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这3个人,读书成就了他们,也毁了他们

 半个春秋0709 2018-08-19

《红楼梦》里林黛玉、贾宝玉、李纨和都有自己喜欢读的书。林黛玉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对《四书》读得滚瓜烂熟,但他最爱读的是《西厢记》。贾宝玉不爱读书,但他后来迷上了《庄子》。李纨自小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是贾府的高知女性。但她最常读的是《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之类宣扬封建女性贞节观的书。

林黛玉终其一生,都生活在《西厢记》里,对书中美好的爱情充满憧憬,她想让这种恋爱的感觉永驻,跟贾宝玉谈上一辈子恋爱。爱读书没错,错在她对书的理解。长期浸淫在风花雪月的文字里,往往让人混淆了虚构和现实。堂吉诃德就是因为过于沉迷骑士小说,让他走火入魔,陷入了无穷的幻想里,被骑士小说彻底洗脑,认为自己就是个行侠仗义的骑士。

伤春悲秋的林黛玉,硬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女主人公,认为《西厢记》记录的是自己的前世和今生。当一个人把书里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合二为一时,是极其危险。

展开剩余70%

贾宝玉是个纨绔子弟,读书只不过是他无聊时的调剂。估计对《四书》《五经》只是走马观花,浮泛地读读。临到贾政考他时,凭小聪明蒙混过关。贾府被抄后,贾宝玉似乎成熟了许多,也开始钻研些学问,比如《参同契》、《元命苞》、《五灯会元》都是他喜欢的读物。但贾宝玉对《庄子》情有独钟,可能花了好多精力去钻研。临考试前,他动不动就说些有哲理的禅语,弄得大家一头雾水,以为他又犯病了,在说胡话。林黛玉的死,给他致命一击。爱情没了,他所渴望的只剩下自由自在地活着了。但贾府人事的纠葛,世态的炎凉,使他心灰意冷。他渴望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如一只鸟,遨游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现实的生死离别,庄子带给他的启迪,促使他产生了遁入空门的念头。《庄子》给贾宝玉的思想具有颠覆和重建的作用。

李纨有两大精神的寄托:一是儿子贾兰。她精心培养贾兰,希望他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二是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成了她作为一个贞洁女人的必修课。年纪轻轻就有“妾心古井水,誓不起波澜”的执着。李纨在教育儿子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在守节思想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与幸福的人生背道而驰。

儿子贾兰没做几年官,便早逝了。守寡多娘的李纨失去了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她对为之信仰了多年的贞洁观,也产生了怀疑。可惜年老色衰的她,已经失去了再嫁的资本。要是,李纨早为自己打算,找个人嫁了,至少还有人陪她终老。

封建时代,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害人不浅,让好多女子饱受贞妇思想的摧残。读书,确实把我们变成更好的,更为优质的生命。但要前提是,要处理好书中世界和现实的关系。书籍里充满着过于理想化和虚幻的东西,而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虚构。林黛玉过于相信《西厢记》里的爱情,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生活在虚幻里的女子;贾宝玉对《庄子》的痴迷,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李纨对毒害女性的书籍的崇拜,最终葬送了她的幸福。

读书是为了发现更好的自己,而对知识和思想的汲取,要以现实为参照。正如一个演员,你在戏里是另个一完全不同的人,生活里的你,才是真实的你。戏里人生不过是丰富和完善了你。

人生是一部旷世名著,但所有的经典名著都无法代替人生的全部真相。会读书的人,书籍成就他;不会读书的人,书籍毁了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