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做旁观者”

 棋中王 2018-08-20

    续随子

    2018年8月7日,91岁的黄永厚先生在安徽合肥辞世,自此驾鹤西游。世上少了一个有趣的老头儿,少了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他的离世,也是漫画界的重大损失。

    同为画家,黄永厚的名气稍逊其兄黄永玉,但他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也在画坛闯出一片天地,以风格鲜明的人物漫画独树一帜。其晚年与杂文名家陈四益合作,在《读书》等杂志开辟文画专栏,针砭时弊,影响极大,引来粉丝无数,成为一道亮眼的文艺风景线。因此,黄永厚故去,意味着“黄氏漫画”的终篇,文化界人士闻讯后纷纷含悲撰文,表达哀悼、缅怀之情。作家张瑞田认为,黄永厚用画笔思想,陈四益以文字当刀,自然是“思想”给力,“刀刀”见血。他写道:“想到永厚老的诙谐、犀利、深刻,就为当下失去一位智者叹息。”

    感人至深的艺术必然出自敏思善悟的心灵,也必然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永厚一生坎坷,少时体弱多病,曾被抓壮丁。1954年他考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历经20余年颠沛流离,1980年起以自由画家身份在北京生活。他的作品常蕴含对现实的思考,浸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终极关怀意识。黄永玉认为“他(黄永厚)的画风就是在几十年精神和物质极度奇幻的压力下形成的。我称之为'幽姿’,是陆游词中的那句'幽姿不入少年场’的意思。

    黄永厚漫画不媚流俗,独树一帜,魅力别具,源自他娴熟的艺术手法和丰富深刻的文心哲思。他用画笔来思考和表达,关注心灵,关注当下,关注社会问题。他曾说:“我的画就像当前的时评,我不做旁观者。”

    谈及讽刺漫画,黄永厚和华君武、丁聪一脉相承,各有建树。华君武有感于文艺界的“怪现状”和“疑难杂症”,画过不少被评为“可以代作文艺批评”的漫画。丁聪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讽刺漫画作品和文学书籍插图,许多作品现在看来依然如鞭似匕,富有生命力。黄永厚之后,讽刺漫画大有后继无人之忧。

    有论者提出,讽刺漫画引人发笑,以“笑”美育教化,往往能起到其他文艺作品无从获得的“笑果”(效果),是文艺批评不可或缺的“短兵器”。正如华君武所言:“漫画可以任人哭笑。笑后接受批评,未必真的要去痛哭,改进了,大家都会笑得更好。”

    环顾当下的漫画界,逢迎浅阅读、追逐商业化的“叙事漫画”大行其道,直面现实、揭示时弊的讽刺漫画则处境堪忧。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发展,消费时代的冲击,讽刺漫画受众面窄、发表平台少、作者青黄不接等现象愈加明显。因此,若想重振讽刺漫画,就要为它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宽松的氛围,让“不做旁观者”的漫画作者得以“畅所欲画”,脱颖而出,接过黄永厚等前辈薪火,如此,作为文艺批评“短兵器”的讽刺漫画才不会成为绝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