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儿》卷三>>>>>关注永恒 (三十九句) ![]() 一 人们都关注切近的利益,谁关注无用的永恒呢? 二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证明永恒。
三 从短暂的生命之旅中体验永恒,或许人的生命存在就是体验永恒的。
四 天变、地变、人变。在这万物皆流的时空中,有没有一种不变的事物呢? 五 生活在永恒里,永远地活过了! 生也千古,死也千古,笑也千古,哭也千古! 六 万物皆流。人的精神境界也是如此。人不可能时时保持一种境界,他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从而体验 这些境界的美感和永恒感。 七 只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才能体验永恒。 八 惟有自觉短暂的生命才追求永恒。也只有永恒感才能满足人的一颗追求着的心灵。 九 在参与创造人类文明中体验永恒,让人类文明的光焰永不熄灭。
一0 宇宙精神是永恒的审美对象,那是我生生求解的不解之谜。
一一 体验永恒高于体验幸福。政治家在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中体验永恒,艺术家在审美创造中体验永恒,宗教领袖在追求神秘体验中接触永恒。所以,体验永恒是人的至高幸福。 一二 追求永恒才能体验永恒。只有为着人和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人们才能体验永恒。如此,他们超越了尘世人生的种种软弱与悲苦。 一三 一定有一条通向永恒的道路,为探索这条道路,人类优秀的儿女进行着不懈的求索。前人的崇高精神 一再激励我辈超脱世俗关系对心灵的奴役,心往那永恒或堪称永恒的事物。 一四 何为永恒,永恒是长驻心中的美丽。永恒的事物无它,美、善、智慧而已。 一五 以瞬间的美妙感觉获至上苍的永恒感知。只有把心灵之羽引飞永恒的时空,我们的心灵才能获得自由,涌流生命自在的喜悦。
一六 这世上的一切都不属于我。我只拥有一颗鲜活的心灵。因有了这颗鲜活的心灵,我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宇宙中的一切都先于我而存在,然而这整个先验宇宙都需我们重新解释,重新创造。先于我们而存在的宇宙,将通过我们的再创造而获得新生,灵性的新生。 一七 我觉得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简朴而真挚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我实现自我,寄托灵性。这场生命的对话,其潜台词是我面对美丽的虚空一再发问:“我能融入你永恒的怀抱吗?” 那虚空反复回答:“我只是你心灵的幻影。”
一八 人生中永恒的对话,是一曲不断重复的旋律-- 心灵宇宙的至美。
一九 假如有一天我的肉身消失,也不过消失在属我的心灵宇宙里。
二0 灵魂的觉醒就是使命的觉醒。仿佛心中有一种神秘的呼唤,去完成这项使命。若一个人立志以人类为服务对象,倘若心底没有 一种神秘的声音--那使命的呼唤,没有神圣感,没有将精神提升到永恒感知的心灵体验,那是不可能成就的。 二一 需感召更多优美的灵魂,与之同悲同喜同忧同乐。精神的事业需要老师和朋友。
二二 安慰人的灵魂,在尘世中挣扎着的灵魂。 二三 始终关注人和人类心灵,来塑造一个大气的人生。
二四 人本可以永生,然而上帝不想让人永生,便以世间一切诱惑诱引人们背离永生的道路。 二五 朋友说,他仿佛来自无际的星空,为了前世的大梦,来地球投生。为只为培育一颗慧美真善的心灵。
二六 萦绕于胸中的使命感,燃烧着的心灵,使人超越了尘世的繁忧与无聊。 二七 为使命而活。每念及心中回荡着人类的心灵旋律,我就感到了永恒与神圣。 二八 尽可能地让朋友感到智慧与快乐,让人追求智慧和艺术的生活。 二九 人只过自己的生活。但总有一些人替人类唱歌:耶稣的爱心,智慧的佛陀,老子的天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千古仁爱道德心,在人类历史的汪洋中放舟巅簸。它曾失败,却不曾失落;它曾蛰伏,却不曾 软弱。仁爱迢迢千秋路,一路遍洒心灵的歌。
三0 了悟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神的统一,也便知人寓形于有限之中的无限。了悟于有限人生感知着无限的灵光,也便让尘世人生充满喜悦。
三一 当宇宙意识通过人而觉醒的时候,人会感悟到自己似乎参与了宇宙的创生,并将归结宇宙的进化。人的永恒性正是宇宙的永恒感召。
三二 所有的人都或早或晚地死去,但在这死的过程中,却有一个不死的“人”。这个“人”,便是人类的灵魂。你若在有生之崖接触到这颗灵魂,你便会感悟到什么是永生。
三三 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一个的个体死亡,却看不到那个不死的“人”始终生生不已。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影像,在世间短暂的影像。
三四 人希望自己永生,便在精神上造就了上帝。上帝是人的影子,人是上帝的影子。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虚幻。我们唯一拥有的,便是这真实的人生。
三五 与永恒的虚空相比,我的存在是涉小的;而正因了我的存在,那无岸的虚空也似是微不足道的。
三六 追求永恒的想法,渗透给每一个具有理智的生灵。然而宇宙法则证明,宇宙万物不存在永恒。一切都将被否定。灵魂离开肉体便不复存在,永恒也就失去了最后的避难所。 既不存在永恒,那么,人对理想的追求是否失去崇高的价值?没有。永恒不在外部宇宙,只存于心灵时空。
三七 对理想的追求,对永恒追求,是人类本质赋予的。然而,任何理想都是暂时的(变成现实成为非理想),任何永恒不过是短暂的,包括人类生存在内,只不过是宇宙发展变化大循环的一瞬而已。没有永恒而追求永恒,实现不了自我却又去极力实现自我,这种矛盾是人生的主题。因此说,人生的法则,不过是矛盾的法则,每个人都是带着缺憾离开世界的。
三八 对永恒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短暂的感官欢乐,而在于对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理想自我的追求。理想自我,即我应成为的那个“我”。一种超越现实的“我”与理想自我的召唤,使现实的我奋斗不息,实现着“我”这个人:未来的我,彼岸的我,天堂中的我,伟大的我,善的我,美的我,真的我--理想自我。正是在这种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中,人生的理想,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得以体现。短暂的人生因而具有了永恒感。
三九 现实的“我”和理想之“我”始终是一对矛盾,由这矛盾演化的人生,是劳动、创造、奋斗、追求的轨迹。我永远不能满足于现实的我,此时此刻的我,故而去完成我永远不可能完成的理想之“我”,那种具有永恒感的我。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人生永无终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