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生态旅游 打造石泉十美

 昵称10731439 2018-08-20
    石泉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人口18.2万,素有“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之称,被誉为“鬼谷子故里、金蚕之乡”,是国家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区、西部著名电力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泉县立足山水资源,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加快旅游转型升级,推动了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全省第二批旅游示范创建县、全市旅游工作先进县。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18%和31%。旅游已成为县域最具魅力最能长效的支柱产业,石泉已成为陕西生态旅游重点县、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
    一、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区域特色旅游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近年来,石泉县依托山水资源禀赋,从科学规划入手,坚持规划先行,一县一业抓旅游,一任接着一任干,着力打造高品位特色旅游目的地。一是高点定位设计。在省市专家把脉定向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发展,突出“有中添彩”、“小题大做”和“无中生有”,高端规划、精品建设、分步实施,实现资源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极力规避资源的同质性、旅游的重复性、建设的复制性、创意的复古性。以“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为品牌核心,构建依山亲水、靓丽宜人的精致大气山城风貌,着力打造成陕南最具魅力、西北最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二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山水洞峡滩城”六大旅游板块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总体规划、景区专业规划和景点修建性详划,提出了“云雾山、燕翔洞、中坝峡谷、后柳水乡、老城古街、子午银滩”六大景区建设框架,编制了汉江三峡一日游、秦巴乡村二日游、山水石泉三日游等精品线路,形成了“一个龙头县城、五大中心镇区、十个示范村、六大功能区域、六个旅游景区”的旅游布局,实现了串点成线、联线成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一营销的良好格局,为旅游科学开发奠定了基础。三是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部法”的原则,只准建设服从规划,不准规划迁就建设,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开发不盲目、建设不粗糙、管理不粗放。
    二、创新发展模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
    近年来,石泉县按照“打造南区精品、进军云雾高端、培育乡村旅游、提升整体品位”的开发思路,采取“政府定规划、部门争项目、社会引资金”等办法,精心打造旅游景区景点。一是创新运作模式。探索创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的发展模式,着力搭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了旅游产业开发。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凭借浓缩的秦巴精华、独特的文化底蕴以及生态旅游蕴藏的巨大商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引进陕西仟佰众、大唐电力、西安热点传媒等10余个投资主体开发旅游项目、兴办旅游企业、建设旅游景区,共签约招商项目10个,总投资近9亿元,形成了旅游产业开发的良好融资机制,增强了旅游发展后劲。三是加强政策扶持。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出台优惠政策,每年县财政投入加捆绑项目资金逾4000万元,全部用于旅游配套建设,大大激活了民间资本投资。四是健全推进机制。成立了县人大主任、县长挂帅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个景区一本规划、一个投资主体、一名县级领导包抓、一套人马负责实施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先后建成燕翔洞、中坝峡谷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后柳水乡、子午银滩、千年古城等景区景点,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名镇2个、旅游示范村4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的突破发展。
    三、完善旅游要素,提升产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石泉县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坚持以“科学的含量、美学的眼光、艺术的内涵”为标准,每年投入上亿元,着力实施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宾馆餐饮、宣传营销、旅游商品和服务管理“七大提升工程”,不断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内涵、塑造品牌,深入推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相继开工了汉江三峡、后柳水乡、石上清泉、灵雀山佛教文化苑、燕翔洞游乐设施和峡谷漂流等近百个基础设施和景观景点建设项目,并完成了县城古街、城市展览馆、杨柳风情园、鬼谷子文化广场、汉水文化墙、云雾山鬼谷子文化公园等30余个骨干文化项目,开发了地方酒、丝织品、鬼谷腊肉、丰标牛肉、富硒杂粮、山野菜、汉江奇石、根艺盆景以及鬼谷子、鎏金蚕工艺品等20余类旅游文化产品。大力传承和发扬汉调二黄、花鼓、民歌、舞蹈、彩龙船等地方民俗,打造了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民俗产品。深度开发陕南美食、石泉十美宴、水乡渔宴,已建成了十大餐饮精品店、五大休闲娱乐店、三大精品宾馆,发展星级农家乐(宾馆)150户、夜市小吃店100户、旅游商品超市4户,组建国际国内旅行社4个。通过实施旅游提档升级,旅游的可进入性明显提高,景区形象和接待水平大幅提升。
    四、加大综合治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近年来,石泉县始终坚持以“三创”为抓手,以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为动力,大力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全面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冲刺“三创”目标。经过三年的整治,全县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建设、交通及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改善,洗修车市场、公厕及垃圾中转房等20余个配套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城市即将验收达标,“三创”工作卓有成效。二是强化行业监管。在重点做好景区创A、宾馆创星的同时,完善旅游景点、农家乐接待服务设施,定期集中检查整顿,规范服务标准,改善经营环境,提升接待档次。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游客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信、优质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始终把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共投资近亿元,先后实施城乡植树绿化4.2万亩,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11个集镇垃圾填埋场。加大旅游环境监管力度,大力整治破坏生态、江河排污和景区污染行为,关停排污企业4户,治理违规企业30余户,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确保不上污染项目、不建污染企业。四是狠抓平安建设。积极创造安定祥和的旅游治安环境,加强景区景点安全保护设施建设,切实防范森林火灾,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在全县景点设立110报警点,健全县镇联动110报警服务台,落实旅游安全设施,真正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
    五、强化宣传营销,做大石泉十美品牌
    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近年来,石泉县以市场营销为重点,统筹政府、企业和社会宣传营销力量,建立起长效化营销体系。一是统筹营销策划。以“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品牌为载体, 整合宣传力量,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广告形象、统一旅游标志,形成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合力,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目前,已制作完成了除一部电视剧外的一部形象宣传片、一套精美画册、一套户外视频广告、一台精品文艺节目、一系列宣传活动的“六个一”宣传营销。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利用节假日、黄金季开展营销活动,利用展板画册、宣传片、网络媒体和音乐电视等宣传媒介,全面宣传推介石泉旅游产品,相继开展了“四个一”宣传片、5秒广告上省市电视台、画册进宾馆饭店等活动,举办和参加了第62届世界小姐西部赛区总决赛、西安兴庆公园旅游宣传月、青龙寺樱花节等大型宣传推介等活动。三是加强旅游合作。加强与省内外的旅行社合作,引进旅行社入驻石泉,成立旅行分社,使各旅行社立足石泉,面向全省、全国招揽游客,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旅游客源市场。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大宣传,将云雾仙山雄奇之美、后柳水乡清柔之美、燕翔洞天梦幻之美、中坝峡谷幽静之美、子午银滩浪漫之美、千年古城人文之美、金蚕之乡桑海之美、养生佳肴天然之美、汉江浣女脱俗之美、石上清泉神韵之美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使石泉旅游逐步走出了陕西、走向了全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