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诡异行为背后的心理学逻辑

 大智若愚wxy 2018-08-19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耐人寻味的学科,但是既然是专业知识在读的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枯燥无味的感觉。单是那些专业性的名词有时候就会弄得人不知所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心理学著作读不下去,或者是勉强读完之后却发现自己没有了解到多少知识的缘故。

若是能够只用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就能够同时看完一本犯罪小说和一部心理学知识书籍,相信不少爱好这两种书籍的人都会选择去看。而《诡异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者姚尧为读者精心创作了五个口味挺重的犯罪案件,但是实际却是借着这五个犯罪案情来为我们分析讲解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各种心理现象。他没有什么过于刺激的情节冲突和血腥场景,但是却能够让你在看的时候不由得冷汗直冒。

那些为了阐明各种心理现象所列举的案例故事和涉案人员,讲述的分明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身边存在的人,甚至连我们自己也在其中。那些曾经自觉或是不自觉所干的事,原来在都可以从心理学方面进行解释。在人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不为人知的自己。

作者:姚尧

姚尧说生活中的心理学

Q:《诡异心理学》是姚尧创作的第四本心理学书籍,你希望这些心理学知识对读者的工作和生活有哪些帮助?

A:最近看到一句广告语叫“大饼卷万物”,我想说的是,心理学才是“卷万物”!

小到平时的待人处事、生活琐碎,大到人生的关键抉择,无一不是受到心理学的支配和影响。碍于书的篇幅有限,能力也有限,没有办法彻底为大家诠释心理学这个玄妙的世界。

但我希望,我的这本书,以及书内呈现的关键的心理学知识点,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管中窥豹的作用。让大家了解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不解的地方,原来背后是以这样一个心理学机理去运作的。能够看透自己、看透身边人,在充满“心机”的江湖社会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得自在生活。

Q:我看过一部分心理学书籍,很少有作者像姚尧这样通过一个故事影射出心理学知识,您的创作思路源自于哪里?

A:很多对心理学有初阶兴趣的朋友,当他们真正接触了“正统”心理学的以后,往往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落差:这跟我原来想得不一样。这不是那个“猜猜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的心理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落差?因为心理学本身,同其他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严谨的——充斥着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和晦涩繁芜的概念理论。这般,便一下子吓退了一大波儿刚刚对心理学萌生兴趣的人。而我的这本书,正处于“想象的心理学”和“真实的心理学”之间的缓冲地带,又或者说,我是将传统的心理学以别样的方式演绎出来。

这就是我创作思路的来源:让大家更好更容易的了解真实的心理学!真正的爱上心理学!

因为真爱才能让人能忍受事物无聊的一面,从而走得更远且深。

Q: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读者,对心里学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你认为当下社会青年人读心理学的诉求是什么?

A:当下社会发展节奏迅猛,这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大背景条件下,人们因为生活节奏过快,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心理不适,大体可归结为两点:恐慌和“丧”。所以,我认为当下社会的青年人读心理学主要的诉求有两点:缓解焦虑和解决自己的“丧”。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后者。

我们都知道有体力一说,干活需要体力,运动也需要体力。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另外一个关键的能量——心力!而“丧”就是心力不足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心力不足,小到深陷“拖延症”的怪圈,大到生无可恋、行尸走肉。就像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的情形。大概是觉得人生无望,也没有什么能够通过奋斗获取的,于是就干脆不再奋斗,变成精神上的犬儒。对待困难,力不从心,干脆想“放弃治疗”。当下社会青年读心理学的诉求,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还是不甘心如此“慢性死亡”,想提升自己的心力——才能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