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乡下土包子”到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张幼仪的逆袭人生

 二月虹 2018-08-20

                               1.逆袭人生

   

      有这样一位女子,出生在清末,从小严格按照三从四德教育长大。

  15岁时,女子奉父母之命嫁给一个富家公子。这个富家公子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浪漫诗人,富家公子不爱她,讥讽她是“乡下土包子”。 

  

    后来,富家公子出国留学,她去陪读,怀孕时,他要离婚,在他眼里,她就是一旧式女子,刻板乏味,胆怯懦弱,他玩起了失踪,把怀孕的她抛弃在异国他乡。当她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生下孩子才几天,他送来了离婚协议,她签了字,一个人独自在异国他乡抚养孩子,同时攻读学位。

   


    五年后,她回到了中国。再后来,她成了上海滩的经济界女强人,执掌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二十多年,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银行起死为生、办得有声有色,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位女银行家,她同时兼任上海云裳服饰公司总经理,一个曾被丈夫讥讽为乡下土包子的女子引领了上海滩的时装新潮流。她炒股炒期货、炒黄金,每次都赚得盆满钵满,财星高照。在53岁时,她迎来了真命天子,收获了爱情。她儿孙满堂,子孝孙贤,88岁高龄在美国纽约去世。

       

           


    

    而她的原配丈夫,在35岁时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是的,她就是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虽然她没有徐志摩的另两位女主林徽因陆小曼风华绝代,但按我们俗世的标准来看,她在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中是最有福气的。

  

     林徽因虽然生前风光无限,但是半辈子都在跟病魔作斗争,51岁时病逝。陆小曼虽然活了61岁,但是一辈子都在病痛中度过,无儿无女,依赖别人的供养讨生活,晚景凄凉,受尽人间冷暖。


     只有她,张幼仪,26岁后的人生,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做每一件事都大获成功,无病无灾,多福多寿,她笑到了最后,拥有我们俗世的圆满人生。她的传奇人生对我们千千万万普通女性来说,更有启发意义。

    

                        2.小脚与西服


   张幼仪1900年出生于江苏宝山(现属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是知县,父亲是名医,家境殷实,兄弟姐妹众多。二哥张君劢和四哥张嘉璈(字公权)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二哥张君劢是是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并创办了民社党。四哥张公权则是著名银行家,曾任中国银行总经理,是国民政府金融、政治双栖明星。


         

                        

    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府秘书的张公权,被一篇中学生作文所吸引,经了解,得知文章的作者是海宁县富商徐申如的独子徐志摩,爱才心切的张公权当晚即给徐申如写信,提议将自己的二妹张幼仪许配给徐家公子。能与有强大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徐申如求之不得,他在回信中表示:“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即张公权)之妹为媳。”

     

     当时,张幼仪13岁,正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二年级。徐志摩也只有16岁。两年后的1915年,双方家长为张幼仪和徐志摩操办了一场极其隆重的旧式婚礼。


                    

                                

                             张幼仪怀抱大儿子


   徐张二人的结合,可谓门当户对,但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一个是接受了自由解放新思想的浪漫新青年,一个是恪守传统三从四德的旧式闺秀。在第一次看张幼仪照片时,徐志摩就讥讽她为“乡下土包子”。他们的婚姻也是从沉默开始。

  

      婚后,张幼仪恪守传统媳妇的三从四德,贤良淑德,获得了张家公婆的喜爱。然而,徐志摩对这个旧式女子,从来不正看一眼,新婚不久,他就外出读书,整整四年,夫妻二人相处时间不足四个月,即使短暂相处,他也对她不理不睬。他宁愿跟仆人说话,也不对她说半个字。


   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虽然是天足,但是跟缠过足的旧式女子没有两样,见识贫乏,思想守旧,刻板木讷,他不屑于跟她讲话,因为在他心目中,她什么都不懂!他们不是心灵能交流的伴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他们三观不一致。


    大儿子徐积锴出生后,徐志摩完成了对父母传宗接代的义务,就漂洋过海留学去了。大儿子两岁后,张幼仪奉父母之命出国陪读。那时徐志摩已从美国转学到英国。

    

    张幼仪满怀期望到达欧洲,迎来的是满满失望。徐志摩对她依然是鄙夷与不屑,张幼仪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学业,徐志摩却把她当老妈子扔在家里不管不顾,为他做饭洗衣收拾屋子,那时,他正在如痴如醉追求神魂之交林徽因。

   

    张幼仪心怀恐惧与胆怯,她时时害怕他不要她,她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取悦讨好他,她的隐忍、委曲求全并没有换来他的尊重。


    1921年秋天,徐志摩请了一位洋气的留学生袁小姐到家中做客。她剪了一头洋气的短发,擦着暗红色的口红,穿着一套毛料海军裙装,在穿着丝袜的两条腿下,竟是一双穿着绣花鞋的小脚。送走袁小姐后,张幼仪评价说:“呃,她看起来很好,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徐志摩大声对张幼仪吼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在徐志摩心目中,张幼仪就是小脚,他是西服,他们不搭调。

   

    那时,张幼仪已有几个月身孕,徐志摩冷漠地叫他去打胎。


    “我听说打胎会死人。”

    “坐火车也会死人,难道人家不坐火车了?”

  一周后,徐志摩突然从家中消失,他玩起了失踪,留下怀孕的张幼仪独守空房。


                      张幼仪徐志摩在欧洲时合照

    

    张幼仪刚开始也象被遗弃的大多数女人一样,万念俱灰,多次想自杀。


  绝望之际,她向正在巴黎访学的二哥张君劢求助。张君劢让她不要打胎,去巴黎。


    张幼仪到法国后,被张君劢安排住到乡下朋友家里。那一段时间,张幼仪痛苦反思自省,虽然自己并没有缠过足,但自己的很多行为表现确实和缠过足的旧式女子没有两样。“经过沙士顿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她开始变得强大。



   怀孕8个月的时候,张幼仪随七弟张景秋前往德国。1922年2月,她刚生下二儿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来的离婚书信就到了。


    在张幼仪的一再坚持下,徐志摩和她见了面,徐志摩要张幼仪立即签字离婚。此时的张幼仪早已经顿悟,与其卑微到尘埃里委曲求全没有爱情的婚姻,还不如主动放手成全对方,自尊自强重新开辟一条新路。

     张幼仪欣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但徐志摩“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这个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3.天助自助者


   离婚后,张幼仪开始了破茧化蝶的蜕变过程。她请了保姆照看孩子,通过努力考入了柏林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学。


   1925年,小儿子彼得3岁时因病夭折。徐志摩因与陆小曼的恋爱闹得沸沸扬扬,正暂避欧洲。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去到柏林,见到了彼得的骨灰。

  

     此时的张幼仪,历经命运和生活的磨难,已经从一个低眉顺眼、循规蹈矩、胆怯乏味的“乡下土包子”,凤凰涅槃蜕变成了一个自尊自强的新女性。


   正如徐志摩当时写给陆小曼的信中所说:“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她终于通过自己的自强自立第一次得到了他的认可和尊重


     在旧中国,一个女子被休弃是很丢脸的事,何况徐张离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桩新式离婚案,徐志摩还在报纸上刊登了离婚启示,这等于向全天下人宣告张幼仪被休弃了,对于一个三从四德的旧式女子来说,这需要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仅被休弃了,还要在异国他乡独自一人抚养刚出生的孩子,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三岁了,孩子却夭折了,这又对一个母亲是多大的打击和磨难。

   

        

            

                   张幼仪在德国时生活照

   

    正是这些打击和磨难,让张幼仪置于死地而后生,变得无比强大。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一直把我这一生看成有两个阶段:‘德国前’和‘德国后’。去德国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国以后,我一无所惧。” 

   

    上天给你的磨难有多大,给你的福报就有多大!命运之神馈赠给你的每一件礼物都是计算好了价格的。

    

    1926年,经过国外五年凤凰涅槃般的磨砺,张幼仪回到了上海,开始了她大放光彩的励志人生。 

   

    她先到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出任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她的公公徐申如。云裳时装公司开办不久,张幼仪接受时任中国银行副总裁的四哥张公权的提议,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当时女子商业银行濒临破产倒闭,她凭借自己管理能力,很快让女子商业银行扭亏为盈,银行三年后资本超二千万元,创下金融界奇迹。


   她每天分秒不差地九点钟到银行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后去补习一个小时的国文。在补习完国文之后还要前往云裳时装公司处理事务。



   当时的银行职员这样回忆道,那年她约40岁左右,腰背笔挺,略显高大,神情端庄大方,有大家风范。她就在我们营业厅办公,准时上下班,除接电话外,很少说话,总是专心看文件。我经常要将报表和装订好的传票本请她盖章,有时听到她打电话时用德语。她专注、严谨、自律、自强。


   当年徐志摩眼里的土包子,今日已蜕变成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商界女强人,不仅如此,她还引领上海滩直至中国的时装新潮流。

   

       

     

    南京路(今南京东路)480号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自从回到上海,她的人生就象开了挂一样,做每一件事都大获成功。

   

    抗日战争期间,张幼仪囤积军服染料,等价钱涨到100倍,再也没法从德国进货的时候才卖掉,赚到一大笔钱。之后,她又用这笔钱作资金,投资棉花期货和黄金,依旧是财星高照,赚得盆满钵满。不论是炒股炒期货,她都是稳赚不赔。

  

    1949年解放前夕,张幼仪移民香港。经过一段时间交往,邻居苏纪之医生向她求婚,她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写信:“母拟出嫁,儿意云何。”儿子回信道:“母孀居守节,逾30年……母职已尽……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和苏纪之在东京举行了婚礼,之后共同生活了近20年。1972年,苏纪之因病去世。张幼仪搬到美国,住到儿子附近。1988年,张幼仪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遵照遗嘱,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个字。在她心目中,苏医生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4.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张幼仪是一个厚道的人。面对弃自己如蔽履的男人,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选择放下仇恨,成全对方,宽恕对方。

   

    离婚后,她以干女儿的身份侍奉徐志摩双亲,为其送终料理后事。她帮徐家理财,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她尽心尽力抚养儿子成材,助其成家立业。

   

    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合法妻子陆小曼有心无力,张幼仪独挡一面,主持料理徐志摩的后事。她甚至接济资助陆小曼,帮她度过困窘生活。她说,照顾陆小曼是我儿子的责任。她代儿子行使责任。

  

    虽然徐志摩那样伤害她、羞辱她,她依然宽容大度,以德抱怨。1969年,张幼仪赴台湾,出资让梁实秋等人出面组织编撰徐志摩全集,在她的努力下,徐志摩全集问世。她说,出版徐志摩全集,是为了给儿子和后人留下遗产。

  

     离婚后她也曾在德国幸遇爱情眷顾,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二哥让她离婚五年内不要让人看到她与别的男人同出同进,以免被人误认为离婚是她不守妇道,她便把自己的爱情扼杀在萌芽中。一直到53岁时,儿子已成家立业,儿孙已满堂,她已为儿子尽完了母职,当爱情再次降临时,她才勇敢地选择了再嫁。


  

                           

                            张幼仪与长子徐积锴

    

     梁实秋曾这样评价张幼仪:“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不仅是尽了责任,她自律勤勉,既有新女性的自强自立,也恪守传统美德,孝顺公婆、恪守妇道。厚道之人,上天也会降厚福给她!她离婚后的人生象开了挂,做每一件事都大获成功,而且财星高照,多福多寿。

   

    张幼仪虽然是弃妇,但她没有做怨妇,她用自己的自强自立,不仅获得了命运的垂青和厚报,也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和尊重。她的故事对今天许多女性读者来说,值得好好回味和学习。今天有许多女同胞,因丈夫或男友的出轨背叛,进行中国式的离婚大战,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她们或许是因为咽不下一口气,或许是没有勇气面对离婚后的生活,我周围就有这样的例子,因闹离婚丧失自我,牺牲事业或委屈求全。

    

    我周围也有象张幼仪这样的例子:男人如果铁了心要离去,就挥挥手成全他吧,结果,失之东篱,收之桑榆,从此女主在事业上大获成功,顺带还收获了更好的爱情。

 

     所以,有缘就聚,无缘则散,别苦苦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别去争那口不值得的气,退一步海阔天空。上天为你关一扇门,必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不要胆怯焦虑,只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命运之神一定会垂青你。这是我对你的人生忠告。(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