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中国传统酒器,你知道吗?

 陈氏藏书阁 2018-08-18

种地位、权势、官衔、阶层等的象征。此外,酒器的发展还与工艺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从古至今,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酒器层出不穷。

商周时代,我国的酿酒业和青铜器制作业同样发达,当时的酒器制造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商代,甚至还出现了“长句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据《殷周青铜器通论》研究记载,商周的青铜器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

盛酒器类型很多,主要有尊、壶、区、卮、皿、鉴、解、觥、瓮、瓿、彝等,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其中以动物型的尊最为生动形象,如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则有觚、觯、角、爵、杯、舟等不同种类。当时规定,不同身份的人必须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所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解,卑者举角。

商周以后,青铜酒器虽逐渐衰落,但许铜制作的温酒器仍很整行。温酒器有的称为,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构,便于取酒。湖北随州曾侯乙中的铜鉴,还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秦汉时代,中国的南方开始流行漆制酒具。漆制酒具,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两大类。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在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瓷制酒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无论是作为酿造酒具还是用作盛酒或饮酒,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花色品种也比陶器丰富得多。

唐代出现了桌子,因此有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形状像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

陶瓷生产在宋代达到盛,精美的酒器不断涌现。宋代人也像现在的许多人一样,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由此,发明了注子和注碗的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水,即可温酒。

明清时代的酒器色彩与形状更为多样与丰富。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则有珐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等多种形态。

除了以上一些著名的酒器外,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用特殊材料制作的或造型独特的酒器,虽不常见,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如用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例如,唐代诗人王翰那句名诗所提及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据说,夜光杯是玉石所制的酒杯,黑暗中会隐隐闪光。北宋还有种叫倒流瓷壶的酒器。它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颇为巧妙。此外,宋朝皇宫中还有一种叫鸳鸯转香壶的酒器,也极为稀罕,因为它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

澄怀九姑娘小结: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古代的酒器真的可用“五花八门”来形容,种类、形制太多了。有好多已经逐渐淘汰不用,其字已经沦为生僻字。大体来说,以“角”、“钅”、“缶”、“皿”部的字居多。在用途上,酒器多是由礼器和日常用具演化而来,而且除了那些在庄重的祭祀、宴饮场合下使用的重器之外,大多数的酒器,其功用也逐渐扩大。孔子说“君子不器”,酒器也“器而不器”了,这大概也是受了孔子思想的影响吧。

本文的所有图、文等著作权及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