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iezhukuaile 2018-08-17
一、黄芪
治疗浮肿,用量60~100,半身不遂、骨质增生疼痛,30~60,用于强壮补虚,可用15~30。
黄芪证有三
1、自汗,盗汗,恶风,身体重,肢体麻痹不仁
2、浮肿,身体重,小便不利
3、溃疡久不收敛,脓水清稀。
(一)、黄芪体质,肌肉松软,多湿多水,像一个盛水的皮囊或一块水豆腐。
(二)、外观特征:体型偏胖,精神疲惫,面色黄暗或暗红,皮肤缺乏弹性,湿润;腹部松软,腹肌萎缩而脂肪堆积,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面部及下肢多有浮肿;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中老年人较多见。
(三)、好发症状:易疲乏,易出汗,易头晕,胸闷气短,运动后尤为明显;能大量进食而不耐饥饿;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浮肿;畏风,易于鼻塞、气喘;手足易麻木,骨关节疼痛;溃疡难以愈合。
(四)、鉴别
1、出汗、畏风与桂枝质相似,但无腹肌紧张拘急疼痛。
2、浮肿、易喘息、鼻塞与麻黄质相似,可没有无汗、身痛。
(五)、类方点睛
1、玉屏风散
A、易于感冒,畏风,自汗,打喷嚏,身痛或头痛; B、浮肿或易浮肿,小便少,大便溏薄。
2、防己黄芪汤
A、浮肿,以下肢为明显,身体困重;B、汗出恶风;C、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难以屈伸。
3、黄芪桂枝五物汤
A、肢体无力,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B、浮肿,自汗,恶风
C、舌质暗淡。
4、黄芪建中汤
A、慢性腹痛、喜温喜按
B、易自汗或盗汗、形寒恶风、面色萎黄、身体重或有轻度浮肿
C、舌质淡红或暗,脉虚大。
5、补中益气汤
A、面色萎黄呈贫血貌,体型瘦长或昔肥今瘦,苔薄白;舌淡红,舌质嫩。
B、自觉发热或恶风寒,全身倦怠感明显,有轻微的胸胁苦满感,手足冷,自汗恶风;
C、或内脏下垂,或子宫下垂,或脱肛,或腹泻,或便秘,或腹痛,或头痛,或昏晕,或浮肿,或小便不利等。
6、补阳还五汤
A、半身不遂,肢体麻痹不仁,或身体痛
B、浮肿,下肢为甚,自汗,恶风;
C、舌质多淡胖,呈紫暗色,或有瘀斑瘀点。
二、桂枝
桂枝证有两点。
1、发热或自觉热感,易出汗,甚或自汗,恶风,对寒冷感觉敏感,2、自觉腹部有上冲感或搏动感,心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一)、桂枝体质”颇像人们所说的文弱书生,也与《红搂梦》中的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林黛玉柤似。
(二)、外观特征:体型偏瘦,皮肤比较白,纹理比较细,少油光,肌表湿润;腹壁薄而无力,腹部多扁平,腹肌比较紧张,目有神彩;唇淡红或暗,舌体柔软淡红或暗淡、舌面润,苔薄白;脉象常浮大、轻按即得,按之软弱,脉多缓或迟。
(三)、好发症状,易出冷汗,汗后疲乏无力;为心腹部悸动感,易头昏晕厥;易腹痛;易失眠多梦,易胸闷气促,易身体疼痛,对寒冷、疼痛敏感。
(四)、类方点睛
1、桂枝汤
A、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B、上冲感,动悸,肌肉痉挛拘急;
C、脉浮,或弱、或缓、或数、或大而无力;
D、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
2、桂枝加附子汤
A、桂枝汤证见冷汗、皮肤湿冷、过汗、脉弱浮大、舌质淡诸证者;
B、桂枝汤证伴见关节疼痛较剧、四肢拘挛者;
C、寒疝、腹痛、体痛、手足冷等见脉沉迟、舌质淡者。
3、小建中汤
A、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B、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C、舌质嫩、苔少。
4、桂枝加大黄汤
A、发热或自觉热感,恶风、自汗; B、便秘,持续性腹痛,拒按; C、舌苔厚干。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A、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B、自汗、盗汗,或遗精;
C、脉浮大而无力;
D、舌质嫩红、苔少。
6、当归四逆汤
A、手足厥寒、麻木、冷痛,甚至青紫
B、脉细;
C、腹痛、头痛,或腰痛、腿痛、脚痛;
D、舌淡苔白。
7、温经汤
A、月经不调
B、自觉手足心热而有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者头痛、恶心。
C、腹壁薄而无力,小腹部拘急、疼痛或腹胀感。
D、消瘦、皮肤干枯发黄、口唇干燥、手掌干燥裂口、舌质暗淡。
8、炙甘草汤
A、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B、赢瘦、面色憔悴、贫血貌,皮肤干枯,舌苔薄或无苔;
C、精神萎靡,动悸,汗出而闷,气促,便秘。
9、苓桂术甘汤
A、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B、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音;
C、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10、桂枝茯苓丸
A、精神不安、烦躁、甚至发狂;B、疼痛部位固定;C、出血易凝固、紫黑D、舌质紫暗、面色晦暗。
用于妇科以及内外诸病时需把握以下几点。
A、下腹痛、按压则痛甚,或有包块;B、头痛昏晕、睡眠不良、烦躁、动悸;C、面红或紫红,舌质暗或有紫点。
11、枳实薤白桂枝汤
A、胸背闷痛、心下痞满;
B、腹胀、便秘或大便干燥难解:
C、舌苔厚、舌面干腻、舌质暗或有瘀点。
12、桂枝芍药知母汤
A、剧烈的关节疼痛、伴关节肿大B、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C、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三、麻黄
麻黄证有三点
1、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痛、身痛;2、无汗、咳喘、鼻塞;3、浮肿,小便不利。
(一)、麻黄人,黄胖或黑胖。
(二)、外观特征:体格壮实,肌肉发达或肥胖,面色黄暗或有浮胂貌皮肤较粗糙,干燥。腹肌有弹性,腹壁脂肪较厚,脉象有力,唇暗或紫红,舌体偏大,舌淡红。(三)、好发症状:易闭汗或汗出不畅,易受寒,易喘,易鼻塞流清涕,肌肉酸重感,全身困倦感,感觉不敏感,反应较迟钝,身体沉重感,有浮肿倾向。
(四)、类方点睛
1、麻黄汤
A、恶寒发热、头痛身痛;B、无汗而喘;C、脉浮紧。
2、麻黄附子细心汤
A、无汗、恶寒感明显、发热或不发热B、精神萎靡、倦怠感明显、面色晦滞而缺乏光泽、手足冷C、脉沉弱、或沉细、或沉迟;D、舌质淡、苔白润。
3、小青龙汤
A、咳喘,痰液呈水样或黏液性,量较多,或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B、恶寒,特别是背部有显著的冷感,发热或不发热,平时无汗,咳喘时可有汗出;C、苔白滑。
4、麻杏石甘汤
A、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B、咳喘,甚而气急鼻扇,胸闷;C、脉滑数,苔薄腻较干。
5、越婢加术汤
A、发热、恶风、汗出或多或少、口渴;B、浮肿,肌肉酸重,或关节肿痛,小便不利。
6、阳和汤
A、局部:皮肤无热感,色苍白,或紫暗,漫肿无头,按之或坚硬如石,或空软如絮,自觉不甚疼痛或不痛,或麻木,或酸楚;B、全身:精神萎靡,畏寒喜温,或腰脊空痛,或气短喘息,或阳痿阴冷,皮肤苍白松弛憔悴,枯瘦,贫血,不口渴,小便清长,脉沉迟细,舌质淡嫩。
四、柴胡
柴胡证有两个
1、胸胁苦满
2、往来寒热或者休作有时。
(一)、少阳经以及肝经分布之地为描述更正确。
有柴胡带,是指胸胁部、肩颈部、头额部、腰胯及少腹部、腹股沟的胀痛、酸痛、牵掣感、感觉异常、肿块、结核等。
(二)、外观特征: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神情抑郁或紧张;皮肤比较于燥,肌肉比较坚紧;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压痛或肌紧张;舌质坚老、暗而紫点、舌体不淡胖;脉象多弦细。
(三)、好发症状: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寒热交替感,情绪波动较大,食欲性欲易受情绪的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肩颈部常有酸重感、拘挛感,四肢常冷,少腹部易胀痛。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胀烦躁、经来腹痛、经血暗或有血块。易腹痛腹泻,易全身疼痛。
(四)、类方点睛
1、小柴胡汤
A、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痞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B、往来寒热,发热或低热持续C、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D、脉弦。
2、柴胡桂枝汤
A、发热恶风、往来寒热、有汗、关节酸痛;
B、胸胁苦满、或腹痛、食欲不振、心烦喜呕;
C、舌质暗红或暗淡、苔薄白或薄黄腻。
3、柴胡桂枝干姜汤
A、往来寒热;B、胸胁满微结,或胸闷咳嗽,或胸骨痛;C、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食欲不振;D、口干、心烦、易惊,胸腹动悸;E、舌苔白厚或干腻。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A、柴胡证B、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脐腹动悸、易惊、谵语者;
5、四逆散
A、柴胡证或为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易紧张、肌肉易痉挛的柴胡体质;B、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C、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
6、血府逐瘀汤
A、疼痛部位多固定
B、出血易凝固,色紫黑;
C、精神不安,烦躁,甚至发狂;
D、舌质紫暗,面色晦暗。
7、逍遥散
A、胸胁苦满或胸胁痛腹痛、女性月经痛经前乳房胀;B、往来寒热感,或月经周期参差不齐C、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浮肿;D、脉弦而虚。
8、大柴胡汤
A、按之心下满痛,或心下急,或心下痞硬;B、呕不止,或呕吐而下利,或便秘,或腹胀、嗳气C、或发热汗出不解,或黄疸、或头痛;D、郁郁微烦。
五、大黄
大黄证有三个
1、腹满,腹痛,拒按或腹壁有抵抗感,便秘;
2、精神不安,烦躁,易兴奋,身热有汗;
3、舌质红而坚老,苔焦黄、干燥。(大黄舌)
(一)、特色是大黄舌,舌质坚老而红,苔黄中带黑,如烧焦状,舌面干燥无津。
(二)、外观特征:体格健壮或胖壮,肌肉丰满,面色红有油光;腹部充实饱满,按之硬或胀痛;唇厚暗红,舌质暗红坚老,舌苔黄厚而干糙,甚或焦黄。(三)、好发症状:平素畏热喜凉,食欲旺盛,易烦躁易怒,易发脑晕,易头痛,易腹痛便秘,为胸闷,易口干苦,痰液唾液黏稠易出血,易皮肤感染;血脂、血压偏高。女性多见月经不调或闭经,或经来不畅、漏下不止。(四)、鉴别
大黄证的腹痛、精神不安、易兴奋、身热有汗症状似与桂枝证相同。但桂枝证为恶风自汗,腹痛而喜按,而大黄证为身热喜冷,腹痛拒按。而且,“大黄舌”红而坚老,苔焦黄干燥,与“桂枝舌”的嫩红而暗、苔薄白而润泽是有明显区别的。
(五)、类方点睛
1、大承气汤
A、剧烈腹痛、腹胀、坚满拒按、便秘或黏液脓血便;
B、潮热或发热、身热汗出
C、烦躁、谵语、神志失常
D、脉实有力,苔干焦黄起红刺。
2、桃核承气汤
A、少腹部拘急疼痛,按之更甚;B、出血浆黑,易凝固结块;C、精神不安,如狂;D、舌质暗红或紫,舌面干燥,唇暗红,面红。
3、大黄蛰虫丸
A、少腹部疼痛或有硬块、腹满感、腹胀感;B、形体消瘦、面色暗晦、肌肤干燥如鳞甲、两目暗黑;C、舌质暗紫、或舌见瘀斑,脉细涩。4、茵陈蒿汤
A、黄疸色泽鲜明,尿黄短少;B、胸闷、烦躁、身热有汗;C、腹微胀满,食欲不振
5、防风通圣散
A、皮跃痛痒红疹,恶寒、发热、无汗身热,头痛、烦躁;B、便秘、腹胀、胸隔满闷,小便短赤;C、或然证:或头晕头昏、或关节痛,或鼻流浊涕,或咳喘,或目赤肿痛,或月经不调或闭经,或惊狂谵妄,或头面疮癣。
6、大黄附子汤
A、腹痛剧烈、拒按、便秘;B、精神萎靡、面色晦滞无华、汗出恶寒、手足冷脉沉紧弦;C、舌苔白腻、舌面比较干、舌质坚老。
六、石膏
石膏证有四个
1、烦渴喜饮;
2、恶热多汗3、舌面干燥;4、脉洪大、浮滑。
(一)、大渴。
(二)、鉴别
石膏证与大黄证不同。大黄证是以便秘、腹痛腹胀、拒按、舌红、苔焦黄厚腻为特征的,表示胃肠道内有有形的宿垢燥屎充满其
中,故谓之实热证。石膏证的便秘腹痛等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不突出,而以强烈的渴感、身热、多汗、脉洪大为特征,表示体内有无形的燥热之气弥漫燔灼,故谓之燥热证、气热证。
石膏证与桂枝证也需要鉴别。虽然桂枝证有自汗、自觉的身热、脉浮大等,似乎与石膏证相差不多。但桂枝证恶风而自汗,而石膏证恶热而多汗;桂枝证不口渴,石膏证烦渴;桂枝证脉虽大而缓,石膏证脉大而洪滑。而且,桂枝证多见于慢性病,石膏证多见于急性热病。
(三)、类方点睛
1、白虎汤
A、大量出汗,伴高热或恶热;B、渴感强烈,烦躁;C、脉浮滑或洪大而数,口干舌燥。
2、白虎加人参汤
A、屡经发汗、精神萎靡、口渴感明显的白虎汤证;
B、无大热、无大汗,但以渴饮为主诉的慢性病;
C、有白虎汤证而消瘦、食欲下降,全身状态差者。
3、白虎加桂枝汤
A、发热、身无寒但热、口渴;B、骨节烦疼、恶风汗出不彻;C、舌质暗红。
4、竹叶石膏汤
A、形体羸瘦,气短音微精神萎靡;B、气逆欲吐,或干咳,或气喘,或干呕,或呃逆;C、口渴、多汗,或低热;D、脉数弱,舌苔少。
5、消风散
A、皮肤瘙痒、或发疹块、搔之渗液、久发难愈;B、发热感、烦躁、口渴;C、浮肿倾向或小便不利。
七、黄连
黄连证有三个
1、烦躁不安,或心悸、或失眠、或神志不清2、心下痞、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舌质红或暗红,质坚老,舌苔黄腻,舌面较干。(黄连舌)。
(一)、烦
(二)、类方点睛
1、黄连解毒汤
A、烦躁,不安感,焦虑或抑郁B、面红赤,上火,唇暗红,出血倾向;C、黄连舌;D、心下痞,不适感,按之隐痛。
要用此方,需先识阳热体质
外观特征: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晴充血多目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或暗红、质坚敛苍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腹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好发症状:平时喜凉恶热,喜凉饮,易烦躁、焦虑、好动,易失眠多梦,皮肤常有疮疖,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于口苦,常有口舌溃疡,咽痛,小便黄短。
2、黄连汤
A、恶风,发热,汗出;B、烦躁,心动悸;
C、心下痞或呕吐,或腹痛,或泄泻;D、舌质红或暗红,舌苔腻较厚,或前半部苔薄,后半部有白厚苔。
3、小陷胸汤
A、上腹部、胸胁部痞痛、拒按;
B、舌质红,舌苔黄腻;
C、或便秘,或恶心,或咳嗽气急痰黄黏腻。
4、泻心汤
A、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B、烦躁不安,面部潮红;C、心下痞,便秘。
5、黄连阿胶汤
A、心中烦、不得眠B、出血倾向或诸血证,或久痢脓血,或便血,或崩漏,或肌衄;C、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耳鸣头昏、小便短黄、口舌糜烂;
D、心下痞、腹痛;E、舌质红或深红、苔黄薄或花剥、起裂,脉细数。
6、香连丸
A、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痢下黏臭或脓血;B、舌苔黄腻、舌质暗红。
7、左金丸
A、脘腹痛、胁胀痛、口苦、嘈杂、呕吐酸苦水;B、舌质红、舌苔黄。
八、干姜
干姜证有四个。
1、呕吐物、唾液、痰液、大便、尿液清稀,无恶臭2、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或咳喘;3、口不干渴,恶寒喜热,精神萎靡4、舌质淡或淡红,舌上有腻苔,苔多白腻,或灰黑腻,或白滑(干姜舌)。
(一)、干姜舌是特异性
(二)、类方点睛
1、理中汤
A、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B、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C、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2、桂枝加人参汤
A、理中汤证B、发热自汗,或腹痛,心下痞硬;C、舌质淡红或嫩红,偏暗,脉浮大。
3、大建中汤
A、腹痛腹胀较剧,呈阵发性,或见有肠形,或闻及腹鸣,多伴呕吐;B、手足逆冷,或有冷汗,口内清唾;C、干姜舌。
4、甘姜苓术汤
A、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B、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全身倦怠感;C、口中多清涎,干姜舌。
九、附子
附子证有三个
1、精神萎靡,倦卧欲寐;2、畏寒感,四肢厥冷,尤其是下半身、膝以下清冷;3、脉微弱(脉形极细,按之著有若无),沉伏(重按至骨方能按到),细弱(脉细如丝,无力),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附子脉)。
附子临证应用有五点。
1、病程中出现多汗、四肢冷、恶寒、沉脉、心音微弱、血压下降者。2、呕吐、下痢伴见手足冷、腹痛、腹满、脉沉弱、舌苔白滑者;3、关节的剧烈疼痛、局部肿胀、肌肉拘挛、运动受限、四肢逆冷者;4、患慢性疾患,或年老体弱,有下半身冷、腰酸膝软而无力、或冷痛、足背浮肿、夜尿、频尿、畏寒、脉沉弱等证者;5、慢性肾炎、心功能不全而伴全身功能衰弱症状,并有浮肿者。
(一)、附子脉是特征
(二)、类方点睛
1、四逆汤
A、脉微弱、沉伏、细软、或脉突然浮大而中空软无力;B、畏寒、四肢厥冷、尤其是下半身及膝以下冰冷不温;C、精神萎靡、倦卧欲寐;D、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舌苔白腻或灰腻、或干腻、或白滑。
要用四逆汤,先须识清阴寒体质。
外观特征:形体偏胖,肌肉偏松,皮肤干燥,面色晦暗或暗黄、缺乏光泽,或有浮肿貌,目睛无神,精神萎靡,面带倦容,唇色暗淡干枯,舌质胖淡而暗,苔白润,腹肌松软,按之无力。
好发症状:平时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是下半身冷,好静恶动,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而喜热饮,小便清长。
2、四逆加人参汤
A、恶寒、四肢曛冷、精神萎靡;B、腹泻或便溏、腹胀或心下痞硬,食欲不振;C、脉微弱沉迟,苔干无津。
3、真武汤
A、精神萎靡,面色黄暗,倦卧欲寐,畏寒,四肢冷,尤其是下半身、膝盖以下冰冷;B、脉微弱、沉伏、细弱;C、眩晕,甚至身体站立不稳;D、心悸、气短,肌肉跳动;E、身体困重,嗜睡,四肢沉重疼痛,腰痛,关节活动不灵活;F、小便少,大便不成形,腹胀腹痛,或恶心呕吐G、全身浮肿,尤以下肢明显H、或咳或喘,痰液清稀L、舌淡胖,舌质淡,苔白滑或黑润。以上1、2项是必见证,3~9项中只要见就使用真武汤。
4、附子泻心汤
A、下痞、或上腹部胀痛、大便不通或里急后重、心烦乱甚或昏厥、舌苔黄腻B、恶寒汗出或额上冷汗、肢冷、脉沉微弱或血压下降。
十、半夏
半夏证有三个。
1、恶心或时有恶心感,甚至呕吐;2、舌上有滑苔或腻苔;3、面色黄或灰暗。
(一)、皮肤油、主诉多,怪异、多疑、恶心、胖。
(二)、外观特征:营养状况较好,肥胖者居多;目睛大而有光,眼神飘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暗,或有浮肿貌;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粘腻。(三)、好发症状:主诉较多而怪异,多为自觉症状。易精神紧张,好疑多虑,易惊恐,易眩晕、心悸,易恶心呕吐、咽喉异物感,易咳喘多痰,易失眠多梦,易肢体麻木疼痛等。
(四)、类方点睛
1、小半夏汤
A、恶心呕吐B、口不渴或口不渴甚,或口多清涎,或咳嗽痰多质稀,或心下有振水音,胸膈胀满
C、苔白滑或白腻、较厚。
2、温胆汤
A、恶心,呕吐,口苦口黏B、精神不安定易惊,心慌,失眼,多梦C、舌苔腻或滑
3、大半夏汤
A、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B、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C、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4、半夏厚朴汤
A、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B、咳嗽气喘,痰多胸闷,或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C、舌苔多厚腻、白腻、口内黏腻。
5、半夏白术天麻汤
A、头痛、眩晕、头重压感;B、腹胀、腹鸣,大便薄或先干后溏;C、肌肉松软,浮肿感,或经常浮肿,或易出汗;D、舌质红或淡红,舌体较大,苔腻或微黄腻。
6、半夏泻心汤
A、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B、恶心、呕吐腹泻、腹鸣等胃肠道症状;C、烦躁,内热感,多梦或失眠;D、舌苔薄腻或黄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