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记叙文写作」如何安排开头、过渡、线索、结尾

 老三的休闲书屋 2018-08-19

(一)记叙文的开头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样的开头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让人读了开头,能立刻抓住文章的中心。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反面衬托的作用。

3.引人入胜的悬念法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开头部分,写全家人每到星期日都要穿戴整齐到海边去散步,看到大海船开进港口,父亲就会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里,作者巧妙地给读者设置了这样几个疑团:我们一家人为什么每到星期日都穿戴整齐地去港口?父亲为什么每当看到大海船开进港口就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于勒何许人也?假如于勒真的出现了,会给我们一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正是这样巧妙的悬念设置,吸引了读者急不可耐地读下去。

4.善用对比,烘云托月

有比较才有鉴别。相形才能见绌。老舍在《济南的冬天》的开头中,把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热带地方的日光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在比较中,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5.深情回忆,妙用倒叙

有的文章的开头,先说故事的结局,再接着叙述事情的原委,或回忆往事,或怀念亲友。

(二)记叙文的结尾

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达到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1.自然结束法

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章思路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

2.画龙点睛法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议论法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绪,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议论含蓄、深刻,一语双关。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4.首尾呼应法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开头写道:“没有男子汉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写谁呢?想来想去,想到了我们家的一条男子汉。”结尾这样照应开头:“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哎,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长大吧。”

(三)过渡和照应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成分。如果是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往往使用一个单独成段的过渡句子。如果是一个自然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过渡,往往是某个词语或者是关联词。如《孔乙己》一文,记述主人公悲惨遭遇的主体部分有两个层次,分别写断腿前后的孔乙己,这两层之间有这样的过渡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句话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贯起来。过渡句就如同我们从河的此岸渡到河的彼岸所需要的渡船,又如同裁缝做衣服时把裁剪好的一片一片的布缝合到一起所需要的线一样,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没有它,你就只能在河这岸望河兴叹干着急;没有它,你就不能穿上合体的衣服。

(四)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就是指贯穿在全文中的一条主线。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条线索就如同裁缝把一片片裁好的布片缝合到一起的线,又如同把一个一个珍珠串联在一起的那条线一样。

常见的记叙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3.以人物为线索(一般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文章中的那个“我”都起到了线索作用)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某一实物为线索

6.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五)举例及点评

名作欣赏

在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里,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一条街有时自己本身就交叉了不止一次。有一回一个画家发现这条街有他的可贵之处。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到一毛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归的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还有,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节选自欧·亨利《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

佳篇品读

玫瑰是百花之中最娇艳的一种花,它美丽,但它是有刺的。

在一座城市的花坛里种着玫瑰,此时玫瑰花已开了,它的旁边不时围着一些人。那些花个个亭亭玉立,香气扑鼻。大家围在一起谈论着那些玫瑰……玫瑰虽然美丽,可是它带有刺。那是一个清晨,鲜红柔嫩的花瓣一片片迎着朝阳舒展开来。太阳又升高了,人们也都活动起来了,城市又喧嚣起来。

……我看到了那个姑娘,也看到了那片片玫瑰 ……

……我又回头看了一眼那玫瑰……

花坛里的玫瑰是带刺的,那是与生俱来的。车里的那朵玫瑰也是带刺的,她的刺可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但那刺是有毒的。

点评

《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叶”记叙了琼珊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

佳篇品读中,开头和结尾处都谈到了玫瑰的美,但也都写到了它是有刺的,前后照应。中间两次提到玫瑰,想到照应,过渡自然,同时玫瑰也作为本文的线索,把整篇文章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完整。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选用使用起来顺手,不牵强的线索,能把不易联结的材料联结起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2.要能联系文章各部分,即线索能完满地表达主旨,忠实地传达作者意图,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

3.要选择能有始有终的线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