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无头骑士异闻录的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部可以随便点开一集就开始看的动画。这种独到之处正是无头作为一部群像剧最成功的地方,这意味着无头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鲜明而立体,无论从谁的视角切入故事都能够获得极佳的故事体验。 成田良悟擅长塑造各种介于常见于独特之间的角色,观众对无头中的多数角色都会觉得似曾相识,但如果认真思考起来,却很难找到相似的角色来解释这种即视感。这种模式之中,常理之外的角色塑造手法,极少有人能出其右。 事实上在无头骑士异闻录中并没有真正的主角,最早出场的叙事者——龙之峰帝人,只能勉强算是表面主角。而帝人的戏份甚至未必有折原临也、平和岛静雄等人多。因为这是一部群像剧,用不固定的视角与乱序时间轴来叙事必然要在数个,甚至十几个角色间频繁切换镜头。如果没有个性鲜明丰满立体的角色支撑,这种叙事模式一定会流于混乱,但无头的角色塑造显然是极其成功的,很多人在补完番很久之后对剧情的记忆已经模糊,角色形象却能深深刻在脑海。 无头的故事主体是一个个发生在现实背景下的非日常故事,出场角色往往具有多重身份或是双重人格。龙之峰帝人表面身份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高中生,毫无特点就是他的特点,但他同时又是Dallas的创始人兼首领;塞尔提有着一份运送员的工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她却是无头骑士这样的身份;再比如内向害羞的园原杏里实则为"罪歌"母体,艺人圣边琉璃有着另一个身份杀人鬼"好莱坞",帝人的好友纪田正臣竟然是另一大组织黄巾贼的头领…… 这样的情况在无头中数不胜数,所有出场角色都不是单一而纯粹的设定,而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不正常"性格因素存在,只不过整个故事日常与非日常交融的气氛很好地掩盖了这一点。撇开"不正常"部分的人物形象,是在ACG圈中常见的设定,即"模式之中",而他们身上那些"常理之外"的性格、心理特点,恰恰成为了令角色鲜活生动,给人深刻印象的点睛之笔。 但是说到双重性格、多重身份之类的设定,在二次元也并不少见。拥有怪力的角色、控着庞大组织的高中生、表面身份光鲜的杀人魔、幻想生物……认真细数这样的角色,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然而在无头中,这些单独来看已经很有特色的非日常角色设定却被再次日常化,成田没有挑出角色身上那种"不正常"的部分当作隐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悬念与惊奇来处理,反而把那些吸引人的、非日常的部分模糊化、日常化。在故事中的池袋,我们看着静雄拔起电线杆跟临也从地面打到屋顶而不觉得奇怪;我们看着圣边琉璃被平和岛幽感化,之后放弃杀人魔的身份要过正常生活也没有感到奇怪;折原双子一本正经的说着两人的性格由抽签决定,观众也就此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个性化设定…… 可以这样说,成田良悟在整个无头骑士异闻录的构建中,通过微妙的气氛影响着读者、观众的价值判断标准。我们会无意识中把发生在这个池袋的一切奇闻轶事当作日常,会把一个个奇怪而异常的角色当作正常,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潜意识中依然会留有违和感,当我们去回味那些角色的时候,这种正体不明的违和感会给人这样的印象:"这个角色总觉得很特别……但又说不清楚具体特别在哪里……"。 把握,甚至影响观众的心理,从而进行角色塑造,无头骑士异闻录这种吊诡但极具魅力的手法让其中的角色成为了很难被超越的存在。 文:青璃 |
|
来自: 昵称5878329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