骨。 比之冰雪兮,蘊玉藏珠; 著以丹青兮,羞花閉月。 起遐想於青蘋,引清飔于天末。 芭蕉翠兮形容枯,櫻桃紅兮歲月忽。 驅夏熱兮絺葛淒,起秋風兮綠衣奪。 豈睹扇者惋惆?惟思人者憯怛!
古文芻議 古文之義亦大矣!水心受業於柳公,以是遍觀群賢文章,櫛風沐雅,慨然有懷,遂投篇援筆,聊著小文,敢陳一二: 先秦諸子,競放爭鳴。孔孟重義,老莊淡情。墨求實利,法責刑名。縱橫陰陽,小説農兵,百家九流,學説盛行。 及至有漢,思想一統。毛詩大序,言簡意永。比字作文,連聲成詠。儒學辭賦,赫赫受寵。 魏晉文章,風骨凛然。服餌調氣,揮麈談玄。咳字成玉,吐氣若蘭。著以金石,流被管弦。 唐宋諸公,氣格又新。韓柳承道,千載儒心。文貶時弊,黃鐘之音。無論詩詞,傳誦至今。 明清總括,論集大成。桐城義法,湘鄉群英。時衰世頽,大厦將傾。延續文脈,唯我菁菁。 子產列傳 子產者,鄭公子發子國之子也。名僑,姬姓。(案:清高士奇左傳紀事本末所引及太史公於鄭世家及循吏列傳記其『鄭昭君時代徐摯為相』云云,不知所言者何,恐另有人焉,闕疑待考。今儘據左氏傳所述為子產立傳。)(人稱公孫僑。又稱子美。晉語八稱其為公孫成子,則諡成也。) 僑夙慧,有卓識遠見。鄭簡公元年(魯襄公八年),父子國與子耳侵蔡,獲公子燮。鄭人皆喜,惟子產不以為善。曰:“晉楚伐鄭,鄭弗得寧矣。”父怒。是年冬,楚果伐鄭。(討其侵蔡也。) 三年(魯襄公十年),尉氏、司氏西宮之亂,子駟、子國死焉。子駟之子子西聞盜,不儆而出,臣妾多逃,器用多喪;子產聞盜,為門者,庇群司,閉府庫,慎閉藏,完守備,成列而後出。尸而攻盜於北國。卒殺尉止、子師僕。(盜從盡死。)
僑獻捷於晉,晉人質之以陳之罪及(鄭)侵小之理,與子產戎服之故。僑皆應對泰然,從容不迫,侃侃如也。士莊伯不能詰。趙文子以其辭順,乃受之。
二十四年(魯襄公三十一年),相鄭伯如晉,盡壞其館。士文伯讓之,乃援古諷今,義正辭嚴,馳言執禮,有理有節。士文伯敬謝不敏。晉侯加禮,厚其宴好。更築諸侯之館。叔向歎美(其辭)焉。
子產知禮而不泥古,敬鬼神而遠之。晉侯有疾,僑請韓子祀夏郊乃瘳;鄭人相驚以伯有,立公孫洩及良止以撫之,乃止。諫子皮以幣行葬晉平公。不聽,其後悔之,曰:“夫子知度與禮矣。”(鄭簡公)三十六年(魯昭公十二年)為(鄭)簡公葬除及後鄭定公六年(魯昭公十八年)禳火蒐除,均無毀人(子大叔廟)以自成。 鄭定公元年(魯昭公十三年),爭承於晉之會;四年(魯昭公十六年),拒納玉於韓宣子。宣子甚德之。 五年(魯昭公十七年),彗星見。裨竈以其兆將火,請禳之。子產曰:“不如修德。”弗與。明年,火。鄭人請禳之,子產固不可,曰:“天道遠,人道邇。”不復火。 當其火作也,子產指揮布畫,有條不紊。既,禳火、罷市以吊災。書焚室,寬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告諸侯。 七年(魯昭公十九年),鄭大水,龍鬥於(洧)淵,國人請為縈焉,弗許。其“天變不足畏”也亦若是! 八年(魯昭公二十年,BC522)(案:史遷十二諸侯年表記其卒於鄭聲公五年、魯定公十四年,BC496,頗與左氏相左,然太史公何以乖謬殊甚?錢穆先生等曾有發微,可另行參考,今不贅述。),有疾,臨終,取譬水火以喻子大叔為政寬猛之誼。 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 子產德隆望尊,聞達於(名揚)諸侯。時君子(賢人)如齊相晏嬰、吳公子季札、晉之叔向、魯之仲尼皆賢之(以其為賢)。仲尼聞子產卒,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惜乎!贊曰: “春秋季世,雲譎波詭;子皮慧眼,國政是委;廣開言路,鄉校不毀。丘賦刑書,屢越常軌。寄言大叔,明治精髓。火及于漢,龍鬥在水,弗憂弗懼,唯我子美!”
聯
【“窄而高小居”對聯】 樓高掬月影,室小釀書香。(玉韻文心)
窗外月斜,一室靜流碧水; 枕邊書積,滿牀亂疊靑山。 (同上) |
|
来自: WENxinHANmo > 《一表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