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荷访莲问精神

 土士土 2018-08-18

盛夏时节,骄阳恣肆燃烧,目光和脚步变得慵懒。这个时候,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阅读里有清香,清茶里则有着草木的气息。

开卷之间,便读到了荷。向来有夏花绚烂之说,荷,则是夏季里最精彩闪亮的登场。

每日路上来往,有一天忽然放眼周边,发现省道旁农田里种植着一大片荷花。奇怪,此前我怎么没有发现呢,荷可不是一天就能长高的。直到看了当地报纸上的报道,我才知道,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子边,有山区青年承包了大片农田种植莲蓬,荷花是种植场的副产品,在花开得最盛的时候,一朵朵风骨泠然的荷,或粉或白,成为炎热夏天里的一抹抹清凉。

我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在某天清晨让汽车拐了个弯,停在村口,然后沿着河岸往荷花田走去。这条河流依然清澈,但比记忆中要狭窄。少年时代,我曾经坐着客轮慢悠悠地经过,然后记住了一个个漂流而过的村庄……

思绪太自由了,荷花已在眼前,我却走神到了遥远的岁月。放眼凝视,夏荷密密匝匝,高低错落,高可及胸,低则匍匐相拥。荷叶如倒置的锅盖,含苞欲放的朵儿犹如敲背的小棒槌,盛开的荷则如菩萨站立的莲花座,花朵落尽的莲蓬则如沐浴的花洒。同时播种,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有的还在等待花开,有的已经涤尽繁华,进入生命的收获期。看那静默的莲蓬,如荷中的长者,繁花过后,归于简朴。

荷花虽是池中物,性情意趣不一般。古来文人墨客面对荷花写下了大量词句,借荷花抒自身的胸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秉性,一直成为士大夫清洁精神的真实写照。

荷,看不厌;莲,品不够。荷也好,莲也罢,皆因其纯净无瑕的生长姿态而被人们寄予美好的情感。单从名字上看,也藏着我们对社会进步和自身修行的理想。荷,谐音为“和”,具和气、和睦、和谐之意;莲,谐音为“廉”,化身为廉政文化的形象大使。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饱蘸着古代士人清灵自守的情怀。看着池中荷花,我不禁凝眸沉思:唯有和,才能生廉;唯有廉,才能促和。荷花出淤泥,清廉化戾气,则和谐长存。

让我们的目光里多些等待,凝眸莲花初开的那一刻。最美丽的身影,往往出于静默;最洁净的操行,往往在于坚守。花开花落总有期,唯有开放在心灵的土壤上,才会经久不衰。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瑞安市税务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