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谈及陈仕彬先生的艺术人生有着些许压力,因着自己知识储量不济,阅历不深,很难利用语言深入浅出完全表达其博大气象,而仕彬先生这丰富多彩的人生传奇与精湛高纯的笔墨世界又诱发我一次次深入思考与好奇探寻。多次近距离感受他的温良道义,文质彬彬,君子风仪,志者高节的强大气场,尤其是他的谦和与抱着平常心的那份真实着实让我佩服起他对人文天理的执著问道精神来。 多次探访“大道堂”,有幸目睹他的书写意造,细微品究他的见解妙谛,生发于他画面的大气磅礴浑沦势强的视觉冲击,渐渐便自条分缕析真实格物而具体。仕彬先生天赋才情颇佳,他非常尊重“本心”的终极诉求,那就是在“事儿”上下功夫,磨出“良知”,感通“天理”,提炼荟萃于毫软笔端,水墨相亲直入堂奥。夫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仕彬先生经世致用的艺术作为力避空穴来风,他遵循天道人文做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大事件,德配其位,福泽永康,自觉成为担当时代大任之翘楚。跟随满身静气而多情的仕彬先生徜徉于“大道堂”的“静清时光”,品一杯香茗,燃一颗香烟,万物生机恻然在目了。 我曾拜读诸多名家学者评论陈仕彬的客观言论,从多种角度,多层精义哲学论证,众家辑评俨然成为仕彬先生近半个世纪人生的传记旅痕。伴随着新中国文化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与奋发图强担当使命的境界追求,陈仕彬便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传统文化艺术界蓬勃发展中的时代弄潮儿。 我细心回忆体会着仕彬先生给我讲解过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情感导向,渐渐揣摩出了他的良苦用心,瞬间深刻感动了。仕彬先生以知性知天的道德约束在无常岁月里自强不息,穿越世俗之墙,以人文之礼立德立言立功,在获得超越与永恒的的时光隧道中,放逐生命重归混沌,自然朴真,正可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仕彬先生深谙“道”之运动规律,即“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第41章)陈仕彬广结善缘,因势利导,成全他人促其大德大功呈现给社会,而他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耀乃是一如往常的低调与谦虚。“道隐无名”,陈仕彬隐于朝市繁华地段,于无声无息中酝酿了一出接一出的大手笔,其修行的功夫真高深莫测也。 简论其不凡表现可证诚非虚言:2013年4月20日,陈仕彬个人美术馆“大道堂”艺术馆正式开馆、“大道之行”·陈仕彬书画艺术展亦同步举行;2013年10月30日,“大道之行·陈仕彬书画世界巡展”在法国卢浮宫隆重开幕,仕彬先生携其书画代表作《众山皆响》和《奥林匹克(宣言)赋》书法长卷亮相国际舞台,再次赢得众多审美专家的一致好评与青睐,尤其是以《水磨古镇》等题材创作的“汶川新貌”系列作品足足证明了仕彬先生“知行合一”的中国功夫,真真切切打动了各界名流与世界和平爱好者;2013年11月27日,陈仕彬被浙江省文化厅、省文联和美术报评选为十大“美术年度人物”;2013年仕彬先生在由己创办并已迅速发展的“PHE(和平、健康、环保的英文缩写)国际青少年书画大会”的前景下,由其担纲设计的世界青少年儿童美术博览馆即将落户甘肃白银;其他关于参与倡导“太湖国际文化论坛”、担纲策划城市广场、风景名胜、大型历史人文景观雕塑、博物馆等与文化艺术相关的领域都渗透了仕彬先生辛勤的汗水与杰出的智慧,他已先后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和一次联合国奖励。 关于陈仕彬的书画艺术创作历程亦是可圈可点,在他18岁师范毕业时就在学校举办了首次个人展览,20岁时又策划组织了“五青年书画展”,震动了家乡川南的整个美术界。尤其观读仕彬先生年少时临摹的大师佳作,精力弥满,笔法老辣,俨然生发大家气象。90年代初,他就独创了颇有风格的“冰川山水”新技法,只因他承载的是远大的格局和理想而没去设限坚持。 后来,仕彬先生是持一颗高贵而勇敢的心出川入京,率道而来,怀抱着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信仰,沉潜砥砺,刻苦践行,并于无声处乍起惊雷。他是一位矗立天地之间心存敬畏大胆问道的多情赤子,他专情于年少时的美丽梦想,他一路探访历来高贤大师的历史印痕,他自觉于中华民族子孙代代传承的神圣使命,所以,他一路激情快意、披荆斩棘、掷地有声踏将过来。他的艺术生活完全浸透了生命真感觉,围绕身边,一切看来意味深长。陈仕彬亦是一位诗意颇浓的岁月歌者,他笔下的古体诗词,豪迈激荡,才情纵横,多情婉转,高古现代。大家可以从他的书法与画面题跋中略窥一二。综合观之,陈仕彬的“大道之行”格局业已打开,愈加不得了。 我与仕彬先生接触,他与我讨论的以纯学术话题为多,每次都是津津有味不知今夕何夕,于是就在这五彩斑斓的生命时空尽情释放着灵魂的律动。艺术生命贵在传承与超越,仕彬先生如今走过了临摹传统师法造化并师心的过程,更是读过了万卷书,行走了万里路,他业已谙熟“天道自然,明心见性”的精神指向,笔端法度美轮美奂,更加完备,“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贯通了国人的审美心灵,临近天命之年,他再蓄厚积薄发之势。 陈仕彬的艺术道路现已转入绘画的现代构成与结构原理,在中西方差异互补间寻求最佳的平衡视觉。“技进近于道”,他灵活驾驭着中国的笔墨造型淋漓挥写出了“回归本土、正本清源”的东方大写意大气象。他在卢浮宫举办个人画展期间,与西方的艺术主流进行了心灵对话,他深切感受到了两种文化土壤质的区别,以及艺术最高层面的精神旨归,无论是我们的精微高妙、虚灵博大,还是西方的宏伟冲击、完美精良;无论是质材的择取还是磁场效应的设计,都有其各具特色的民族心灵沉淀与归属方式的灵魂依附。 让陈仕彬感到自豪的是,中国的“道”之哲学完全可以笼罩西方乃至宇宙,足以证明我们的先人实在伟大。据考证,西方油画之父杨·凡·爱克的代表作品《阿尔诺弗尼夫妇像》(创作于西元1434年)是油画诞生初期的作品,这是15世纪前后。而世界著名的旅行家、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是在13世纪在中国游历了约17年之久,又有史记载中国的油画雏形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按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那么以此推测,13、14世纪的中国,油画的成形模式也许已经出现,大概多方原因未能得以发展或完善保存。 由此可说,东方艺术一直为始作俑者,因为它的法门一直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本无名,但的确真实客观存在。中国的文化艺术一直属于人类的精英阶层,这个阶层的生存境况一旦受到冲击或者破坏,其精密复杂的的机制便会因短路、错位、脱节等问题而生异变,这便是当代多元存在的文化危机与严峻考验。仕彬先生面对今天的生态破坏、信仰滑坡、文化断层深感焦虑,同时也涌动了浓重的使命感。也正因为他是天之骄子,川蜀大才,当然有其能量与豪胆顺应时代直解天问!率道而行!偌大的格局也便时时隐现。 格局最易隐现的便是他笔下的山境水情,一派生机、豪迈沉雄、浑然大势,他笔下的荷花、素梅,温文尔雅,阴阳有常,以书入画,笔笔生发,笔笔见情,布道分明。气息时而繁华,时而内敛,时而质实,时而空灵,水章墨韵,自家高招妙式迷离跳跃其间,故而布局构图,点染皴擦赋彩罩色,都在“乱而不乱,有理有序”之间。 所谓艺高人胆大,仕彬先生于起承转合间常来突兀笔触,焕发神采,大放思想。更为称赞是的他在吸取了宾虹大师笔墨精髓过后,能迅速借用法门,让新时代的感受、信息、景物、风情等彬彬有礼、从容淡定地找到匹配的程式坐标。常说成功的最佳捷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前提是你究竟揣摩了巨人几分?陈仕彬于宁静超远中与古贤换位交心,手痒时就比试过招,毕恭毕敬,虚心刻苦,兴趣盎然而直入肯綮,其卓绝的禀赋与赤子情怀当然也感化了神明,通会着天地。 由此,古人的“绝招”或“不传之秘”统统让他悟得了七八分,于是,他底气十足而稳妥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的笔墨功夫因此最接地气,很好地传达了当下的“心象”神韵,至于“形体”的夸张分解使得画面语言凸显鲜明个性。仕彬先生凭借几十年功力进入古人本心,如今他轻松打将了出来,“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艺术难度,陈仕彬破茧得获了。真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师古人之迹不若师古人之意,师古人之意不若师古人之心,师古人之心不若师天地之性,师天地之性不若格致最佳良知”,陈仕彬先生于无意兼有意识中掘取天机,发现了完好的自己,也便真的是“澄怀味象”“含道映物”了。 就拿他的《众山皆响》《汶川新貌》或《水磨古镇》来说,他酣畅淋漓一气贯之地以简驭繁,虚实相生,四时应景接近写实又入梦幻“蒙太奇”切换手法,把现实的情感与理想的家园充分对照而统一,不但使得画面承载了纪实的功能,更是沉醉了令人遐思的迷幻之境。陈仕彬把经典的透视方法,现代的科学视野,西方的现代构成,时代的设计元素、装饰意味等等都一一糅合进最为精良而突出的“笔墨写意”精神中来。所以,他一系列大胆的尝试与推进,并接二连三赢得认可,不可置疑地称得上是一位无愧于时代、纯良正直的中国艺术家。 总而言之,仕彬先生轻松穿梭于画里画外,他能很快化无形为有形,化心象为神韵,再化神韵为浩然正气,实为杰出的天地歌者。他是学者型画家,画家中高士,他的谦虚与进取让人感动。自古川蜀多奇才,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近代郭沫若、巴金、张大千等皆已流芳百世。陈仕彬遍访蜀中名胜,兜游奇伟山川,感应有灵天籁,几十年下来他描绘家乡的山水写生稿何止百千?他性格中的大气包容,重情重义,神秘“慧根”,使得他的书画艺术也成为了行者无疆中的鸿爪雪泥、吉光片羽。他一如往常地破解着“道”的法门,越走越深,渐行渐远。 癸巳岁末刘洪郡记于京畿问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