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好米芾,就应食古化古、融会贯通!

 人生如戏p8i2sd 2018-08-20

王丽君

临米芾《贺铸帖》小品

规格 76cm×47cm

特约评改人:王国柱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山西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

2013—2015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

“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王丽君作品评语:作者临米芾《贺铸帖》,打破了原作的章法,由横式尺牍改为竖式小品。临帖一般应依原作章法实临为主,为了练习行气也可改变原作章法,不论哪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并提高对古人经典作品的认知能力。此件临作总的来看,字形比较接近原作,笔势亦有变化。但米芾丰富的笔法运用,如起笔处既有侧锋,也有逆锋、藏锋、顺锋等多种变化,其笔画本身的起、行、收过程,尤其是线的中段运笔力度、线的笔触,以及或单字或字组中的收放、大小、揖让、交叉及用笔、用墨的轻重、浓淡、枯润等对比关系等,作者还没有更多地体会出来。

临习米芾尺牍,首先要关注其字形结构的基本特征。其上下结构与苏轼的区别是,苏轼为上松下紧,而米芾是上收下放。左右结构与颜真卿又有明显不同,颜真卿左右结构打得很开,外松内紧,全包围、半包围的两竖外阔,宽博大气;米芾左右结构则形成左收右放或右收左放,左上收右下放或右下收左上放,半包围、全包围两竖腰部内收,形成外收内放。

其次还要关注并体会米芾的丰富笔法,随手挥运,因势生发,落笔痛快,气势开张、真趣罄露。当然,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讲,有可能一下子做不到,但是必须通过仔细读帖,强化这种意念,以此更好地认知古人,解读经典。可先从单字入手,分类化解,进而举一反三。同时,还要注意将原帖与相关碑帖结合起来解读,包括作者同一时期与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取法的出处,尽快求得临习的精、准、纯、熟。

米芾《贺铸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规格 23.4cm×36.8cm

宋代书家的美学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创造独特个人风格的意识尤为强烈。对唐代书写技法中严谨的反叛与对个人风格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成为宋代书法发展的力量。然而这种趋势如果不加节制地发展下去,很可能造成散漫无羁、不可收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米芾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平衡的力量,他对前人杰作的深入领会,对失传已久的技巧的提示,与苏轼、黄庭坚一起塑造了宋代书风的整体形象,既有个性张扬,又有对书法复杂技巧的深刻把握,其中《贺铸帖》(如图)就是米芾众多传世作品中重要的墨迹之一。

观《贺铸帖》用笔,既有一拓直下笔法,又有篆籀绞转笔意,方圆兼备。其笔画的方与圆、长与短、粗与细,结体的疏与密、收与放、欹与正,用墨的浓与淡、枯与湿、燥与润以及强烈的书写节奏,在各种对比变化关系中无不有机和谐地化为一体,统一中求变化,矛盾中求统一。力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正如米芾自语“本于笔而成于墨,笔不为墨所累,墨不能游于笔外,纯熟之极,然后浑然天成”。因此看不出米芾“集古”痕迹,极显其功力与个性。米芾善于食古化古、融会贯通的学习智慧正是我们后学者应该汲取的学习门径。

王国柱示范作品

临米芾《贺铸帖》小品

规格 76cm×47cm

更多内容

请订阅2018年下半年

《书法报》

点这里,就这里

GIF

总监丨崔鑫

编辑丨欧阳媛 蒙言

见习丨杨卡

供稿丨2018年《书法报》第3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