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吃素的,为什么道士清瘦,和尚却偏胖?

 昵称6DO66 2018-08-18
道士的称呼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方士,东汉的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尊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距今已有4700多年,其中男、女道士又分别称之为乾道和坤道。

《太霄琅书经》解释为:“人行大道,号为道士”。道士一般由师徒相传,选择资性淳良之人参天悟道。《抱朴子》特意强调:“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



道教是从道家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本土宗教,道士也不光是不问世事的出家之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力挽狂澜的道家人士,如张良、诸葛亮、孙思邈、刘伯温等等。

中医、武术、导引等强身健体的养生术,一直由道家(教)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道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称谓。另外,土蜂蜜是道医们离不开的食材,闭关、辟谷、炼丹等一直沿用至今。



为道之士“莫不飘渺绝迹幽隐山林”。千百年来,世人对道士的印象大都是山野隐士或者云游四方,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一般,得道之人也常被形容为仙风道骨。

道士对行住坐卧,举念运心等思想言行的要求很高。惟道是修,惟德是务,惟行道业,亦即将信“道”,只有身心和谐才能感悟天道。



但是,同样以素食为主,为何道士的形象大多清瘦,而和尚却以胖居多呢?这里面是有一些历史渊源的。

“和尚”是从梵文音译过来的,本意是为“师”。后来的解释为:和,为三界统称;尚,乃至高无上的意思。起初只有一定品行的大师才有资格被称为和尚,后来渐渐成为一种统称。



南北朝时期,天竺僧人达摩由广州登陆,进入中国传播佛教。后来他在少林寺一个石洞里面壁九年,将教义与中国文化融合贯通,这才开创出中国佛教禅宗,达摩也被尊为初祖。

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高峰,隋朝的皇室非常崇信佛教,唐朝的皇帝因为姓李,起初与老子李耳相沾而提倡道教,太平之后也转而信奉佛教,在武则天时期登峰造极。



唐朝是历史上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空前璀璨的时代,各类雕塑和壁画精美绝伦。唐代以丰腴为美,所以无论是佛像还是壁画里的和尚的形象都是丰满圆润。

在巅峰艺术形象的影响下,和尚也多见于圆胖,或许这更能给人一种慈眉善目的感觉。就像一首著名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另外,道士注重养生和苦修,日常又以修行练功为主,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所以显得清瘦灵动。而和尚修行注重打坐,大部分时间属于静态,所以即便吃素也很容易长胖。当然,这些观点不能以偏概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