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地质概况

 归雁1965 2018-08-20

西安地质概况

西安市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个大的地质构造单元,岩相、构造及地质发育史各具特点,形成明显的区域内陆质差异,特别是第三纪强烈的新构造运动,更使本地区地质状况复杂多样。

区域构造

    【秦岭地槽褶皱带】 西安市境内的秦岭山地,地质属秦岭地槽褶皱带。它在距今68亿年的前震旦纪仍属浅海环境,沉积巨厚的碳酸盐岩及泥质岩类。自早古生代(距今5.7亿年)以来,地壳升出海面,地槽褶皱隆起,经多次岩浆侵入、断裂发育、混合岩化作用及动力变质作用,特别是1.3亿至1亿年前伴随强烈的构造断裂运动岩浆侵入,奠定了秦岭地槽褶皱带的地质构造格局。从距今3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以来,秦岭以块断作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隆升,大量断裂发育并多沿山脉走向分布。秦岭山地以0.71毫米/年的速率上升,渭河平原相对下降并接受巨厚沉积,累积垂直差异幅度约达万米。

    【渭河断陷】 西安市北部的渭河平原以及骊山,地质均属华北地台中的渭河断陷。在远古地质年代,与整个秦岭均属浅海环境,沉积巨厚的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类,至今仍为这一区域的基底岩相。早古生代以来与秦岭一起脱海而出,开始长达几亿年的剥蚀过程。在距今1.3亿年前的燕山运动时期,这一区域南侧产生断面北倾的秦岭断裂,北侧沿今北山地带形成断面南倾的鄂尔多斯地台向斜断层,渭河地堑初具雏形。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平原与两侧山体的升降差异显著加剧,终于完成渭河断陷发育过程,形成断块型复式地堑。在巨大的拗陷中,基岩上覆盖沉积了厚达55006000米的岩屑、古代冲积、湖积、洪积相物质以及风积黄土,形成典型的新生界沉降区域。

    骊山是渭河断陷内的特殊区域,地质上称之“骊山台拱”,面积约60平方公里。山体以地垒构成孤山,由于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形成复背斜构造。在距今约300万年前,受新构造运动影响,骊山不断隆起并带动周围抬升,同时受断块运动影响,形成由骊山依次向西南下降的黄土塬断块地质构造。

【豫西断隆】 西安市东南境的蓝田县灞源、张家坪、新店子至辋川一线,是华北地台南缘豫西断隆楔入境内的一个地质区域,地质岩层出露年代最为古老。这一地区在远古地质时期形成地槽,经回返运动产生大量断裂,成为原始华北地台南缘。在距今10亿~5亿年前的中晚元古代时,华北地台下降,这一带处于滨浅海环境,沉积大量岩屑。距今约5亿年前重新上升,形成复向斜褶皱山脉和断裂。在距今300万年前,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早期形成的断裂复活,地形起伏增大,成为秦岭、骊东南丘陵的组成部分。

地层系统

    西安境内陆质构造复杂,出露的沉积层与变质岩地层几乎包括远古至今大部分地质年代。

    【太古界】 距今约25亿年前的太古界岩层分布于骊东南丘陵,由蓝田县张家坪—灞源—清峪庙一带向西倾没于渭河平原,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等。

    【元古界】 距今约24亿~5.7亿年的元古界岩层分布于骊东南丘陵及秦岭山地。骊东南丘陵有白云母石英岩、夹绢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秦岭山地出露地层有绢云母石英片岩、绿片岩、硅质条带大理岩、片岩,沿周至—蓝田延伸,宽约10公里,为西安境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之一。

    【寒武—奥陶系】 距今约5.7亿~4.4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系岩层在境内有两个区系,其中在秦岭主脊呈带状向东展布,构成秦岭山地古老的结晶基底,有各种片麻岩和片岩。分布在秦岭深处周至县西南老县城至长坪一带还有厚层块状白云岩。

    【泥盆系】 距今约4亿~3.5亿年前的泥盆系岩层,分布于秦岭山地周至县境内,有粘土质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下泥盆统岩层在本区尚未发现。

    【石炭系】 距今约3.5亿~2亿年的石炭系岩层分布于周至、户县一线秦岭山地,有砂岩及少量火山喷发岩。

    【第三系】 距今约6700万~250万年的第三系岩层,分布在骊山、骊东南丘陵及东部黄土台塬区,多数埋没于第四系沉积层下,仅在深切沟谷或山地边缘出露地面,有紫红色泥岩、灰绿砂岩、粉砂岩、灰白砂岩、褐色泥岩与深红色粘土等。

【第四系】 距今约250万年前至今的第四系地层,是西安地表出露最广的地层,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5%。渭河平原基本为第四系覆盖。岩性为砂卵砾石为主的粗粒沉积和以黄土为主的土状堆积,来源以风积、冲积、洪积为主,也有冰川、滑坡重力堆积作用所致。沉积厚度由东南向西北渐增,平均厚度840米,早期有灰白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午城黄土、砾石,中期有离石黄土、褐红粘土、砂质粘土、砂砾石、漂石,晚期有黄色砂砾卵石、粘质沙土、砂质粘土及马兰黄土等。

岩浆岩

    西安境内陆质史上岩浆活动以侵入作用为主,各地质时期形成的岩浆岩均分布于秦岭山地与骊山一带。

    【加里东运动期侵入岩】 距今5.7亿~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时期,在秦岭山地出露地表的岩种有黑云母花岗岩、闪长岩、闪长岩、含辉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等。

    【华力西运动期侵入岩】 距今约5亿~2.3亿前的华力西运动对本区影响不大,出露地表的岩种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深处太白山一带,有辉长岩、辉绿岩及变质片状角闪岩。

    【印支—燕山运动期侵入岩】 距今约2.3亿~6700万年前的印支—燕山运动期,是秦岭山地岩浆活动最频繁剧烈的时期,形成出露面积较大的岩体。周至县西南岩体面积60平方公里,为黑云母花岗岩。以太白山为中心的太白岩体面积400平方公里,岩性为黑云母花岗岩和角闪石花岗岩,绝对年龄1.03亿~1.41亿年。八里坪岩体分布于户县八里坪至长安黄羊坝一带,出露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黑云母花岗岩,绝对年龄1.41亿年。辋川花岗岩体位于蓝田县蓝桥镇牧护关以东,出露面积280平方公里,属中粒花岗岩、似斑状角闪花岗岩,绝对年龄8500万年。蓝田花岗岩体位于骊东南丘陵的灞源、张家坪一带,出露面积210平方公里,属黑云母花岗岩,绝对年龄8500万年。骊山花岗岩体分布于临潼骊山,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上覆盖第三系沉积,属黑云母花岗岩及片状石英闪长岩、角闪花岗岩。

地质断裂构造

    由于地质运动剧烈,境内各区域断裂带及断层发育。

    【秦岭地槽褶皱带区域】 秦岭地槽褶皱带断层多为走向断层,主要有:

秦岭北侧山前大断裂,西起周至县西骆峪,东至蓝田县汤峪附近,向东向西延伸出境外。这一断裂是秦岭与渭河平原的分界,断面倾角50°~70°,属南升北降高角度正断层,破碎带宽百余米,有清晰的断层面及广泛分布的角砾石。断裂的地貌标志清楚,高耸的秦岭与盆地突然相接,沿断裂分布温泉。它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喜马拉雅运动时期活动加剧,其产生发展对形成渭河地堑有深刻影响。

翠峰山—李家院断裂,沿周至县翠峰山、田峪,至蓝田县与商洛交界的李家院东西向展布,境内长约150公里。断裂带分布一系列中新生代构造槽地沉积,糜棱岩带宽50200米。这一长期活动的断裂产生于前震旦纪,在晚古生代以前以压扭性为主,之后基本上为张扭性。

太白山—八里坪断裂带,为太白县白云到商南大断裂带的中段,在西安市境内长约85公里,是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的分界断裂。发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具压扭性特点。在户县木子坪地区多条断层分枝组成向南倾角60°~80°的断裂带,破碎带宽1020米。

库峪断层,展布于长安县库峪—草坪一带,北西走向,长42公里,断面倾角60°~70°,破碎带宽30余米,有强烈的炭化现象,属形成于燕山运动期具有长期活动历史的复活性断裂。

烂店子梁—光秃山断层,沿北东向展布于周至县境南缘秦岭山间,断面南倾,倾角大于60°。断层出现于早古生代,在喜马拉雅运动期也有活动。

    【渭河断陷区域】 渭河断陷区地表覆盖层深厚,但基底隐伏断层很多,以正断层为主,分布杂乱,大体为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断裂的新构造运动表现明显,对地震活动和地貌格局有很大影响。主要有:

口镇—关山断裂带,自泾阳县口镇至临潼县关山东西向横穿渭河平原北部,由若干大致平行斜列的断层组成,形成于震旦纪。早期呈压扭性,晚近呈张扭性,为隐伏的活动断裂带。下降速率2毫米/年,卫星图像上显示明显,物探表明属重力异常密集带。地貌形成明显的黄土坡坎。断裂带主要由阎良—关山断层、徐阳—田市断层与永乐—零口断层组成。

渭河断裂带,为被渭河河床掩伏的活动断裂带,呈北东东向由宝鸡—咸阳经境内至渭南,渭河基本沿此断裂走向。这一断裂带是基底岩相的分界,以北为下古生界灰岩,以南为元古界片岩及燕山期侵入岩。断裂带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宽25公里,断面近直立,断距近千米。临潼以东断面倾角68°~70°。这是一条切穿地壳乃至上地幔的岩石圈断裂,控制和牵动次级断裂的生成和发育。

骊山北麓断裂带,沿骊山北麓呈北东向展布,长约27公里,东与太华山前断裂带相接,断面北倾70°~80°。断裂产生于前震旦纪,与中生代发育的北东、北西向两组断层共同将骊山抬升形成台拱地垒。

余下断层,由蓝田县焦岱西经长安县引镇、王曲、户县余下至境外,长120公里,形成于前震旦纪,为关中盆地第三系地层分布的南界。它与秦岭北侧山前大断裂带平行组成阶梯状正断层组,共同组成渭河断陷的南部边缘断裂。

北西向阶状隐状断裂组,包括以下断裂:骊山东北麓和西南麓断层为骊山台拱的边界断层,呈北西—南东向,形成于中生代后,规模不大,东北麓长5公里,西南麓长4公里。灞河断层,沿灞河谷地展布,长约50公里,新生代以来活动显著。河断层,沿河谷地呈北西西向展布,长约45公里,断面下降形成白鹿原明显高于少陵原的阶状地形。河断层,沿河谷地呈北西向展布,长约30公里,形成少陵原高于神禾原的阶状地形。河断层,沿河谷地展布,长约12公里,断面倾向西南,断层使下更新统错动70余米。沣河断层,沿沣河谷地延伸,倾向南西,西南侧相对下降,成为西安凹陷最大沉降中心。哑柏断层,由周至县哑柏向东南延伸到秦岭,是渭河断陷区的西缘断层,长约50公里,产生于中生代,至今活动强烈,是西安地区主要发震构造之一。

北东向阶状隐伏断裂组,又称临潼—长安断裂带,自骊山西侧—长安—沣峪与秦岭相接,长40余公里。它由三条平行断面正断层组成,宽达6公里。断裂带东南侧为黄土台塬相对上升区,西北侧为渭河阶地相对下降区,沿断裂主体通过部位为重力梯度密集带和地形陡变带,且有地裂缝发生,是西安的又一主要发震地质构造。

    【豫西断隆区域】 豫西断隆区断裂复杂,但在西安境内所占范围较小。主要有:

    太华山北侧断裂带,由蓝田县焦岱循太华山前呈北东向至流峪,为倾向北西、断距千米以上的高角度正断层带,形成于前震旦纪,至今活动强烈,垂直差异明显。

    铁铜沟—玉山断层,由洛南延伸到境内,经蓝田县铁铜沟、将军庙、玉山进入渭河平原成为隐状断层至蓝田县华胥乡,长约20公里,形成于古生代,晚近时期有左旋平移活动。

    焦岱—新店子断裂带,位于蓝田县境内,走向东西,断面北倾,倾角50°~85°,为一北俯南仰的正断层。破碎带宽2050米,沿断裂带有热液矿床生成。这一断裂带形成于前震旦纪,晚近活动强烈,自第三纪以来具有明显的垂直错动兼有左旋平移性质。

城市工程地质

    西安城市地形宽展平坦,坡度和缓,高出渭河河床2040米。由于整体向北倾斜,位于城市以北的渭河河床缓慢北蚀侵移,即使汛期也不致对城市构成威胁。

    城市地质构造属沉降凹陷区,基底片岩及花岗岩上覆盖55006000米厚度的新生界沉积,其中第四系沉积厚9141095米。地表上部有312米风积黄土,其中部分具有较强湿陷性。在局部封闭低洼地区水位较高区域,黄土浸湿后结构软化地基下沉,易导致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陷,在这些地域建造高层建筑需采取特殊结构和施工措施。此外,由于长期人类活动,旧城区广泛分布人工填土,结构不均,规律性差。分布于塬边坡脚处的晚近堆积黄土结构松软,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对湿陷敏感。因新构造运动依然继续,城区分布多条地裂缝带,建造高层建筑时应注意避开。

    城市各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大致如下:

    1.西郊区:地表上部覆盖512米黄土,其中湿陷性土层约35米,湿陷等级Ⅰ~Ⅱ级,属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承载力一般1218/平方米。下部为水位下饱和黄土,承载力812/平方米。再往下为亚粘土与砂砾层。

    2.东郊北郊区:地表上部覆盖812米新黄土,其下部为老黄土层。新黄土湿陷性较强,湿陷等级Ⅱ~Ⅲ级,局部地区具有重湿陷性,地基承载力一般1520/平方米。

    3.南郊区:地表上部覆盖约10米黄土,部分古河道区域夹有15米砂土层,地基承载力一般1520/平方米。因亚粘土与砂层互为层状交迭,砂层粒度粉、细、中砂不一,工程地质须顾及砂层的地震液化性。

    4.旧城区:地表上部覆盖黄土约10米,地面以下26米之间普遍分布人工填土,多为碎砖瓦及垃圾,且有古墓分布。地基承载力约1218/平方米,强度较低,差异较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