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国各地相继公布了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每到这个时候,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那些各省各地区的高考状元了。看到状元们的高考成绩,让我们惊叹羡慕这些“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次晋级教育的考试,而且也可能是一次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机遇,因此也就成为中国家庭最重视一次考试。 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高考好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高考状元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支撑他们成功的一定是父母创造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认真做人认真做事,注重言传身教 2017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说的一句话,“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的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让做父母的人都扎心了。 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86%的高考状元的父母不会干预孩子的学习,14%偶尔会干预,经常干预的为零。这些父母不是干预孩子做人做事,而是通过言行影响并施教于孩子。 199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陈春仙的爸爸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程度,母亲不识字,但他们非常勤劳,朴实,做人做事认真,遇到困难从来不埋怨不说丧气话。 父母坚忍不拔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陈春仙,尽管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非常艰难,但陈春仙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最终圆了自己的“北大梦。” 2017年广东状元张恒说:“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从记事起,半夜里就经常有人叫爸爸回单位处理电气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 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孩子总是会不自觉地以父母为榜样,如果父母爱学习爱看书,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养成阅读学习的习惯;父母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孩子从日常一点一滴的言行中去感受,也就学会了认真和不折不挠的进取。 注重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孩子,不随意给孩子施加压力 从1995年开始,连续潜心研究高考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说:“心理素质好是高考状元成功的关键。 状元们对待考试和成绩都有着阳光和辩证的心理,考得好为自己付出得到了回报高兴,考得不好时,也能迅速调整心态。这和父母平时的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2016年北京高考理科状元周展平说,自己的父母从来不强迫他做什么,也从不以家长的语言身份跟他说教,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他说话,交流商量周展平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并充分尊重周展平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设想和规划。 2018年高考前,郑州外国语学校的王安澜在清华大学保送测试中获得全国第一的成绩。 从上初中开始,妈妈担心王安澜压力大,告诉她不要和别人比,做好自己就好,她甚至告诉王安澜说,“不要有那么大压力,考不了班里前十名,靠30名也很好啊,实在不行成绩再差点也没关系的。” 在王安澜的妈妈看来,分数缺失不能代表什么,因为每次考试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 而在王安澜看来,父母不给自己压力,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和信任。在这种没压力的境况下,王安澜和父母处得像朋友,性格心态非常好,而且学习也越来越好。 初中时,王安澜成绩还很普通,上了高中后,却考了四次年级第一,最后被清华大学保送,都不觉得意外了。 注重培养孩子的广泛的兴趣爱好,教育孩子做自己比成绩更重要 一提到高考状元,很多人就会认为是“书呆子”、“高分低能儿”,其实,这是对高考状元的误会。今天,刷了一遍各地的高考状元,发现这些状元们不仅智商在线,而且颜值在线,更让人惊叹的是个个都会玩,兴趣爱好广泛还有所成。 王安澜从小学时就在学习钢琴,并考到业余8级,平时只要有时间,她就开始创作她最喜爱的小插画。 (王安澜创作的插画) 向远方以696分的成绩夺得了2017年陕西文科状元,看看,帅不帅?帅吧。 向远方不仅学习好,平时还喜欢健身,去年高考前就已练成“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好身材了。 注重思考和阅读 高考语文成绩139分,总分686分的2018年厦门文科高考状元刘梨靓,平时就喜欢阅读,最爱看的书是《红楼梦》。 刘梨靓说“以前看《红楼梦》注重情节,到了高中,我会更注重人物的命运走向,她们折射出的时代命运等等。”她还非常喜欢读钱钟书和王小波的书。 刘梨靓的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她的阅读兴趣,在幼儿园时就经常买儿童绘本读给她听。上小学时,父亲就经常买一些名著让她阅读,还经常带她到市里的大图书馆去感受阅读的气氛。 ![]() 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刘梨靓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同时,父亲还让她讲出书中的人和故事让她想到了什么,这也使刘梨靓平时总是爱带着问题学习。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使人增长见识,而且还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开阔人的思维视野,让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探索新的知识。 曾国藩先生曾说,看一家的子弟,一个家族有没有发展前途,能不能兴旺,看这家的家风,看这家教育如何。 平时,很多父母忙着社交应酬,忙着玩手机,忙着打麻将,却难得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打打球,聊聊天。 孩子成绩不好时,只是在一味地要求孩子埋怨孩子,殊不知,当我们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时,我们的孩子也在羡慕别人家的父母呢。 其实,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教育孩子,而是做好自己。 |
|
来自: 昵称52216650 > 《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