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唠电影

 不打烊书铺 2018-08-18

前些天,一个伙计发来微信问《复联3》看了没,说“复联”拍的越来越没意思。我找个理由说,可能是导演或编剧江郎才尽了吧,也可能是观众欣赏品味提高了,对这类作品越来越挑剔。

之后,我也去看了,同他的感觉一样,没有达到开映前宣传的高度。所谓联盟,完全是英雄人物的堆积,以此来对抗更厉害的大boss!不过,带孩子去看,这些英雄联盟还是有效果的。

我也是很久没去过电影院了,一是越来越对现在的电影抱有怀疑态度。二是怕看过后的失望让我对再次失去信心。现在选择看的电影,大部分也都来自网络评价高的老电影。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落差,试图强加了几种可能。可能这个时代越来越浮躁(抱歉,又让时代背锅了。),文艺创作找不到好的落脚点,故事性匮乏,想象力只不过是对经典的复制粘贴亦或堆积乱凑;也可能是技术的革新(抱歉,又让技术背锅),让拍电影变得“更容易”操作,门槛变低了,无论是谁,只要能够会应用摄影机,找几个演员,拉点赞助,编个剧本,基本就是个电影了;又或许是大众无处安放的精神生活迷失了方向(这个锅,我们观众坚决不能背),大家一起起哄,只要小有名气的人拍的电影都要去看看新鲜,看电影完全是因为某个演员、某个导演。

我一直相信,观众的智慧还是满满的,眼睛是雪亮的,拍的好还是会赞赏,拍的不好也给差评。有趣的是现在年轻演员愈来愈喜欢当导演了,刚出几部好片子,就有点“浮躁”了,不得不说,有些年轻人拍的还真可以,在剧情编排或者结构、人物表演等方面上挺让大家惊喜。然而,大部分却不尽人意,对于这类电影观众可不买账,精品就是精品,垃圾就是垃圾,况且还有点利用“演员名气”来挣票房的嫌疑,所以大家也是最多给予“还是演电影合适”的精准判断。当然,这也绝不能怪他们水平有限,编剧也要付很大责任,故事性差,最终也消费了观众对“导演”能力的信心。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某些“专业”演员有点走心,半路杀出的业余选手却争相 “表演”。当然这个结论有局限性,那些戏骨、好演员依旧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人物。如果硬要说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我想喜欢谁就喜欢谁,这也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仅仅靠颜值或者逗乐来讨得部分观众喜爱,就有点有失职业操守了。当垃圾作品越来越多时,观众对其信心与热情越来越不足,这也无疑在砸自己饭碗,丢“专业”的脸。

当然,作为创作者,你可以说,观众不能领悟其中表达的“意义”,你的作品像你的孩子什么的,甭管你爱看不爱看,也可以说你爱看不看。当然你也不会明目张胆的肆无忌惮这么说,毕竟买单人还是观众。观众也可以骂,“拍的啥熊玩意”,“我尼玛,就这也算电影!”因为观众就不考虑那么多,我拿钱看过了,夸你拍的好,说明故事编排的好,导演水平高,演员演的真,这份钱花的值,你有创作力。说你拍的垃圾,那你也得听着,还得给观众道歉,并说力求下次改进。别了您的,下次我是不会再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