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阳高杨塔村塔(辽·省保)

 安东老王 2018-08-19

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

 大同·阳高杨塔村辽塔

 



 

年代:辽代;形制特点:六角五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8米;现状:2016省保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杨塔村砖塔早些年图片




杨塔村砖塔,或称阳高辽塔,简称杨塔,位于大同市阳高县狮子屯乡杨塔村东北三百米处。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塔始建年代未详,系辽代建筑,为六角五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八米,须弥座高二米,边宽一点二米,砖面有人字形沟纹。1988年修复底座。2014年3月经考古发掘后,修复塔刹并重修基座。199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列入第五批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补充资料:

杨塔八米有余,六角五级,密檐实心,风格与灵丘觉山寺塔有些相近。束腰三层莲瓣承托,塔檐是远挑飞檐,让人对辽代有了美学上的遐想。至于塔周围的庙宇消失到了哪里?是战火,还是盗毁,因遗迹荡然无存,一时也就不可知了。相传,杨塔村是在明末清初才渐渐形成,渐渐有了村子的规模。先有塔,后有村,村因塔而得名,这是说得通的。隐秘的历史不再陌生,历史被人用砖瓦一笔一笔写成。(文字:新浪博友·许玮)

 图片资料:新浪博友·杨晓利老师.疯旅人 ;



 杨塔村砖塔欣赏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2014年维修前图片; 网易博友康康 摄影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新浪博友·杨晓利老师所摄的杨塔村辽塔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塔友疯旅人所摄的杨塔村塔维修前后对比图片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阳高杨塔村砖塔(辽·省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附:大同古塔巡礼之阳高县杨塔村砖塔
作者:许玮


  1963年初春,冰雪实实地盖着河面,20岁的大姑娘郭爱跟她爹郭存旺坐火车,告别阳高县长城乡庞窑村,一路颠簸着过了大同城,嫁到城外西南的甘河村,给村里一个叫许德智的后生做了媳妇。我记不住在我几岁的时候,母亲便开始念叨,“你二婶子是从阳高来的。”母亲常这么说,我就记下了。后来我知道,阳高还有杏花,有二人台。阳高好像到处都有杏树,杏花是这片土地纯朴的代言。
  几十年后,当二叔二婶两鬓苍苍时,我来阳高寻一座古塔。杏花正饱满地开着,天地间铺排着花的雍容,花瓣鼓荡起春风。父母辈老了,我在懂事的年纪,却愈发热衷于聆听他们曾经的岁月。有塔,岁月未曾走远,往昔不见得被我们太过荒疏。虽不知塔所在的村子跟我二婶的老家有多远路程,但阳高到处有杏花,花一开,整个春天都香了。塔,在狮子屯乡杨塔村,村人习惯称之为“杨塔”。查了不少资料,都说这塔是辽代的建构,是为纪念“杨家将”而建,主要是为纪念战死在塞外的杨继业。辽这个朝代,于我而言,实在是一个梦,但又几次在寻塔的路上,与这个梦相遇。那时的阳高,杏花一定也像眼下这样争先恐后地开着,花讯潮起历史的味道,一年年香到如今。
  黄土纵横着把我们的目光牵引,在旧杨塔村东北角的沟壑上,塔,孑然而立。

  杨塔八米有余,六角五级,密檐实心,风格与灵丘觉山寺塔有些相近。束腰三层莲瓣承托,塔檐是远挑飞檐,让人对辽代有了美学上的遐想。至于塔周围的庙宇消失到了哪里?是战火,还是盗毁,因遗迹荡然无存,一时也就不可知了。相传,杨塔村是在明末清初才渐渐形成,渐渐有了村子的规模。先有塔,后有村,村因塔而得名,这是说得通的。隐秘的历史不再陌生,历史被人用砖瓦一笔一笔写成。
  到了塔下,一时没有现成的史籍可翻,所幸,“杨家将”的传说不陌生。辽人进犯大宋江山,杨家忠心义胆,征战疆场。杨继业与妻佘赛花,一个“金刀令公杨无敌”,一个“金刀令婆佘太君”,领兵在雁门内外大战敌军,辽人最终俯首称臣。杨塔,矗立在塞上,若果为纪念杨继业,那我定是要拜一拜的,也许脚下便是当年烽火连天的战场呢。天地之间,那是塔,更是肉身修成的正果。用一座塔,传颂一颗善心,于后世的子孙而言,这是积善。(来源:大同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