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形的差生,多数来自这种家庭

 reneehl 2018-08-20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来源于公众号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1



跟朋友闲聊的时候,她拿出手机翻出一段视频给我看,说是特别好笑,保证我会笑。


我点开,是一段经典老版《三国演义》的电视剧节选。


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前的情节:


三人相谈甚欢,关羽握住刘备的手激动的说:


“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

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

择主之臣,得遇明主,

关某平生之愿足矣。

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

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

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飞听完,立即拱手对刘备说:“俺也一样!”



刘备甚是感动,关羽接续表决心:


“某誓与兄患难与共,

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听完,又立即拱手对刘备说:“俺也一样!”



此刻关二爷补充一句:


“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张飞听完,第三次拱手对刘备说:“俺也一样!”



朋友看完笑道:“哈哈哈,我怀疑张飞根本全程没听懂关羽说啥,只是感觉气氛到了,就赶紧跟着学了。”


她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这个地方是挺有意思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概就是这时候了。


不过心里面也在暗暗想,幸亏张飞性情豪爽,又武艺超群,否则跟这些博学多才,出口成章的人相处,多多少少也会有些窘迫吧。


这并不是圣母心,而是有过太多次类似的体会。



2



最早的这种体会可以追溯到我小学3年级时候的一次转学。




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我们当地的小学校当时是有两种教材的,我转去的小学跟我之前的小学教的东西太多不一样,而且也比我之前学的内容要深。


记得刚到那所学校的时候上数学课,老师特别喜欢提问学生,让学生说解题思路。


而我根本就没见过这种题型,更加不会解,只好在大家解题的时候,拿着笔在本子上抄题目,假装在写。


遇到被提问到的时候,如果前面有同学回答过了,我就小声跟老师说我想的跟他想的一样。


类似于“俺也一样。”


如果前面没有同学回答过,我就低着头支支吾吾的站在那里。


语文老师经常会听写之前学过的生字,说不会写的可以空着。


如果老师听写了一页纸那么多,我空缺的部分就差不多有小半页。


一下子从一个语文尖子生,变成了一个错字连篇的差等生,交上去的时候,都不好意思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但是对于当年只有10岁的我来说,是特别丢脸和严重的。


我的自尊心很强,喜欢做“聪明的,被表扬”的学生。


但是在这里,我不再被表扬了,甚至无法做一个中等生。


从前那种自信的,兴致勃勃去上学的劲头一下子就没有了,


不想被提问,不想参加考试,想追上大家的进度都有点疲于奔命,觉得自己很糟糕。


也许是在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学会很多知识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我不愿意每次都像一个傻瓜一样看同学们解题,回答解题思路,自己在低头装样子;


我不愿意交上面错字和空缺的听写作业;


我想懂的跟我的同学们一样多……


从前的学校是没什么课业压力,也轻松,但后来真的不想要什么轻松,也很想优秀。





3



现在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孩子们的父母,也有父母会问要不要让孩子上特长班,要不要让孩子上幼小衔接,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


我都会给出一个从我自己角度出发的建议:


“要是家里有条件,而且孩子也不抵触,参加一下挺好的。”


也有父母听到会犹疑,


“让孩子有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好吗?”


“数学语文早晚学校都会教的,我也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名,多少分,差不多就行”


“小学没什么关系,就是玩,他初高中好好学就够了”……


我不否认这种说法有道理,没有什么事情是比孩子健康成长更重要。


但是,什么都不学,无忧无虑玩到小学、初中之后,孩子真的就能快乐吗?


以为自己的经验和我所见过的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不是这样。



那种什么都比不上同龄人,每天被老师重点“辅导”,被同学说差生的感觉,绝对没有成绩优秀,知识面宽,有一些特长,能在同龄人中做意见领袖的感觉好。


这不是我们父母给不给孩子压力的问题,也影响到孩子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相信我,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比同龄人差,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在考试中成绩落后


父母这个时候给孩子一些学业、技能上的支持和帮助,会比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




4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女儿在学钢琴,没学太长时间就不想学了,怎么劝说都不听。


后来才从老师那儿打听到,女儿年龄比其他小朋友要小一点,学的也晚一些,所以进步上赶不上其他同学,估计可能是有点灰心。


朋友回家就跟女儿商量,再学一个月,如果还是不想学就可以不用学了,说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女儿终于点头同意。


之后她就开始着手增加女儿信心的工作,先是让女儿给她跟老公当小老师,让女儿把学过的东西反复巩固。


再就是跟女儿比赛完成老师的作业,比赛当然是多数时候都让女儿赢。



不过作弊的时候也不多,因为她音乐细胞真的不怎么样,


也会为了公平起见,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


还跟老师做了沟通,会在女儿有进步的时候,进行公开的表扬。


也就几堂课的时间,女儿上课的积极性就起来了,也愿意继续坚持学下去。


虽然学琴的苦不是这么简单能度过的,肯定以后还会有很多困难的时期,但至少眼下孩子是有勇气面对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不假,没有尝试过,没有失败过,没有坚持过,哪里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呢?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只有失败,也是不能成功的,特别是教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


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小学这个年龄阶段,最爱表现,最想得到关注,也最在乎老师和同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育中,也最忌讳让孩子经常性的有挫败感。


只有让孩子去自己付出努力和汗水,通过自己实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有勇气一直去追求成功。


单纯的想通过避免竞争、避免比赛、避免考试这些保护措施,来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也许短暂时间内有效,但孩子终归还是要面对的。


到那时,她还是会受伤,会逃避,会后悔自己当初,自己父母当初,为什么没有推自己一把。



5



很多孩子们天性是活泼的,好学的,聪敏的。


但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很可能因为一时间的错觉,而误以为孩子想要的是毫无压力的放松,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任性,是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而一直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让他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很认同罗兰的一句话: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


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孩子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当然有爱、有耐心、有尊重,也许还有巧克力、有棒棒糖。


但是多数孩子们长大后,都会后悔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坚定的支持。




他们不想懒惰的,一事无成的度过自己学习的黄金年龄。


他会想成为更强的人,想让自己的天赋被发现,被培养,想去过更好的,更有选择权的生活。


也许现在孩子们还没有强烈的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还太小,还是未成年人,还不够有能力解决自己想和做之间的矛盾。


但父母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他们变得更有知识,更见识,更有礼貌也更加优秀。


当他有一天自信的站在同伴面前,对自己的生活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会非常感激这一路上,你给过他的那些温柔而坚定的教养。





上海家长

面向上海,服务家长

升学 | 育儿 | 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