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廉颇其实就是一个粗人罢了

 陈氏藏书阁 2018-08-18

廉颇,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于白起、王翦、李牧并列,但是相对于其他三位战绩来讲廉颇的战绩还是有所不如,白起有长平之战灭赵军40万之功;王翦有为秦灭3国之功;连李牧都有抵御匈奴,为赵国开疆扩土。只有廉颇的战绩算不上辉煌,但是廉颇还是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为什么?

其实廉颇虽然没有打过惊天动地的战役,唯一的一次长平之战的初期,还是败给了白起,但是他一生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基本都没有失败过。再加上在与秦国的渑池会盟中的英勇机智的表现,是的赵国挽回了颜面,也为廉颇能够位列四大名家加了不少分。

再后来一个有着低智商的邻居燕国想趁着赵国长平之战失利攻打赵国,被廉颇收拾了一顿,使得廉颇保卫了赵国最后的脸面,不至于灭国。所以廉颇的功绩完全可以并列战国四大名将。

虽然廉颇战绩辉煌,本人一生的经历也是可圈可点,并且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后却落得个远走他乡,最后直到生命的终点一直飘落他乡,再也没有回到过自己的故土赵国,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个战绩彪悍,对自己的国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功臣,会落得个这个下场呢?

廉颇流落他乡的结局我个人认为完全就是因为廉颇的个人性格所致,这个人虽然军事才能极佳,但是做事情却很容易冲动,冲动的人难免会做错事情。有的事情是可以挽回的,但是有的事情确实不可挽回的。廉颇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决定了廉颇就是一个粗人罢了,一件事情被挽回了,另一件事情无法挽回造成了廉颇晚年流落他乡的结局。

这两件事情中的第一件事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那就是被千古传唱的将相和,廉颇的负荆请罪。廉颇负荆请罪的事情起因,是因为廉颇不满蔺相如的官职在自己之上,然后心生不满到处诋毁蔺相如,说他光会耍嘴皮子,要给他好看。蔺相如听说之后,一直就躲避廉颇,避免和他接触。

蔺相如有一个门人很不满就质问蔺相如你干嘛要怕他?蔺相如回答说,一个国家要是想繁荣昌盛一定要将相和呀,我不能跟他产生矛盾。就这样蔺相如的话被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面,廉颇很羞愧,就负荆请罪来了,传出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不是蔺相如的大仁大义,那么就不会有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虽然廉颇最后负荆请罪,但是这完全都是基于蔺相如的大度之上才会发生的,只能证明蔺相如的大仁大义,廉颇是个粗鲁之人。

第二件事情就是赵王要解除廉颇的军权,拍乐乘接任他的位置,廉颇不满,直接率兵攻击了乐乘,然后自己逃到了魏国,之后在魏国不受重用,然后又到楚国仍然毫无作为,最后客死他乡。

很多人会认为解除廉颇兵权的这一件事情是赵王的昏庸造成的,这里我们先不说赵王的昏庸,我们先说一下廉颇的行为,廉颇不受王命,擅自攻打朝廷大臣,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谋反啊,这是任何一个忠臣良将都不可能干出的事情啊。

廉颇如果对赵王的命令不满,完全可以离开赵国然后去往别的国家,但是他临走却率兵攻打了继任的将军,这个行为真的可以说廉颇政治上的弱智,还有这个人确实只是个粗人而已。

总的来讲,廉颇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却是一个粗人,就是因为他的个人性格最后导致他流落他乡的结局,不可惜,只可悲。可悲赵国无良将,可悲赵国有良将在他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