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淳安县姜家镇沈畈村黄土岭 章氏新修谱谱序

 瀛山闲人 2018-08-19
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商朝就有鄣国存在,隶属于商。周灭商之后,周分封天下,姜太公吕尚被封于齐,二世丁公名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乙公,次子穆公。太公去世后,丁公袭齐侯爵位,治理齐国。三世乙公是二世丁公的长子。丁公去世后,乙公袭齐侯爵位,承父志治理齐国。三世穆公姜虎是二世丁公的次子。按照西周宗法制度,姜虎无权继承齐侯爵位,便于齐国地域(纪国)内分鄣地(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鄣城)给穆公姜虎,立为鄣国。他便有了“鄣穆公”之称。鄣国成为了齐国的附属国,属地大约在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鄣城一带。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当政之时,鄣被齐所灭,此史料在《春秋左氏传》中有记载:“秋七月,齐人降鄣。”章氏子孙经受同宗相残之悲剧后,因而去邑立姓,以章代鄣,此乃深感失邑之痛。
从十六世胡公祥鄣国被降后,其子章韅去邑立姓,为章氏立始世祖,传至唐末及公时已有47世代(此为世系考所载,中间或因战争瘟疫等天灾人祸出现的断代现象,世系考只做为一种参考资料,并不能真正反映各代系间传承关系)。及公时,自南安迁至浦城,此为我貂山章氏第一世祖,由及公传至貂山支系“吉”字辈为第45代。
西晋后期,正值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兴起之际,形成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的时期。到了永嘉元年,北方的鲜卑、匈奴、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大肆入侵中原,北方的汉族纷纷逃离家园,大批向南迁徙,章姓也从那时起从山东、河北等地向南迁徙,由此选址于福建南安。据《遂安貂山章氏绩修宗谱序》记载:“尚书公曰岩者,出守泉州,因家南安。”唐末,及公始自南安迁至浦城。宋时及公第九世裔孙君杰公由浦城徙居遂安邑,为迁至章村以后之始迁祖。君杰公为宋时名相郇国文简公得象之孙,以族大宠多为虑,于是宦游四海。有一天,来到遂安县武强溪之北四十里的貂山,见这里地形为山间盘地,且山青水秀,于是就徙居于此。据《纂修貂山章氏族谱序》记载:“释公生子一,曰君杰,少负异才,以族大为虑,自谓富贵久者,必骄与怙势而危,曷若丘壑而安?于是遍游四方,至睦州武强北四十里许,见貂山耸秀,浯水盘清,慨然曰:’居于斯,后世其兴乎?’时蒋奉政奇其人,以女妻之,遂家焉,貂山章氏肇于此矣。”
从貂山章氏宗谱可以得知有以下字辈:第28世为“存”字辈:存、良、明、一、之、起、鼎、锦、鸿、志、能、峻、成、引、建、期、如、吉。“吉”字辈乃——以“及”公为第一世祖——以始迁祖君杰公为九世祖——貂山章氏第45世孙。
貂山章氏第33世起征公为章村上宅“行素堂”第二十四世太平公之一脉。大约于大清康熙年间,起征公见黄土岭山环水抱,风景优美。其后,便徙居于此。其先,居住在下艮山流水之右侧,左侧为先前来此地居住的延陵郡吴氏。传至第三世锦竲公,于乾隆辛亥年(1791年)修建敦素堂,因堂名“敦素”,并秉承章村行素堂之遗风,因而堂饰不事雕镌,不付华丽。然而由于锦竲公官职为从六品“州同”,家资颇丰,于是就在敦素堂之侧建花园一处。因为章村本有一处花园——南园,这样就有了里、外花园之称。此后敦素堂与里花园同时毁于咸丰辛酉年(公元1861年)太平天国兵燹。紧接着,又于同治十年(1872年)重修。门额上有大书“大夫第”三字,字体飘逸隽秀,书写者不得而知,传说为本村章氏三房的一位先祖所书,现今字体已模糊不清。斗南公与作仁公曾经各著《敦素堂记》一篇,撰写日期为大清同治壬申年(1872年)菊月。
锦竲公生四子:长恒谟、次恒罗、三恒权和四恒柱,分为长、二、三、四共四个房系,其后黄土岭村章氏人口迅速增长。
由于文革时期提倡的“砸烂封、资、修”等左倾思想的影响,有许多文献古籍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而貂山章氏徙居黄土岭村后的草谱亦不幸遗失了,所以徙居黄土岭村后的谱系也无从得知。加上上辈的老者、尊长都相继离世,因而也无法从如今尚且健在的老者、尊长的记忆中得到更多的讯息。为此本人通过查阅章村《遂阳貂山章氏宗谱》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年版)中与我们黄土岭密切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标读、注释,及对大量全国各地有关章氏宗谱方面的文献进行参考甄别,特别是第四公仁嵩支下的文史资料,同时认真查阅《遂安县志》民国十九年版中有关章氏人物的记录等。经过几年酝酿沉淀,逐渐形成目前的架构。其中的缺陷和谬误显而易见,敬请谅解。
及公第42世裔孙:章建敏
2018年5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