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地鼓励生育二孩 效果如何关键看落地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8-18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紫)近期,关于二孩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原因是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了鼓励二孩政策。如辽宁省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配套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等;广东设80天的奖励假,产假长达178天,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天津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湖北宜昌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等。一边是“政策红包”不断释放,而另一边却是不少家庭对此“并不感冒”。

二孩政策催热了月嫂市场。图为江西省新干县月嫂培训师正在给参训人员讲解给婴儿按摩的技巧。CNSPHOTO提供

为什么要鼓励

调查数据显示,相较于2016年,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十省(区、市)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在2017年出现下滑。

据悉,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二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分别提高了0.84和0.32个千分点。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是已经实施了两年的二孩政策,也很难扭转部分地区人口负增长的势头。以辽宁为例,2016年和2017年辽宁省的出生率分别为6.60‰和6.49‰,而这两年全国的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从2014年开始,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开始下滑,去年已经跌入谷底,只有-0.44‰。

不仅出生率低,辽宁省的老龄化现象也很严重。按照国际惯例,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4%以上叫“老龄社会”,一旦达到 21%则是“超老龄社会”。辽宁省老龄办不久前公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中透露,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辽宁省已经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与全国老年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17.3%相比,辽宁省老年人口比全国高出5.35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近几年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排在全国末尾的省份,如今辽宁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二孩政策在其他省份的实际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有媒体调查数据显示,相较于2016年,山东、河南、湖南、辽宁、青海、宁夏、重庆、江苏、北京、上海十省(区、市)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在2017年出现下滑。

受诸多因素掣肘

受访人士表示,生第二个孩子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医疗、住房、教育等已成为多数家庭是否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2016年4月,全国妇联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历时半年开展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对北京、辽宁等十个省市0—15岁的上万名儿童父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3.3%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其中在某些经济发达省份、地区、高学历的受访者中有60%以上的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

今年5月,全国政协调研组通过专题调研了解到,“群众在‘想生’与‘敢生’之间,面临着诸多苦恼和踌躇。”

“二孩?想都不敢想,这还真不是多一双碗筷的事情。”34岁的韩女士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12年,她告诉记者,周围的确有生了二孩的朋友,但并不是很多,她自己从未考虑过。“我闺女已经6岁,下个月就要上小学了。这几年从奶粉、尿不湿,再到稍微大一点上的早教班、舞蹈课和英语课等,开销越来越大。”

连日来,中国商报记者通过采访几个不同城市已有一孩的家庭了解到,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给普通家庭夫妻双方乃至再上一辈家庭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就拿住房来说,如果有第二个孩子,小时候俩孩子住一间房还可以,等以后肯定得换大房子。以目前上海可望而不及的房价,对我们来说压力很大。”上海一位家长对记者坦言,目前一个小孩尚且力不从心,多个孩子岂非自讨苦吃?在养育成本面前,政策给予的补贴显然是杯水车薪。

与上述家庭不同的是,“我们家小闺女上个月过‘百天’,全家就数大女儿最高兴。”今年28岁的齐女士对记者说。齐女士从生第一个孩子开始就做全职妈妈,她丈夫在IT公司工作,虽然不是公司高管,但其经济基础比较好,所以当初在可以要二孩的时候,俩人基本上没有犹豫,征得大女儿同意后就按计划进行了。她说:“我和爱人都是独生子女,国家出台全面二孩政策后,就一直希望可以让孩子有个伴儿。”

在采访中,有不少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生第二个孩子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医疗、住房、教育等已成为多数家庭是否做出生育二孩决策的重要因素。此外,家中是否有人照顾孩子等也是生二孩的影响因素。

政策效果关键看落地

没有鼓励生育政策,生育率可能会更低。出台更好的政策,还有可能维持现有水平。

“辽宁出台奖励生育政策是情理当中的事情,我觉得是个好事,至少不会有坏作用。但是实际效果怎样,关键要看政策执行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菊华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我国很长时间都没有出台这种鼓励生育的政策了,所以我并不能预测其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如今,辽宁的生育奖励政策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欧洲的做法。”杨菊华向记者表示,欧洲国家有比较完整的生育保障体系,从产假到休假制度以及育儿假,有的国家还有家庭照顾假等。

除了假期之外,欧洲国家还有津贴制度,以及对生育支持的友好环境,这其中就包括对女性就业的支持和重返工作岗位的支持,以及弹性工作制度等等。

杨菊华表示,生不生孩子取决于两点,一是经济成本,二是时间成本。如果有比较好的可持续性的津贴制度,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和育儿的压力。

采访中,杨菊华多次对记者强调:“现在的政策只是对于支持生育的理念起了积极作用,而关键是政策如何落地执行。”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日本、新加坡、韩国先后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但实施几十年来,政策效果并不显著。想通过资金补助去改变家庭的生育愿望,实际效果并不好。不过,没有鼓励生育政策,生育率可能会更低。出台更好的政策,还有可能维持现有水平。

延 伸 〉〉〉

国外如何鼓励生育

日本:

推出儿童津贴

日本从1972年起就开始实施儿童津贴制度,每月补贴数千日元。2012年规定,对3岁以下和3岁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实行每月1.5万日元和1万日元的差异补贴。

韩国:

为低收入新婚夫妇提供保障住房

韩国政府于1996年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补贴。

丹麦:

夫妻带薪产假52周

丹麦法律规定,孕妇从预产期前4周开始休假;产后有14周产假,其间配偶享有2个星期的假期;在孩子出生14周后,夫妻双方还各有32周的“父母假”,可自由安排何时休假;夫妻双方能享有的带薪产假加起来最多可达52周。

瑞典:

父亲休产假还可领取高额奖金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对男性休产假做出规定的国家,瑞典语里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单词“papaleding”,意即“父亲休产假”。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能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那么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德国:

享受高额生育津贴

德国政府规定,停职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全年每月可得到相当于税后月收入2/3的补贴,每月最高可达1800欧元。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继续停职2个月,则可享受14个月的补贴,即最高为2.52万欧元的生育福利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