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新型能源领域取得了众多的成果,比如我国掌握了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不久前,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的3700米之下,发现了干热岩,这对于我国能源来说又是一项重大突破。干热岩是一种新能源,通常埋在几千米的地表之下,温度很高,能达到150度以上,能为生产工作提供能量,同时这种材料产生的污染极小,建设成本也是十分可观。据估计,这批干热岩如果投入使用,将能取代17万亿吨媒,如果按照近两年我国的能源消耗来计算,我国目前拥有的干热岩足够中国利用3900多年。不过,就在国人为这个好消息欢呼的时候,有一个让人感到悲伤的消息也随之而来。 从可燃冰到干热岩,中国一直在发掘新能源,而这些年来中国取得的突破,离不开在探测技术上的革新进步。曾经的中国由于在能源探测方面技术和设备的落后,被欧美国家远远甩在身后,直到2009年的时候,世界顶尖物理学家黄大年,辞去了英国的工作,回国为祖国效力,我国才开始进入了“深地时代”。 有人说黄大年是“拼命黄郎”,用生命在为科研做贡献。黄大年回国之后,一心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科研团队进行深部探测技术研究,经过五年的努力,便超越了我国该领域过去50年的成绩。在回国的日子里,他还使我国尖端装备重力梯度仪的研发速度大大提升,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近10年的研发速度差距。 然而,这样一位让我国潜海技术实现弯道超车、使我国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得到技术升级的科学家,在2016年底被查出患上了胆管癌。在飞机上,他曾因为腹部疼痛昏迷了两次,然而,就算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黄大年还是坚守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刚从匆匆检查完身体,他便又赶去北京开会。病重期间,他不忘嘱咐他的学生和团队,项目的下一步应该怎样进行,2017年,黄大年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58岁。在中国不断强盛、不断崛起的今天,我们应该感谢如黄大年一样为祖国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是他们投入了自己的无数日夜,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他们值得被国人铭记,而不是被遗忘在尘封的档案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