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租300,90后抢着住进养老院,背后的故事却温暖了两代人… 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青年住进养老院 你去过养老院吗 在地段偏远的城郊 林立着几座苍白的建筑 那里生活着一位位老人 他们老了,腿脚不便走动 每天默默地回忆年轻时的点滴 还有孩子尚且年幼时的快乐 有时想和人聊聊当年今日 也想看看这个变化的世界 有时想起儿女也会说着体谅的话 “儿子事业心强、女儿上进、 压力大不容易…” 但总有那些安静的时刻 无法逃脱的孤独袭来 ![]() 而在一二线城市 这些老人的子女活得也并不轻松 就算凌晨三点不回家 大部分工资还是被房租划走 每天大城市的地铁里 都坐着一群昏昏欲睡 为了省房钱奔波数小时的上班族 全世界的年轻人似乎都是不容易的 ![]() 在老年人被孤独冲击 年轻人被房租打败的困境中 终于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妙计 为什么我们不把养老院 多余的房间低价租给年轻人 换取一份贴心的陪伴呢 ![]() 2017年末,杭州滨江 坐落在白马湖畔的绿康阳光家园 本是一个典型的养老院 却搬进了一批90后 起先老人们也乱了阵脚 养老院住进年轻人 这算怎么回事儿呢 ![]() 原来这批年轻人是带着任务来的 每个月要花20个小时当志愿者陪伴老人 陪老人玩游戏、运动健身、 教老人画画、用智能手机…… 只要是能让老人们充实快乐的活动 都可以算进志愿时间里 报酬嘛,就是住在这里的房租 减到了300块一个月 比市场价低了一千多 ![]() 这样一来 年轻人经济压力小了 老人有人陪了 连院方都收获了一批高学历志愿者 实在是一举三得的妙招 这个项目被命名为 “陪伴是最长情告白” 杨云海开了艺术工作室 是一位国画老师,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本来就爱去老年大学做志愿者 住进养老院后更怡然自得了 一到周六下午 老人们就巴巴地盼着 杨老师来4号楼2楼上课 老人们总会准点坐在教室里 屋子里飘散着好闻的油墨味 杨云海给每人发了米字格的皮纸和毛笔 这些都是养老院出钱买的 ![]() 杨云海喜欢帮着老人 慢悠悠地写写画画 写得好的,杨云海会表扬 写得不好的,他也毫不客气地指出 “李爷爷,你写的字粗细不一致, 没竖在中线上哦。” “学生”们上交的作业上没有写名字 但“杨老师”都一一记得 一节课下来,杨云海几乎没停过 在教室里来回走 手把手地教学生们落笔 教一撇一捺… “杨老师,你看我写得怎么样?” “杨老师,这样写对吗?” 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地问 杨云海也一句一句耐心回答 “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空。” “一笔就是一笔,不要描。” ![]() 在杨云海看来 志愿服务并不是简单地陪老人打发时间 他是真的想教点东西 有时遇到老人们写得不对的地方 他也会严格地纠正 下课后,杨云海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 每天写一张上课学习的字 领到作业,老人们也都很开心 “有事情做,当然开心咯。” 还有老人偷偷跟同桌使眼色 小声问邻座“同学” “老师说每天写几张来着?” 和我们上课没听清作业时一模一样 ![]() 萧山女孩王婕 喜欢带老人到活动室打打球 毕竟多运动才能老当益壮嘛 看出老人想孩子了 她就教老人用起了微信 还把老人牙都笑掉了的幸福模样拍下 发到家族群里让子女们安心 “别无所求吧, 看着他们开心我也高兴, 想趁结婚前两年再多陪陪他们。” ![]() 蔡静茹则是“偶然”来了这里 迟迟走不出奶奶过世的伤痛 她从南京辞职来到杭州 那时候只是觉得,在老人身边 就像奶奶还陪着自己一样 我们彼此真心相待 成了没有血缘的亲人 断裂的亲情就这样得到了延续… ![]() 84岁的林奶奶 是今年3月份住进来的 上周是她第一次上课 她觉得能学点东西 平时也就有事情做了 “不会老是闲着那么无聊了。” 住进养老院前 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这里还会有年轻人 听说有年轻人要住进来 她还有点小期待 她笑着说 “蛮好的蛮好的, 我们也觉得变得年轻起来了。” ![]() 图中志愿者为李晓阳 90后们住进来后 老人们开怀大笑的时刻明显多了 有滋有味的生活 让他们和子女的谈资都变丰富了 老大爷夸道 “有朝气!” “我们也曾这样年轻过。” 还有一位老阿姨笑得好看 “只要看到他们的笑容, 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 年轻人给老人送去了新鲜和快乐 用陪伴赶走了孤独 老人们则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 像宠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他们好 这份爱是互相给予、完美融合的 多么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 能让这美好的一幕幕成为日常 ![]() 老人们需要的真不多 倾听,一点陪伴 仅此而已 年轻人,老年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