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下篇《道经》第一章

 zula999 2018-08-20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下篇《道经》第一章

前言:心本《德道经》的编写,主要依据高明先生的著作《帛书老子校注》。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采用历史文献学对上百种世传版本进行勘校,同时结合历代名家注释,得出一个结论:帛书《老子》是至今后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传众多版本经后人篡改已经严重失真,世传王弼本《道德经》最接近帛书《老子》原貌。

高明《帛书老子勘校》勘校说明:

1、本书以王弼注本为勘校帛书老子之主校本,另取敦煌卷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三十三种作为参校本。按照帛书老子篇次,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照今本章次,分别句段,顺序勘校。

2、按帛书甲本、乙本与王本之先后次序,将三者经文分别句段抄录与下,以便相互勘校和比较。如帛书老子因埋藏而被损坏之字,甲本残坏则据乙本补;乙本残坏则据甲本补;甲乙版本共同残坏则据王本或其它今本补。补文一律用【 】形括弧括起。帛书老子原有之衍文脱句等错误,录文不删不补,仍照原文写成今字,只在后文予以辩证说明。

3、帛书甲、乙本经文中均有假借字和古字,勘校时除将按原形写出后,在其字下注明当用之本字和今字,皆用( )形括弧括起,以示区分。

4、老子今本经文颇多差异,故本书除了用王本作主校本外,另选三十三种不同版本作参校本。任何参校本凡经文与王本相同者不录,仅录其经文异于王本者,以便了解今本经文之分歧,及其与帛书甲、乙本之异同。

5、世传老子版本种类很多,本书选用主校本与参校本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版本之经文内容,还有经文特殊或独异今本而近于帛书甲、乙本者,亦详录其经文,而书名出处可见参考书目。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下篇《道经》第一章

第一章(今本第一章)

甲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垣无欲也,以其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曒(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乙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有欲也,以观其妙,恒又(有)欲也,以观其所曒(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又玄,众眇(妙)之门

王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校注结果(缘由详见原文):

1、帛书甲、乙本均做“恒道”、“恒名”、可见帛书甲、乙本均抄录于汉文帝刘恒之前。

2、王本“天地”需按帛本订正为“万物”。

3、“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话帛本正确,王本断句有误。

王弼注:

1、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2、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3、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4、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不可得而”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众妙皆从同“玄”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心本《德道经》校正今本《道德经》,下篇《道经》第一章

心本《德道经》第一章整理如下: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ǎo)。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白话文翻译:“道”这个概念,可以说出的话,就不是永恒的道。“名”这个概念,可以形容的话,就不是永恒的名。“无名”是万物开始的时候,没有名字,“有名”是万物出现之后,如同万物的母亲给起的名字。所以要经常无欲无思,感悟道开始的玄妙;经常有欲,观察道形成后的景象。“无名”和“有名”都是同出于道,名字不一样但是本质是一样的,玄妙又玄妙,所有玄妙产生的大门。

心得体会:

1、老子道经开篇就将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万物出现之前,第二个阶段是万物出现之后。

2、万物出现之前,所有万物都是“无名无形”,万物出现之后,有了人之后,万物才开始了名字,才“有名”和“有形”。

3、人要是想明白万物出现前的情景,就要无欲无思无为。人要想明白“道”的形成和作用,就要用心观察自然,从而找到“道”运行的规律和作用。

4、万物形成之前和万物形成之后都很玄妙,这种玄妙怎么产生的?“道”是通向这些玄妙的大门。

本章中心思想:无名有名,众妙之门。

综上所述:老子在开篇就说明了“道”是一切玄妙产生的大门,也是说明了悟道的方法,一种是无欲,感悟万物形成前的“无名”。一种是“有欲”,用心观察万物形成后的“有名”。“无名”和“有名”皆源于道,“无名”的状态最接近“恒道”,人能够做到无欲无思无为,就离“道”的本身不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