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胖人想瘦要补气,瘦人想胖要补血!

 jdsgx 2018-08-20


天地要阴阳和谐,人体要气血平衡

一个人是胖还是瘦,这些问题都是由自身的气血状况决定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气血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时,人才能健康,同样体形才会适中,既不胖,也不瘦。


胖人想瘦要补气,瘦人想胖要补血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世上会有胖子和瘦子?

我为什么这么胖?

有的人天生瘦弱多病,吃再多营养品也无济于事,这是什么原因?

有的人饭量非常大,每顿都必须吃肉,却始终胖不起来;而我天天喝凉水,体重还是洪水猛兽般地猛增,这是为什么?



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人是胖还是瘦、减肥能不能成功,这些问题都是由自身气血状况决定的。为什么气血对我们这么重要?因为气血是生命的根基。气的作用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血的功能是营养、滋润全身和维持正常的神志活动。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气血有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缺一不可。


胖瘦是体质的外衣,体质才是气血的晴雨表

胖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减肥,瘦人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更强壮。可是到头来,往往胖人依旧长肉,瘦人依旧骨瘦如柴。现实中类似的失败案例真是数不胜数。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极端的治疗思路和荒谬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不吃肉就不会长肉”,拒绝饮食中的一切肉类和主食,仅仅吃蔬菜、水果,最终落个营养不良的下场,肉也没减下去。


有人认为大量运动能减肥,于是游泳、跑步、打球、爬山……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殊不知却在过度消耗自己的气血,弊大于利。


有人认为吃辛辣食物能减肥,因为辣味能使人流汗,而且吃一点点就有饱腹感,可是时间久了却落下胃痛的毛病,严重的甚至胃出血。


更有甚者,随便服用泻下通便的药物,结果弄得肠胃功能失调,疾病在体内蠢蠢欲动。


当然,也有一些身体虚弱的瘦人想要“增肥”,他们普遍认为常吃滋补类食物就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壮和健康,可是最后伤了肠胃不说,还患上了慢性消化不良。


这些人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有效果,还危害了健康。


胖瘦只是气血状况的表象,或者说,胖瘦是一种结果。我们要调整自己的胖瘦,最好是从“因”入手。这个“因”是什么?我告诉大家,体质才是内在的原因,或者说体质和气血状况之间的联系最直接。体质是中医学对于人体的一种认识,对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质的“体”,是指形体、身体,“质”是指特质、性质。所以,“体质”就是我们身体的特质。


体质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的区分要从整体来看,根据各种人群身体情况的不同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可以将体质分为如下9种,分别是: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和平和体质。其中,平和体质的人身材匀称健壮,拥有理想的体形,是我们调整体质的目标。特禀体质者是体质比较特殊的人群。他们容易出现过敏,比如即使不感冒也经常会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等过敏;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容易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而且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但是,特禀体质和胖瘦没有特殊联系。


损有余、补不足,用食物补上欠的气血“债”

中国人讲究食补,那么,食补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知道,健康的身体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如果气血失衡了,身体就产生了偏性。食补就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我们的身体,用食物的偏性弥补、平衡我们身体的偏性。食物不同于药物,它的偏性比较柔和,没有那么强烈,所以食补是常用的补法,适合各种体质的人。


中医和西医对食物的认识角度是不同的。西医总是分析食物的成分、测量食物中各种成分的含量,而中医则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观察食物,这就是食物的性味。性味是指食物的性质和味道,可分为寒、热、温、凉4种特性(四气)和辛、甘、酸、苦、咸5种味道(五味)。中医根据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时间和食物的形状来判断食物的性味。不同的性味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体质的人食用。一般来说,寒凉的食物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适合体热的人食用;温热的食物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适合体寒的人食用。另外,还有一些性平的食物,这类食物的寒热属性不明显,作用比较缓和,各种体质的人都可以食用。


我们在了解了食物属性之后,就会更容易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利用食物的营养功效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膳食来达到增强自身免疫力、延年益寿的目的,以保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归纳了常见的十大补气食物和十大补血食物,这些食物对于滋补气血非常有帮助,做饭、做菜的时候不妨常用。


十大补气食物



十大补血食物


人体上的穴位有很多,功效各不相同。简单总结了10个常用于补气的穴位和10个常用于补血的穴位,需要时进行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病时可治疗,无病能保健。掌握了这些穴位,胜过医生开药方。


十大补气的穴位



十大补气的穴位



十个胖子九个虚,是气虚搞大了身体

气虚体质者的特征:

①脂肪较多。

②声音低弱,不爱说话和运动,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常头晕健忘。

③易患感冒且病程较长。

④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⑤性格内向,心虚胆小。


气虚胖子想要减肥和获得健康,关键是要补气,最简单的补气方法是按摩膻中穴。


膻中穴很好找,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前正中线上。不过,这样取穴有时不是很准确,对于一些乳房下垂的女性就偏离了。此时可以由锁骨向下摸到第四根肋骨,第四肋间隙水平的人体前正中线上即此穴位置。


膻中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上,处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


膻中穴是八会穴中的气会。《黄帝内经·灵枢·海论》里说:“膻中者,为气之海”,它是气之海洋,是全身之气汇集的地方,所以能补益全身之气。人在生气的时候为什么要捶胸顿足呢?就是因为气郁积在膻中穴这个位置了。


不过,按摩膻中穴时,要注意动作不能太粗暴。因为胸腔内藏着心和肺,所以要温柔地对待该穴,按摩时以感觉不到疼痛为度。如果经常感觉膻中穴疼痛,可能是心肺功能出现了异常,最好去医院看一下。


除了按摩膻中穴,还有一种简单方法——食用补气的中药黄芪。古人给中药取名很有意思,“芪”这个字,本作“耆”,意为“老”、“长”,意思是说,黄芪是补气药之长,是补气药中的老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黄芪所补之气非常全面,全身之气皆能补。《神农本草经》说它“助卫气,固皮表,补中气,升清气”。很多中药书籍里面,补气药开篇第一个介绍的就是黄芪。

用黄芪补气,可以泡水当茶喝,也可以做成“黄芪童子鸡”,即用童子鸡和黄芪一起煮汤。煮的时候黄芪可以装入布包,吃的时候拿出来。


有人说补气药不是人参居第一位吗?那我可不可以吃点儿人参呢?我建议最好不要乱吃人参。因为人参补气的力道非常强,不适合长期吃,而且气虚的胖子脾胃功能弱,一般运化不了如此峻猛的药物。若想吃点儿参类,可以选择党参。党参力道相对弱一点儿,不会伤害脾胃,能长期地、慢慢地补气,就像《本草正要》中说的:“(党参)补中益气,脾肺均宜……鼓舞清阳,常服有济。”我给气虚病人开的方子里,也普遍是以党参代替人参。一般情况下,只有病人元气大伤时,我才会用人参。


另外,除了中药和食物调理,气虚肥胖者平时还要注意:不要长期熬夜,也不要过度劳累。


还有更多的内容,不能一一写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