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献帝有多难做?看懂《三国机密》前必须了解的真实东汉

 弥渡07kuyl23rl 2018-08-20

提到三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曹刘孙三分天下,以及半个神似的诸葛亮。但如果换一种角度,以汉献帝为主角,来讲述三国的故事,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马伯庸小说《三国机密》,就是少有的以汉献帝为主角的三国小说。全书以虚构的汉献帝刘协的双胞胎弟弟刘平复兴汉室为线索,为我们展开一幅壮丽的三国画卷。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最宠爱的儿子,那么汉灵帝去世之后,给刘协留下了怎样的天下,在这样的天下里还有没有可能复兴汉室呢?

三足鼎立的中央朝廷

汉灵帝去世前留下两个儿子。一个不满十四岁的嫡长子刘辩,还有一个就是年仅八岁的刘协。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即位的是嫡长子刘辩,即汉少帝。但皇帝年幼,必须由太后听政。这就给外戚专权留下了机会。汉少帝的生母何太后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何进。汉灵帝在位之时,何进就担任了大将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汉灵帝去世,何进更是因为自己是天子的舅舅更加飞扬跋扈。

当然何进也不能一手遮天,对何进威胁最大的是宦官势力。汉灵帝在世之时宠幸宦官,曾说过:“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这些宦官不仅在皇宫中伺候皇帝生活,更是掌握朝政大权。这些大宦官除了常侍这样名义上辅助皇帝办公的内官,往往还兼任多种官职。如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并长期代替汉灵帝主持朝会。

除了外戚和宦官,朝中还有一派势力,那就是由士族组成的外臣。这些士族往往几代人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其中的代表便是袁绍和杨彪。虽说朝廷的大权掌握在宦官和外戚手中,但士族在地方掌握有大量的土地和人事任免权,同时士族的门生故吏在很多地方担任要职。因此在中央的士族官员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分裂的地方

汉灵帝统治的末期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原先东汉王朝的地方军队不是黄巾军队的对手,被打得丢盔弃甲。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让刺史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后又将刺史改为州牧。虽然黄巾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但请神容易送神难。放出去的军政大权再想收回来就难了。这些握有军政大权的地方官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号令。

汉灵帝还在世的时候,冀州刺史王芬还谋划趁着汉灵帝到自己的辖地视察发动政变,废黜汉灵帝。如果不是对自己辖地的绝对控制,一个地方官不可能敢做出这种废立皇帝之事。但汉灵帝毕竟在位有一段的时间,对于地方势力有一定的震慑力。但灵帝去世后,面对新上位的小皇帝,这些地方势力可就没有一丝敬畏之心了。

外族内迁

中央是宦官、外戚和士族三足鼎立,地方是军阀割据。除此之外,在汉灵帝去世之时,还有就是大量游牧民族内迁。这其中主要是居住在并州的匈奴,居住在幽州的鲜卑和居住在凉州的西羌。虽说这三族早在汉灵帝之前就已经大量迁居中原,并且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已经习惯了定居农耕的生活。但他们原有的部落体制并没有被打破,部族的首领仍然对整个部族有很强的控制力,一旦东汉王朝陷入内乱,这些游牧民族可能就会不受朝廷的控制。

汉灵帝中平四年,居住在幽州的鲜卑和乌桓就曾参与了中山太守张纯的叛乱。虽说张纯之乱最后被公孙瓒平定,但参与叛乱的鲜卑和乌桓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其实力依旧在发展。居住在凉州的西羌,也是令东汉王朝颇为头疼的问题之一。在东汉中期羌人爆发过多次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虽说最终被镇压下去,但羌人对东汉王朝并没有做到彻底臣服,而且还时常参与凉州东汉地方官叛乱活动。比如董卓、马超等人的军队中就有大量羌人士兵。

四百年大汉江山走向覆灭

汉灵帝刘宏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刘协,刘协本人也非常聪明伶俐,无奈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继承皇位只能是皇后的儿子刘辩。就在汉灵帝去世后没多久,东汉宫廷内部爆发了政变,外戚和宦官势力被彻底诛灭,懦弱的汉少帝刘辩被看似聪明伶俐的刘协取代。汉室似乎要迎来了复兴,但外戚和宦官没了,掌权的人仍不是皇帝,二手来自凉州的军阀董卓。

董卓本人比较喜欢刘协,于是在董卓的拥戴下,刘协取代了哥哥刘辩成为皇帝。董卓的这一废立之举激起了天下诸侯的反抗。这些诸侯借着讨伐董卓的名义扩张自己的势力,东汉王朝至此名存实亡。可以说汉献帝从父兄手中接过的是外有军阀割据,内有权臣当道的江山。而且汉献帝本人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汉献帝在从长安逃回故都洛阳之时,甚至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成了很大的问题,而那些名为汉臣的地方官却并没有理会这个所谓的汉朝皇帝。只有曹操最后将汉献帝接到了许昌,才让他又有一点皇帝的威仪。

但曹操本人并不是一心向汉室的人,迎立汉献帝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汉献帝当然知道。为了摆脱这样傀儡的地位,汉献帝曾与皇后伏寿以及几位反对曹操的大臣一起策划过刺杀曹操的计策,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皇后伏寿、嫔妃董贵人被曹操杀害。此后的刘协已经非常清楚,自己已经无力挽救汉室,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了公元220年不得不禅位曹操的儿子曹丕,为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写下句号。

参考文献:

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南朝】范晔:《后汉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