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报道】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评审”机制,评委们又是怎么说的呢!

 旷世缘q33hh84b 2018-08-20
































































































































































评委感言


上海市第十届

书法篆刻大展

08.16~08.26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已经开幕。本次大展评审工作比往届更加严格规范。除了评委在评审现场上交手机、所有作品姓名隐盖用打分机投票、设立监委和媒体观察员以外,首次要求评委签署承诺书。既尊重评委,充分发挥每位评委的主观能动性,又使优秀作品的产生更经得起推敲。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探一探评审幕后评委的感言吧。



周志高

参加终评,感想有三,一是投稿踴跃,新人不断。这次总投稿量书法、篆刻、刻字近二千件,大家参与热情不减,令人欣慰。我的感觉新人要一半左右,新人新面目,所占比重三分之一上下,确实令人难忘。感想之二,流派纷呈,百花争艳。纵观入选作品各种书体,各种风格流派,均一一呈现,百花争艳,琳琅满目。古代经典代表书家或著名碑帖为传承,加上当今时代笔墨精神和自己的体会特点交融在一起,有一种新的风采。感想之三,海派书法,重振雄风有希望。从这次获奖作品提名作品中使我感到海派书法,正在崛起,那种既有江南文化特色的秀逸俊美,点画精到灵动,又融入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时代精神,这与近年常邀请外地名家作品展览和名家来沪辅导分不开的。


例如本次获奖的余仁杰8尺榜书8个大字,以浑厚稳重雄健之'野'字起首,然后在快慢,断连,正草,虚实,轻重,正侧等多种用笔用墨和结体变化中对立而统一,寻求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整体效果,这是一幅十分成功优异的作品,说明作者的眼界和笔力表现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获奖是当然的。

刘一闻

印象中这些年来,书法赛事展事,大到国展小至区域,几乎接连不断。从面上看,此番景象繁荣,自然是件好事,然而借此机会我想说一句的是,书法创作的提高,跟平常所说的不断重复便能熟能生巧的理念,或许不是一件事


多年前,在一次同道间的闲聊中,曾经涉及过相关书法创作的本质性话题,大家谈到,即便对于具有千年文化传统的书法一域,首先也得有个完整且正确的认识,如果从通常意义上看,传统书法中所有的艺术表现特质,也许会让人一时难于看得真切,这是因为书法这门艺术所反映出来的一定程度上的不通俗性所致。在实践上,这个过程也许漫长,尽管有的为书者天赋不低。因此可说,读懂古人无疑是深入创作的前提,面对书法之道的真髓,并不唯勤学苦练甚至废寝忘食便可以获得


尽管如此,眼下整日里埋首于技法训练而无暇顾及其他的习字者却依然大有人在,此中除了青年人外,基至还包括一定数量且名声在外的书家。


两年一次的上海书法篆刻大展即将开幕,总的感觉这次展品比以往有了进步。这个进步,除了新作者的阵容凸显,还体现在整个创作形态与当今流行书风的渐行渐远上。

戴小京

两年一度的上海书法大展又将拉开帷幕,接受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检阅。经过两轮评委的选取,悬挂在展厅中的200余件获奖入选作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上海书法队伍的创作水平。从总体印象上看,这些作品书体齐备、风格多样、技法扎实、体现出较强的创作实力。作为上海的传统,不追逐“流行”,不克隆“时尚”依然是绝大部分作者的认定。这可能使我们在落后于全国步伐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某些原创的成份。这期间的成败得失和由此引发的争议,在此前,时下乃至今一直会缠绕在每个人关心上海书法人的心中。尽管如此,经过了几十年书法热大潮的洗礼,在不断湧入新上海人的上海书坛,略感不足的是,行草小楷较多,大字楷书几乎无人问津,这一倾向其中所透露的信息,依然值得深思

徐正濂

第十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大展作品评选中,我被安排在书法组,难得的未参与篆刻来稿的定夺。


书法来稿基本如预期。来稿尺寸以八尺居多。至于来稿质量,以我浊眼看来,基本一如故常,小有提高。最后获优秀奖的作品8件,行书、草书、篆书、简书、大字、小楷……基本上各书体都有了。倒不是刻意安排,是评委按自己的擅长挑选作品,所评出来的自然结果吧。至于获奖作者,似乎未见黑马。


评委也许未必完全满意评出的结果,但评委都满意评选的程序。程序的公正无可挑剔。在不能、不便互相沟通的情况下各自打票,然后按得票多少决定作品的上下,结果一般都是“斩头去尾”,取中间的温柔敦厚之相。当评选程序和评委的个人好恶、评委的审美眼光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即使评选出的结果不能如一半评委之意,尊重程序,我以为还是正确的。如何提高评选质量,以后考虑。


孙慰祖

全市的书法篆刻展是上海市书协持续举办的展览序列中的重头。此次十届展的篆刻作者来稿,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无论老作者、新作者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超出前几届全市书刻展,总体水平又有新的超越。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沪上中老年名手依然送展作品,体现了对活动的参与热忱和可贵的文化责任感,同时,多位比较年轻的新锐作者以多样的风格追求和相当成熟的技法展现于作品之中,因此,此次送稿作品艺术面貌更趋多元令人感到当下海上印坛的风格总和,正在继承地域传统特色的基点上孕育着新的变局。


评委们的共识是,在有限的入展名额中,适当重视对具有较扎实基础而又体现较鲜明个性探索的作品的关照,重视对展现较强实力和发展势头的新人的关照,同时也保留极个别有争议的探索作品。当然,在风格稳定而为印坛熟知的作者和风格趋向接近的作品中,不得不暂时作出一次有代表性的选取,这是一个遗憾。


艺术创新精神与正确的艺术创新路经和艺术创新方向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参加此次评审再度引发的感触。


张伟生

两年一届的大展,是会员们交流以及发现新人的好机会,本届评审过程中,也确实传递出许多新信息,我作为终审评委之一,在经历了几轮反复审阅投票后,感受到本届入围参展的作品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一,从书体看,行草书(尤其是大草)明显多于其他篆、隶、楷书体,而楷书中,小楷又多于大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书法教育以及书法创作倡导的趋向。


二,从形制看,刻意装饰的风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形式上的'唯美',引导参展者不惜动用各种手法、借助各种辅助材料来粉饰美化作品,这与征稿的初衷是有缺憾的。


三,从作者看,获奖者大都还是会员中熟悉的'得奖户',新面孔少,而参加这样的大展恰恰是非会员所梦寐以求的。建议以后在入展、获奖的份额中,留出一定的比例给新人,这样有利于发掘更多优秀的人材。


李静

我参加了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的终评,面对经过初评层层筛选后留下的四百件作品,终评委掌握着一锤定音的生杀大权,因此,我告诫自己一定要不受一切干扰,只看作品不思其他。


评审是对评委的考量,考量责任心和艺术眼光,考量对书法认识的深度与审美观。在挑选得奖作品时,我在难分伯仲的优秀作品中挑出几张,并在最后每人只能挑一张你认为最好的作品时我毫不犹豫地拿下了严亚军的作品。


严亚军的这张四条屏书法作品,极力渲染大王之萧散平和、简静逸雅。通篇文人味十足,书写性强而又不失法度。理性和非理性的尺度把握了中庸之度。


当得奖作品放在一起由评委们最后定夺时,大家的眼光还是相对一致的,有那么几位作者,那么几张作品,基本功扎实且意趣盎然;信马由缰却又不失法度,确实引领了整个上海市中青年书法创作的潮流,令人刮目相看。


丁申阳

一个展览成功的标志主要是看这个展览的作品艺术水准如何,而展览作品的水准高低也直接反映了评委的审美眼光。


在这次投稿作品中,新名字、新面目的作品比比皆是,水平较高、意识较新也是这次展览的一大特点。从终评的稿件来看,只有四百多件,与入展的两百多件作品相比,落选者水平不会低多少,这就要看作品的“吸引力”了,很多作品论笔墨功夫、书写力都不低,有的超过了入展作品,评委的喜好是一方面,而作品的章法、视觉感染力不够好也是一个问题。让人遗憾的是,上海很多老作者的作品都没见到,是没参与或初评落选了不知道,真正能体现海派风味的作品越来越少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建议组委会在复评中以三取一的比例来进行评选,这样比较符合评选规律。

王国贤

根据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评委会安排和分工,我于7月6日全程参加了书法类投稿的初评工作。在评审过程中,通过浏览投稿作品,对比上届和近年来几次重要展览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投稿数量比上届大幅度下降,个中原因值得探究。上海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大展共收到投稿2200多件,几乎是第八届的3倍。而本届却比上届减少了600多件,出现这种钟摆效应可能有以下原因:在加入上海市书协门槛提高的情况下,不少习书者认为上海市双年大展作品入展即可入会,是难得的机会,增强了参展的积极性,纷纷踊跃投稿,因此九届大展收到的书法稿件激增。由于这次实行了被称之为“史上最严的评审”机制,极少数想通过其他途径入展入会的,不得不放弃面试机会,许多实力不强、抱着碰运气心态的书法爱好者没有如愿以偿,不少中老年书法家早已是上海市书协、中书协会员,不存在入会问题,参展的动力难免打了折扣。与前几届双年大展和平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单项展览相比,这次大展能收到1600多件书法作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大尺幅作品增多,形式花俏的明显减少。此次展览安排在中华艺术宫展出,征稿启事明确作品最大可达八尺整张宣纸的尺寸,为追求展厅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展示过硬的笔墨功夫,与前几届相比,过度拼接、做旧、花里胡哨的作品已不多见。可见近年来征稿启事要求和评审导向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中青年书法家入选作品占比很大,成为大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投稿书法作品大部分出自七零后、八零后和九零后之手,不时能发现质量较好、水平较高的力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每次重要展览征稿期间,上海市青年书协均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动员,并推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对青年书法家的创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不少作者没有围绕展览主题选择书写内容,自作诗文少之又少。这次展览的主题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但在评选中发现,许多投稿作品内容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无关,围绕这个主题自作的诗词文赋就更为少见。


五、整体质量比预期的有差距。总的印象比上届大展没有明显进步,水平一般的作品较多。许多作品面目相似,风格雷同,缺乏个性。和去年在沪举行的“纪念胡问遂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 作品相比,这次展览的整体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晁玉奎

我参加了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的初评工作,感言如下:

一、评审组织工作严密。一是组织健全。由于各组职责明确,保证了评审工作有序进行。二是纪律严明,评审工作一开始,首先明确了纪律要求,评审人员的手机统一保管。三是两个评审组交叉复评,防止和避免因“看走眼”带来的遗珠之憾。


二、对投稿质量的看法。纵观来搞作品,五种书体品类齐全,形式多样,有的是精心设计,风格取法多元,有的工稳隽秀、笔墨酣畅,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精心创作的结晶,特别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涌现了不少新面孔。总之,这些作品反映了当前上海的书法现状,这是一次高质量、高规格、高水平的书法篆刻展览。近2000件作品,多是淡雅古朴,恰到好处,即使有拼接,也是少色淡色,比较统一,颜色涂抹做旧不是很多,重色作品较少。


我感到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行草书领先,五种书体比例失调,篆隶作品相对较少。二是篆隶作品雷同现象严重,小篆都是写赵之谦,写大篆的寥寥无几,有不少隶书作品都是一个面孔。三是大字作品少,即使有几幅,看上去也不理想。


杨耀扬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按照上海市书协评前会议布置,初评要筛下3/4的作品。初评的予夺生杀之权远远超过最后的终评,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初评现场,但见包扎好的作品一捆又—捆,其宽度都在一米左右。这样的宽度就是告知投稿的大尺幅作品非常多,整张六尺中堂左右的数不胜数。


但是这么大的作品没能在评选中凭借它的“大”而得到好处。原因是大作品很多不是写大字:—是小字拼接司空见惯,一块又一块;二是一张纸上有三种以上颜色就如穿戴过于花哨。反之,整张的大作品写大字,—眼望去是学古人的、技法可以的基本都能上。大的作品如此,小幅作品情况我感觉正好是倒过来,比如册页,心平气和,就上了册页总数的一半还多。有些作品对待草法不够严谨,须知再性情勃发也要守规矩。还有的作品对待字的大小过度夸张,在评选中当然被拉下。投稿的小楷作品很多,落选的也很多。一是动作惯性成美术化倾向,还有一个普遍问题是线质又细又硬,点画不沉厚,此种流弊,还有一个外在原因是用熟纸写。熟纸流畅好写,但是点画都浮在纸上,大字楷书的作品大都不注重章法,造成一眼看去就像是小学生的书法,所以大楷被拿下的也很多。在全部来稿中发现写三公分左右中楷的投稿量很少,点画笔势运用较好者得到了评委的青睐。


从来稿的总体看,同质化现象还是很严重,尤其是紧跟全国书法展风格的作品非常多。高质量的作品,评委几乎看一眼就上去了。现在书法界的声音,批评书法人多的是“书法气”,少的是文气、旧气、大气、书卷气,我想这足以引起字已经写得相当好的青年才俊的反思,对自己的书法有一个深度思考。


张索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是上海市书法篆刻实力的一次高水平展示,本人有幸参加了篆刻类作品的初评工作。此次初评从140余件印屏中选取了近70件。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来稿质量较高,从中可见上海篆刻人才济济,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特别是一些有相当实力且在业界颇具影响的篆刻家也投稿参展,这说明上海的书法篆刻生态比较好,非常难得。


二、这次投稿的作品总体上比较注重传统,有宗法师承。但也看到许多带有探索意识的作品,大多有传统根基,难能可贵。


三、评选的程序比较科学严谨有初评、复评和终评,初评为了避免遗珠之憾,只要是传统功力较深或有探索意识并达一定高度的或印屏制作精美者,一般给予保留。

张铭

有幸参加了这次篆刻作品的终评工作,两年一届的大展,作者和评委都很重视,前者期待自己的作品入展,后者期待能评出好作品,以体现上海篆刻的整体实力,这也是评委所希冀的。


个人以为,结果不能说是十分满意,也算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下上海市篆刻的现状。由此想到了对上海市篆刻风格取向的思考,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我们不反对篆刻风格的区域性,但同样也要兼容不同创作形式和不同流派的存在,尤其是不同创作理念的共存和碰撞。当下全国的篆刻创作,可以说更趋于以表达个人篆刻的艺术诉求,体现自我创作价值,而不是简单的,缺乏激情,缺乏个人独立思考,甚至是一种以不劳而获,以照搬别人创作形式或成果为能事。我觉得,我们上海的篆刻依然要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必须注重在个性化表现“艺术”篆刻创作中的主观追求,对传统篆刻向现代篆刻转型和跨越式发展中的积极投入,我们有优势,但优势不等于固化,是值得反思。

    

其次,在入展作品的评审上,对老作者的眷顾和对新人提携上的斟酌是比较谨慎的,特别是当有些老作者明显出现创作疲态,新人的提携也就自然顺理成章,而老作者落选也同样令人惋惜。譬如两个获奖作者均是有功力、有想法,艺术个性比较突出的年轻作者,他们的作品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同。


唐存才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是检验三年来上海市书法篆刻艺术整体创作、发展的现状与高度。此次参加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中篆刻作品的终评工作,即以站在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海派篆刻艺术的立场上选择入展及获奖作品。


在作品艺术水准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向青年作者与女性作者适当作出入展与获奖的倾斜选择是评委们的共识,其目的就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作者、更广泛的篆刻爱好者积极参与篆刻艺术的学习与创作,将历史悠久的海派篆刻艺术薪火相传。


自己也是众多海派篆刻作者中的一员,此次角色的转换让自已更清晰地看到今天诸多海派篆刻家深厚的传统积累以及各自艺术审美个性主张所致的风格多样与艺术韵味独特的艺术特征,这是今天海派篆刻艺术的中坚力量,更是海派篆刻艺术探索创新、迈向历史新高度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王客

受邀参加了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篆刻作品的初评工作,对此次篆刻投稿作品从总体质量到风格类型、作者构成、尤其是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风格呈现出超出预期的多样化,海派篆刻历来秉承文人篆刻的传统文化品格,斟酌古今、境界开阔而风格醇正古雅。而此次篆刻来稿中有许多作品呈现出与传统海派篆刻很不相同的审美风尚,整体呈现一种开放、多样的发展态势。

    

二、作者年龄跨度大,从耄耋老者到初涉印坛的青年,队伍可谓齐整,许多西泠印社前辈也提交了精品力作,而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的学子积极参与也成一支新的力量,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艺术风格,他们对于海上篆刻都是重要的后背力量。


三、有一点思考一直萦绕在心,也可以与大家商榷。我们始终强调篆刻的文化品格,使之不堕野道和匠气,那么,这个文化品格的依托是什么?就传统而言,诗书画是滋养篆刻的最好文化保障,成为一个紧密的文化综合体,上海晚清民国篆刻尤为突出。新中国之后,遗风传承,大抵相似。而对于新时期成长的印人而言,这种文化背景已不复存在,所以诉诸视觉感官体验的艺术属性被强化,审美、风格的极致追求容易导致过度美术化,这或许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有西洋美术、设计修养固然有帮助,但代替不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最基本的要求而言,新时期印人必须加强书法的练习,毕竟,篆是刻的前提,前人讲七分书法、三分篆刻,吾辈能不自勉?


杨贤淼

首先,很荣幸能够担任此次大展初评程序的评审委员,同时也倍感压力。幸好与资深的评审老师搭档!


可喜的是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作品的整体水平高!有不少新人出现,作品从取法上比以往更广!形式多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也发现有不同的书体出现那么些书写方式一模一样的作品,仔细看写的还不错!并非请人代写而是学师父的字。个人感觉:这样是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一些成绩。但前提是学习对象单纯的传统能力要足够高,即便如此,也只能做为一个阶段性起跳板,否则很难再深入下去,临帖也就是装装样子!


王玺

本次展览我负责的初评阶段的工作。对于初评的作品有几点映像比较深刻:第一,整体作品水平普遍提高。第二,大字作品明显增多,尤其是大字行草类作品。第三,优秀的大篆类作品比较少。第四,大部分册页类作品水平较高。


在初评过程中还是能见到不少不符合书法展览要求的作品,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没有取法古代经典,自由体、俗书的现象仍然不少。2.作品尺寸和基本章法形式不符合要求。3.部分作品存在明显的抄袭他人作品的情况。


周殿鹏

作为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现代刻字入展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今年是第二次。


本届书法篆刻大展,我们着重推出新人,在投稿作者中,上海市书刻活动参与的热情和审美层次都有所升华,极大的推动了书刻艺术的健康发展。入展和获奖提名的作者都是这支书刻队伍的新人,由于均具备书法或篆刻的功底,因此在审美和创作能力上体现了较强的水准,大胆的创作思维,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衔接,构成的多样化,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使得他们的作品有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


通过书刻作品的评审,我们也深感书刻作品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些作品的书写性不强,有些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还有欠缺,都有待提高和改进,使这个新的艺术门类,新的艺术幼苗能够在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潘善助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与往届比,有三个特点:

一是,作品的规格尺寸明显增大,八尺作品居多,这与此展将展出于中华艺术宫,征稿启事对规格尺寸作了调整有关,这有利于上海书家与全国书法展览走向接轨。


二是,非会员入展作品数量在整个入展作品总数中的比例与上一届比例大致相当,约占三分之一,说明上海书法事业后继有人。


三是,评审工作比往届更加严苛规范。除了评委在评审现场上交手机、用打分机打分、设立监委和媒体观察员以外,首次开展评委签署承诺书和评委提名获奖作品,写提名理由。评委承诺立足上海书法发展大局,公正评审、独立评审、不徇私情,书法作品面前人人平等,艺术至上。每位评委按规定提名获奖作品,所提作品上放上评委姓名条,全体评委在多于获奖总数的提名作品中再进行集体投票,产生获奖作品。这样做,既尊重评委,充分发挥每位评委的主观能动性,又尽量避免一位评委说了算的不足。评审工作事关广大投稿作者,事关书坛风气,需要不断完善。

章宏伟

两年一次的书法篆刻大展备受上海书坛关注,这次我作为监审参加了本届大展评审工作。评审感言有三点:

一、评审程序合理、公正、科学。这届大展从筹备、收稿和评选是在总结以往历届大展经验的基础上,还借鉴中国书协展览评审工作好的做法。如评委签订保密协议书。评选现场所有人员关闭手机,手机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里,不得与外界联系,以防受外界干扰。


二、本届大展对评委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获奖提名环节,每位评委可以提名4件作品进入获奖提名人选,然后,由全体评委投票,产生获奖作品,评委对所提名获奖作品撰写获奖理由,印入大展作品集,这也是对评委眼光和评审是否客观公正的一个考量。


三、更加注重新人新作。评委们对新人特别的关注,有的评委建议,在相同水平的提前下,向年轻作者倾斜,把机会让给更多的青年作者,鼓励年轻人研习书法。


孙稼阜

"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来稿,质量相比往年有大幅提高,作者书写水平普遍在提高,回归并深入传统,未入帖式的自由书写作品越来越少,这是上海书法篆刻大展坚持临、创并举,以及评审导向对书风正面引导的成果。就书体言,行草为多,但篆隶楷亦占相当比例,特别是楷书数量、质量都有上升。上海为篆刻重镇,本次篆刻作品质量很高。


稿件质量上升,便也增加了评审的难度,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优秀作品入选,初评时,分组评审,对备选作品又进行交叉评审,最大限度减少了遗珠之憾。


整体而言,和全国同步,作品的质量在普遍提高,展览评审体制越来越科学、越完备。从这届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投稿、入选质量看,上海书家、特别是中青年书家水平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这既反映了上海广大中青年书家的普遍觉醒,也是上海市书协近年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引导、服务的结果。




THE  END

十届展专家导览日程安排

时    间

专    家

8.17 周五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丁申阳

8.18 周六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徐正濂

8.19 周日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张伟生

8.21 周二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戴小京

8.22 周三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孙慰祖

8.23 周四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徐庆华

8.24 周五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周志高

8.25 周六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宣家鑫

8.26 周日

(10:30~11:30)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刘一闻

古琴表演时间:10:45~11:45

展 讯

1

展期时间:

2018年8月16日至8月26日

上午十点至下午五点(周一闭馆)

2

展期地址:

中华艺术宫第20、21展厅

(上南路205号)

3

备  注:

提倡绿色出行,地铁7号线耀华路站、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