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很浪漫,但别像铁骨铮铮的李香君那样对情郎看走了眼

 茂林之家 2018-08-19


历史大学堂 出品

文:刘樱姝

编辑:莉莉丝



孔尚任一部《桃花扇》让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成为千古绝唱。李香君能名列“秦淮八艳”之首,不仅仅因为她才貌双全,更因为她的宝贵气节。然而,她所爱恋的那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真的配得上她的爱情吗? 事实证明,李香君图样图森破,她最终看走了眼。


  • 复社公子徒有虚名,于国无补


侯方域在《桃花扇》中出场时有个重要身份:复社领导核心之一。也因这个身份,让他与李香君的爱情充满了悲欢离合。


侯方域(1618年4月—1655年1月)_图


复社成立于崇祯二年,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成员主要是青年士子。他们自称是“东林党”的继任者,以“兴复古学”为名,钻研八股学问。复社火速蹿红,引得江南各路文学社团主动要求合并,以此显得自己倍儿有面子。当时复社里有名望的士大夫就达二千五百多人,更有不计其数的死忠粉,可见它影响之大。著名的“明末四公子”也即是“复社四公子”。所以难怪李香君一个小姑娘家听说侯方域是复社成员,还是个领导人时,立刻献出芳心。


复社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复社骨干分子就是东林党人或东林二代,比如小候同学就是个“东林三代”。所以复社有个雅号叫做“小东林”。东林党最被后世人所熟悉的就是那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明朝末年,政局不稳,朋党之争纷起。最著名的就是东林党人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争。两党相互顷轧,党同伐异,成为朝廷大害。崇祯皇帝继位后,打击阉党,任用东林党人。但是十七年后明朝灭亡,心灰意冷的崇祯帝留下了“文臣人人可杀”的遗言。可见东林党人在救国、治国方面没起到什么好作用。


明朝官场上的地域朋党斗争_图


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明末政坛彼时已被阉党搞得乌烟瘴气,东林党提出了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进步口号,在当时政坛上无疑是一股清流。但本质上东林党是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借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之名,行包庇地主,为富商巨贾争利之实。对农民群众的利益极其漠视,还对征款赈灾行为极力阻挠。东林党人不过是一群只会空谈误国,不懂实干的文人儒将,不能挽救大明走向灭亡的悲剧命运,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作用。所以说,作为“小东林”的复社又能进步到哪里去?不过是一群自诩为精英的上层知识分子们趁着大明的落日余晖,进行的一场欢宴。


《桃花扇》里的反派一号人物阮大铖是阉党成员。只因政治斗争阉党失利,东林党得志,所以成了过街老鼠。论实质,侯方域之流并不就比阮大铖之流高级多少。


阮大铖(1587~1646)字集之_图



  • 梦想出仕清廷 怎奈运气多蹇


清兵入关前后,晚明已在凄风苦雨中飘摇,复社成员也开始发生分化。幸而,这些人在吃吃喝喝之余大部分都保持了气节,以积极抵抗或消极不合作的态度与清廷抗争。比如《桃花扇》中那个圆滑世故、左右逢源、趋炎附势的杨龙友,恰恰是位“疾风知劲草”般的人物。杨龙友组织武力抵抗清兵,被俘后不屈而被杀害。后人评价他“须臾不忘故国,流离颠沛,抗拒清兵,至合家膏斧锧而不悔,可谓人杰也已。”顾炎武、方以智等在抗清失败后坚守气节,隐居山林,醉心于学术研究,做出了不朽成就。


复社中的另一类人在关键时刻不仅是掉链子,其表现简直就是不堪入目,侯方域不幸名列其中。


李自成_图


入清后侯方域积极参加科举,想施展抱负才干。在他看来,只要能用我,哪管是满清还是大明。于是做了五篇煌煌大文,很是卖弄学问了一番。被时人所讽:“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李香君也说:“今朝羞西江水也难洗!”可惜候公子运气不好,连乡试也没通过。


没考上没关系,并不影响侯公子以一介布衣身份为清廷出谋划策。明末中原地区除李自成外还有一支农民起义军“榆园军”,规模浩大,有十万人之多。只是还没等起义胜利,大明就灭亡了。于是这支起义军转为抗清组织,在明朝亡后四年发展到百万人。


清顺治二年,侯方城回到河南老家,积极为清朝镇压榆园军进行谋划。依照他的献计,清官员张存仁精准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兵,将直隶、山东、河南许多地区夷为无人区,荼毒百万生灵,一举镇压了榆园军核心力量。


不过这次侯公子依旧不走运,立下如此奇功却因清廷讳忌提及扒开黄河,并未给他相应嘉奖。


他效忠清廷的愿望再次落空,从而转为“忏悔”,将书房起名“壮悔堂”。并且写信给同是复社出身、降清的吴梅村,让他不要为清廷出仕,以此显示自己保持了气节操守。其实是自己得不到的,也不希望别人得到。


李香君,(1624—1653)_图


最后,三十六岁的侯方域在对国事的悲愤中,以及对李香君的思念中去世。“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曾引用叔本华之说,指出了悲剧的三种形式,侯方域的悲剧属于第二种,即“由于盲目的运命者”。他在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上,大是大非问题的辨别上,始终缺乏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就像当年他并未想要拒绝阮大铖送他的那笔梳笼李香君的妆奁费,倒是李香君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所以,侯方域不过是位命运的盲从者。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