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善业

 天地虚怀xia 2018-08-18

不善业


根据佛教,十种‘不善业之道’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恨、邪见。

 

依它们的造业之门,可分为三种:身业、语业、意业。杀生、偷盗及邪淫是身业,一般上是通过身门发生,而名为身表。所以

 

妄语、两舌、恶口及绮语(讲废话)是语业,一般上是通过语门发生,而名为语表。

 

贪婪、嗔恨及邪见是意业,一般上只发生于意门而无身或语表。所以三种是身业、四种是语业、三种是纯意业。

 

首七种不善业,是指导致实行各自作为的思心所,无论该作为是否已完成,该思都是不善的;

 

但若已完成其作为或已达到目的,例如达到令受害者死亡,或完成获取他人的财物等等,它们即成为‘足道之业’(已完成作为之业)。

 

关于业,它是经过门所造。身门即是身表,是一种‘心生色法’;而通过它,人们得以把在他们心中生起之思,表达于外。

 

说一般上,是因为也可以通过言语达成杀生或偷盗,例如命令他人作;但这种业还是属于身业。

 

语门:语门即是语表,是一种‘心生色法’;而通过它,人们得以把在心中生起之思,表达于言语。

 

虽然妄语等亦能通过身体进行,譬如通过书写或打手势,但由于主要实行它们的是语门,所以它们还是被称为语业。

 

贪婪等:一般上,最后三种业之道只发生在心里,而没有达到通过身体或言语表达于外。这种业称为通过意门发生;而意门,则是一切心的总称。

 

贪婪是贪心所,生起为希望获得他人的财物。即使已对他人的财物生起了贪念,但若还没有希望获得该财物,它即还不是‘足道之业’。

 

嗔恨是嗔心所。当生起为希望他人遭遇危害与苦难时,它即已成为‘足道之业’。

 

邪见:当接受‘没有所谓的道德’及‘没有因果业报’认为正确时,它即成为‘足道之业’。

 

在经典中时常提到三种邪见——断见:此见否认人死后还会以任何形式存在,因此不承认业有善恶。
 
无作见:此见认为业是不能产生果报的,认为一切业都是无效的。
 
无因见:此见认为没有污染或净化有情的因缘,所以该有情是由于偶然、命运或需要而被污染或净化。

 

在十种‘不善业之道’中,杀生、恶口及嗔恨,自嗔因而生;邪淫、贪婪及邪见,自贪因而生;

 

偷盗、妄语、两舌、绮语、邪见,自该两因而生。依心的组别,此不善业一共有十二种。

 

严格来说,嗔恨是嗔因的一种呈现方式;贪婪是贪因的一种呈现方式;邪见是邪见心所的一种呈现方式。

 

如是这三业之道,是上述三种心所。其他七业之道,则是与不善因同时生起的思心所。

 

虽然有时候,贪可以是杀生的潜在动机,而嗔可以是邪淫的潜在动机,但在《阿毗达摩论》的角度来说,导致切断其他有情命根的思,肯定是拥有嗔因,即嗔恨其他有情的存在;

 

而导致犯邪淫的思,肯定是拥有贪因,即想要与不如法对象行淫之欲。导致造作偷盗、妄语、两舌及绮语的思,则可以是与贪或嗔相应。

 

一切不善业之道,肯定与痴因相应。不善业也就是十二不善心。于此,视整个心及相应心所为业,而不是只视思心所为业。

摘自《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