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摄影姥 2018-08-18

南浔古镇建镇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也是一个巨富之镇,且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其中就有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其中要数小莲庄最为出名。小莲庄又称刘庄,是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江南园林式建筑,原主人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在南浔有四象八牛的说法,意识是其资本雄厚,财产达千万两白银可称之为“象”,代表富商,小莲庄也是南浔的著名景点之一。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小莲庄原为刘氏归榇暂殡寓园,刘家人从1885年开始,历史40年,建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私家园林。小莲庄由家庙、义庄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园林主要荷花池为主,外围环绕着长廊曲桥,亭台楼阁,整个园林的设计曲径通幽,彰显江南园林之美;刘氏家庙是其核心建筑,主要有牌坊及家庙主体部分组成,细细观察还可以探寻到传统礼数的奥秘。

进入小莲庄首先到达的是园林部分,又分为内园和外园。其中外园为一片荷花池,池中有观赏金鱼,四周点缀有造型不一假山亭台,移步一景,恰巧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身临其中,分外好看,这里一处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在荷花池一侧有蜿蜒的走廊及五曲桥,这也是江南园林的标配了,曲径通幽形容的就是这般景象。穿过走廊走过五曲桥便来到了内园,这是一座园中园,内园以太湖石围成的假山为主,与外墙仅有一粉墙间隔,墙壁上开有漏窗,似隔非隔,遥相呼应,很难想象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主人是何等的前卫,何等的惬意。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从内园折回的路上可以看到一座较高的红砖建筑,叫“东升阁”,这是一座西式洋房,俗称“小姐楼”,在园林中显得格外抢眼,这做建筑为当年刘家小姐们的闺房,因为不能进去参观,只能远远的看上一眼,建筑风格主要为法式风情建筑,仅仅是看了一眼隐约可以感受到昔日的奢华。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在小姐楼一旁为碑刻长廊,整个长廊墙壁上嵌有四十余方碑刻,主要为《紫藤花馆藏帖》和《梅花仙馆藏真》,刻石书法真、草、隶、篆各体皆备,刻工精妙,文采飞扬,与宁海《渤海藏珍》帖石并称与世,堪称史料与艺术价值兼备的珍品。有意思的是长廊的开头及结尾都有一半圆形亭子,既起到了保护碑文的作用,也使得长廊不至于看起来呆板无趣。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继续往前走,便来了小莲庄核心建筑群:刘氏家庙,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历时9年建成,这里主要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这扇门,门下是“门当”,出奇的高,足见其传统封建礼数制度在当时的影响,从外面远远的望进去看一眼,可以看到正厅悬挂着“承先睦族”金匾一块,这块匾可大有来头,可是宣统皇帝所御赐。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刘氏家庙门前竖立着两座牌坊,两座牌坊造型大气,气势非凡,足以见证刘氏家族地位之高。其中一块上面刻有“乐善好施”、“圣旨”几个大字,这是光绪帝亲赐的积善牌坊,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皇帝御赐牌坊,一直以为都是出现在荧幕中的,现实中看到着实让我吃惊;迎面相对的另一块为刘镛儿媳而立贞节牌坊,上面刻有“钦旌节孝”四个大字。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走出刘氏家庙,豁然开朗起来,好似一个小广场,树木高大,枝叶繁茂。一侧还有一处类似于民国时期的建筑,墙壁布满了苔藓显得斑驳破旧,有点类似于学堂,但至于到底是做什么的不得而知。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最外围是一条小河,与对侧的荷花池遥相呼应,好似一条护城河一样围绕着刘氏家庙。这里也是小莲庄的出口,沿着这条石板路可以到达一河之隔的嘉业堂藏书楼。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这里也是休憩的好地方,即便是炎热的夏季,小河树荫下的这里也是充满了凉意,休息的同时脑海中不禁浮现着我在这里所看到的一切,不禁感慨,昔日的这里是多么的奢华,在那个年代这里一定是走在社会最前沿的,中西结合的建筑足以证明这一点。

比扬州园林更前卫,可与苏州园林媲美,这座私家园林值得一去再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