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勤奋的笨蛋,现在怎么样了?

 田野濛濛 2018-08-19

臣,是个勤奋的人,这点是大家“公认”的!


  • 他每天最早出现在办公室,最晚离开,这期间除了个人问题和交流工作,他就像被钉在座位上一样;

  • 他来公司4年,虽说没有步步高升,但已经不是个基础专员,可每个项目的基础工作他还是抢着揽;

  • 他每一步工作都要确认三遍才敢放手去落地,即使这样,还是担心会有自己没发现的小失误…


这一切用他的话来说,“谁叫我笨呢,只能勤奋一点了”!


那勤奋的他,受欢迎么?


  • 同事A,每天都在不停加班也没见他有什么成绩,只怕是做给领导看的,公司没人和他是朋友,他的伙伴只有工作!

  • 下属B,不明白一个有经验的老员工还要来和我们抢工作,跟着他真的是一点东西都学不到,想要自己发展也都被他抢了机会。

  • 领导C,看着他一直在用心做,但执行力真的不够,一个明明3天就可以搞定的简单项目,拖沓了1个月还在审核?


可能站在高处本就是一件让人无法轻易理解的事吧,那他的发展如何呢


  • 工作4年只是一个高级专员;

  • 尽管没时间消费,但存款依旧不够一平房子;

  • 想和别人一样跳槽来追求进阶,却发现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成绩…

  • 此外他最怕的就是到了新环境,大家看不到他的勤奋…


职场人通常分为四种,聪明且勤奋,聪明不勤奋,不聪明不勤奋,不聪明且勤奋。要问哪一种最可怕,大家多会说——不聪明不勤奋的人最可怕,但实际上不聪明不勤奋的人荒废的是自己的人生,而鲜少去影响别人的工作生活。


真正可怕的是那些不聪明但勤奋的人,也就是职场上的“努力婊”!



管理学家德鲁克说:最没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效率做没用的事的人。


—— 01 ——

过程很重要

不及结果的万分之一


在职场中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始终是他的工作成绩,是落在报表上的销售额,是能落在简历上的一项项成功案例,没有这些即便一天24小时不停转又如何呢?


—— 02 ——

可能很残酷

但职场需要的就是聪明人


那是不是智商测试没达到头部的10%的人,就仅仅是拿来充数的人类了,这辈子就毫无指望了?


职场需要的聪明并不是智商上的卓越!




聪明的上升力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折叠现象”。


  • 第一层:占据资源与权力优势,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明确;

  • 第二层:既要管理又要执行,工作压力偏大,但能通过项目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 第三层:既无权力又无资源,虽然工作繁多,但职业生涯却总在原地踏步。


不够聪明的人大多数是第三层的年轻白领,做的工作多是最基础的,随时都可以被替代。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没有足够聪明到发现职业进步的最快捷的方式——积极地在工作过程中培养职业综合技能,而非单一技能。


这种聪明要求你,准确的发现自身的优劣所在,并能够洞悉市场的发展脉络,及时结合两者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你才能一直处在补充技能-职业进步-适应舒适期-补充技能的循环之中,这个循环,会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核心竞争力。


聪明的与人交往


工作离不开多方配合,即使你能独当八面,也不能始终单枪匹马的闯荡职场!衡量表达能力的标准只有一点,对方能否准确接收到了你想要传达的信息。


首先,你需要明确你的沟通对象是谁,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他沟通。从对方能接受的角度,而不是自己要传达的角度出发,往往事半功倍。


当你具有招揽一个团队的能力时,可能看起来“云淡风轻”,但实则运筹帷幄掌控着一切。


勤奋本应该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事情,不应该被偷换概念成忙碌,更不应该被当做弥补自己“不够聪明”的借口。


总有人能翻出一堆鸡汤来给你们洗脑:


  • 明星们每天只能抽空睡觉,一天飞5小时,再累见到要合影的粉丝也都会保持笑容;

  • 知名企业的CEO们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

  • 科比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因为勤奋,所以成功——这个公式给智商不属于人类头部10%的人们打了一针充满希望的鸡血。


在这种风气中,每个人都隐藏好自己那颗“千疮百孔,迷茫的渴望解脱”的心,逼着自己成为那个忙成狗,累吐血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