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匈人真的是亚洲匈奴的后裔吗?有哪些历史依据?

 郭鹏志 2018-08-20

亚洲匈奴原来是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公元1世纪前后,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大部分归顺了汉朝,北匈奴开始向西迁徙进入了欧洲,于公元3世纪末,这个消失了几近200余年的民族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

北匈奴大约于公元350年前后进入欧洲,在巴兰比尔王的带领下与当时称为阿兰国的突厥人发生了战争。阿兰国倾全国之力与匈奴大战于顿河沿岸(即今俄罗斯顿河附近),阿兰国战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亡,匈人第一次出现在西方的史书中。阿兰国即中国史书中记载的“奄蔡国”,位于中亚康居西北。《后汉书·西域传》中载:“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

奄蔡国示意图

后来匈奴又进入了第聂伯河(乌克兰境内)流域东哥特人(也称东哥德人)的领地,公元375年,匈奴人征服了这个生活在东欧草原上的民族。

匈奴人并没有就此停止征服的步伐,裹挟着东哥特人,继续向西进攻黑海北岸的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对岸试图凭险据守,匈奴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另一路从上游趁夜渡过德涅斯特河,迂回偷袭,西哥特人大败。最后,在罗马皇帝的允许下,过了多瑙河,转移到巴尔干半岛,定居在罗马境内,为罗马帝国戍守御边。

阿兰国示意图

匈奴人也就在多瑙河附近的肥沃的匈牙利平原上暂停了下来。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西罗马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这时候匈奴人也建立起了他们的匈奴帝国。395年到431年间,数次侵扰东罗马,逼得东罗马皇帝不得不答应每年向匈奴人纳贡缴税。

大约435年前后,匈奴王阿提拉杀死了与自己共同掌权的兄弟,独掌大权,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后,又把目光投向了东罗马,逼迫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断插手西罗马的事务……弄得罗马皇帝不胜其烦,因为无法满足他的无理要求,匈奴人即以此为借口,于441年向拜占庭宣战,攻城略地,大肆洗劫巴尔干地区。

顿河位置

但匈奴人的气焰,终于在442年被东罗马将军阿斯帕尔阻截于色雷斯,被迫后撤。443年,匈奴再次攻打拜占庭,这次攻到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下,东罗马全军覆没,与匈奴订了城下之盟,“割地赔款”,匈奴人才撤回了自己的地盘。

448年到450年匈奴帝国达到了鼎盛时期,野心膨胀的阿提拉把剑锋又指向了西罗马,他的目标这次是莱茵河对岸的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整个高卢地区。

451年,阿提拉挥师十万渡过莱茵河,进入高卢地区,洗劫了位于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在围困奥尔良城的时候,遇上了罗马名将阿提纽斯,与西哥特人组成联军救援奥尔良。这年9月阿提拉的匈奴军与西罗马和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法国巴黎附近展开大决战,此役,惨烈异常,双方战死者达15万多人,西哥特王战死,余部撤离了战场。匈奴军也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退回莱茵河。

第聂伯河位置

452年,得到休整后,匈奴帝国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惩罚之战,阿提拉率军翻过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意大利北部所有城镇都被匈奴军摧毁,匈奴大军直捣都城罗马。西罗马皇帝派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议和,阿提拉答应议和,但逼迫西罗马皇帝将他的妹妹荷诺莉亚公主送到匈奴,否则,还会回来攻打西罗马。

453年,阿提拉迎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新婚之夜神秘死亡。随着英雄一世的阿提拉的死,辉煌一时的匈奴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阿提拉死后,他的后人退到了匈牙利一带,后来又退到南俄罗斯地区,在俄罗斯平原上分裂成若干个小部落,互相征战不休,被来自亚洲的瓦尔达部落吞并。其余散落在多瑙河流域和其他地区的匈奴人也被当地居民同化。


欧洲匈人即是亚洲匈奴人,最早由18世纪的法国史学家德金提出,后来随着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而广泛传播。

此种观点认为,北匈奴远走欧洲后:

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流域(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即今匈牙利。

所依据的就是欧洲史书中所记载的匈人灭阿兰国,以及中国史书《北史》、《三国志》、《后汉书》中对“奄蔡国”的描述,和匈人在祭祀、拜神、结盟、答谢等礼仪方面有相似之处。虽然没有其它确凿的证据证实入侵欧洲的匈人与匈奴有血缘关系,但欧亚大陆茫茫的草原与荒漠,在古代各游牧民族之间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划分,种族成分复杂,民族间的融合、分化也属正常之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