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鹏老师关于《课堂教学如何展现教师的核心素养》讲座实录(连载二)

 heitudi 2018-08-21

       学校课堂教学发展趋势的思考

二  



课堂教学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老师的素养决定课堂教学高度,学生学习状况主导着课堂容量;你的备课状况决定了你的教学质量;这是环环相扣的,这里还借用物理学中小球共振现象来阐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也是一个共振过程,共振只有在同一个水平上,犹如在同一个反应堆里才会有一定的化学反应,同时,还可联想到生物老师经常说的在什么高度种什么树,所有这些理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说,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有质变。所以说,我们老师应该思考怎么去教?对文科老师来说,要具有一定的理科知识素养,用理科的逻辑思维素养拔高你的文学涵养,我国一位科学院院士说过:文理交融,必成大师。

课堂教与学又怎样界定呢?课堂教与学,不是单向流程,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那我们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学生不学呢?是因为老师的语言不到位,没触动到学生的内心?还是老师的讲课角度不到位造成的?还是师生的心灵不在一个层面上?课堂教与学实际上就是一个模糊的运行过程,老师在教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因此,教与学是不可分离的。

课堂教与学的分布是什么?以前是学校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现在除了学校所拥有的这些之外,还有网络、数字信息技术和自媒体等等,当然还有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美丽的大自然,这些都是我们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潮流。作为老师,既要关注我们本学科的素养沉积与积淀,还要关注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其形成的脉络。

作为老师,既要思考课堂教学目的是什么?也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一位好教师,他心中最关心的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自由状态、与人分享思维的自由和心灵放飞的自由,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永远走在刷题的学习路上的学生永远得不到学科知识的内涵,做题只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分数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启迪孩子的思维,唤醒孩子的灵魂,让孩子的心灵自由放飞,培养他们独立观察世界的能力。每位老师应该记住,教学千万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

       请看这幅示意图,我用一个课堂教学变化趋势图来形象的解释一下:唯有学会学习,学会教学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提供自学自练和自悟的机会,对教材的处理要遵循有所教有所不教的法则,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悟”的过程,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感悟,他们怎么可能获得深刻印象呢?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晰地明白:课堂教学与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的核心素养实质上就是:教师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当然包括教师的综合素养。作为教师既要熟悉教材,我这儿指的是本学科整套教材,而非一本教材,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情,家境等)以及对教材教学的收获。谈到这里,我也不得不说一说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在常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要每位老师对自己所做的一点一滴要记录在案,不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

还有,大家以为写论文做研究就真的那么难吗?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大家坚持每节课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少则一句,多则三五句,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你就会找到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也会找到你的研究方向。那么所谓的论文,研究专题等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对各种流行教学模式的反思

三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来谈一谈对“导学案”的考量与反思。从实际情况而言:导学案的这种教学模式实质是老师一头热的产品及推广,也就是说一个有头脑的老师带着一群老师一起做的事。表面上看这种“导学”模式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究研讨制定;再加上“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方案”这些美丽的词藻。实际上,在教师操作起来并非如此,实际上是:有人突发奇想,然后几个老师分头出题,每人一部分,在凑在一起印出来,这就是导学案,我们只要看市面上买的种种挂着“导学案”噱头的教辅材料,和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实施的所谓“导学案”的教学环节,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权利。只是一味被动式地执行。只要认真反思一下,我们就知道:导学案最大弊端在于它不是学生所想,而是老师单相思。尽管这种模式会有所收效但收效不理想。我们知道导学案所推崇的三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这所谓的三步骤,都是事先预设的,若是教学现场学生的反应不在老师所设置的范围内,那又会怎样呢?因此,我想请问大家一句:我们生活中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有预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生的学习途中跟本就没有预演,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养和专业素养的对所发生问题的机智冷静的且充满智慧的应激反应。所谓预演实质是一帮聪明人让一堆不明事理的人跟着后面推动的结果。因此导学案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其作业不仅繁琐而且量大,最终结果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而让学生失去的却是真正学习主动性,整个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刷题。我对导学案的反思是:导学案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不是以学生为主导。导学案只是照顾了部分学生,没有顾及到全体学生。

第二我们来谈谈对“同课异构”的考量与反思。“同课异构”的宗旨是指不同的老师在相对统一的时间使用相同教材内容和教学背景,但却是根据学生实际状况,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视觉和不同理念的教学设计。我们知道来自不同地域的教师,生活在不同家境的教师,对教学理念有不同追求的教师,他们在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时,他们的眼光和视觉绝对不同。同课异构的宗旨就是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鼓励各显风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每位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演绎,但各自的教学过程都彰显出他们对课程要求与教学目标不同理解,我们常说:教师理念与教学视角,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必定各有所长,各自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同课异构”的精髓就是鼓励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彰显个性,批判与继承,个体与集体要做到资源共享。

我们常说:教师的学养等于课程理解+专业素养+个人阅历+沟通技巧。

我对同课异构的反思就是:体现每位教师学养的综合展现,倡导每位老师对教学环节的把握要有一剑封喉,一针见血的本能和智慧,“同课异构”我称之为“特种兵战术”的教学比武形式。

第三,对微课的考量与反思。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环节的手段,也有可能是记录教师课堂内外教学过程,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它最初起源于广东省佛山市的一次教研活动。其特点是: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在1-10分钟之内;教学内容较少,一般只围绕1-2个教学要点进行的教学手段展现;资源容量较小,多为片段或桥段式的呈现;资源组成的情景化比较明显。这种模式属于”碎片化“的微系统。只能针对特定目标人群传递特定内容,自身仍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达到的教学要求还有待考证和整合,因为这种教学表现手段无法系统化和顾及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因此,微课只是一种细枝末节的精致,它是否经典是否实用还需要考量。 

       第四,慕课的考量与反思。慕课是国外的“舶来品”,一种在线课程的开发模式,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课程开发模式。它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也是在线教育的一个突破。大规模开放性网络课程打通了全球资源,只要登陆慕课网站,就能免费学习来自供应商制作的课程。我们也将其称之为自媒体教学课堂教学。这种授课形式,我们现在用流行的话语说:就是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结合,对这种教学形式和模式我们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和应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个极大的冲击,对我们在座的老师而言正是一个新的学习和接受的过程。因此我们常说,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教师无时不刻不在接受新生事物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对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都要形成个人反思和分析,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跟风。

 图文编辑由云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英语学科教研组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