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欣赏:《湘江一夜》

 山间溪流阅览室 2018-08-18

湘江一夜

185013日,注定这一天会在历史上留下最为感人的一幕。这一年,六十五岁的林则徐告官还乡,他在儿子的陪伴下,带着夫人的灵柩离开昆明,准备启程返回福建老家。这时候距虎门硝烟已过去了整整十一年,十一年的时间里,他并没有为个人的坎坷遭遇而唏嘘不已,在被贬官发配新疆的途中。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在新疆,他带领当地军民新建了林公渠”“坎儿井”,并实地勘测绘制了新疆的边防防御图,对西北边患问题做了最深入的调研,这为日后的再次收复新疆,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在夫人病逝后,林则徐悲痛欲绝,身体日渐衰弱。于是他上书皇上请求回乡养病。他与儿子在镇远买舟而下,几经漂泊,在185013日到达长沙,林则徐命船只停泊在湘江岸边,他要等待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一月的湘江,夜风还有些寒冷,江面上没有渔火,没有盛宴,也没有拥簇的官兵,只有半壶老酒,两杯滚烫的热茶。

岳麓山下,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一盏烛火,一夜畅谈,英雄相见恨晚。林则徐将在疆八年呕心沥血,所见所思,都在这一夜倾心而诉。而眼前的人是他唯一信任的后辈才俊,尽管他们素未谋面,尽管他们并不相识,但湘江的夜风,湘江的明月,见证了他们彼此肝胆相照的赤诚,见证了他们为国效力的义胆忠心。

 


与林则徐倾心夜谈的,是三十八岁的左宗棠。这时候的左宗棠还在乡下教书,当他得知林则徐特意路过长沙,请他泛舟夜叙的时候,欣喜不已。两人在船上纵论天下经纬,畅谈旷世之抱负,从西北边防到东南海防,从治理军务到办理洋务,从新疆防御到滇中战乱,两人交换意见,不断沟通,直至天亮。林则徐将自己收集的很多珍贵的军事、地理、文史资料,全部交付与左宗棠,他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西定新疆,舍君莫属”,左宗棠抱拳与恩公告辞,他含泪接过了林则徐殷切的期望。

 


湘江一夜,林则徐将此生所系的最重要的事,交付给了他最信任的人,无论生死攸关,无论被贬赎罪边塞,他心中最惦念的,还是国家领土的完整与安定。

十个月后,林则徐在赴广西平定内乱途中病逝,左宗棠闻讯放声大哭。他挥笔写下:“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在他的心里,这是一位倾其一生尽忠为国的恩师,尽管他们此生只有一面之缘,但湘江一夜,对左宗棠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71年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占新疆,沙俄趁火打劫占领伊犁,李鸿章以新疆贫瘠为由,坚决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则满怀忧愤,慷慨陈词,他独排众议,力主西征,并主动请缨收复新疆。

1876年,六十四岁的左宗棠亲自率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新疆,“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在林则徐去世二十六年之后,左宗棠踏上了恩师曾经被流放了八年的土地。他带着林则徐生前的愿望,不放弃中华民族的一寸国土。

长长的行军队伍中,有士兵抬着一口棺材,那是左公为自己准备的,他下定了决心,收不回新疆,死不回内陆。

 


1876年到1878年,在左宗棠的带领下,湘军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喀什等地,新疆除伊犁之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全部收复。从此,中国西部边陲的土地,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进军新疆时,曾命士卒遍植杨柳于途,"浓荫如幄,枝拂云霄,连绵数千里",时人谓之"左公柳"有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湘江一夜,一次伟大的会晤,注定了一场伟大的使命,没有林则徐,没有左宗棠,祖国西北的大好河山不知今归何人。我们可以想象,这一片浸透着林则徐心血的土地,再次回归时,左宗棠内心的喜悦。我们也可以想象,当九泉之下的林则徐,听见当年这个青年才俊力排众议,誓死抬棺收复新疆时,一定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作者:碑林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