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声只是手段,《相声有新人》的本质其实还是在做“人”

 alayavijnana 2018-08-21

 

继《笑傲江湖》、《生活大爆笑》和《欢乐喜剧人》之后,最近,东方卫视又播出了一档全新喜剧类综艺《相声有新人》。跟前几档不同的是,这次是专注在相声这一个单一领域。

 

坦白讲,在喜剧人才紧缺、喜剧类综艺模式陈旧的大环境之下,东方卫视还能坚持延续自己的喜剧类综艺的品牌,实属不易。

 

从已经播出的前两期节目来看,不难发现,《相声有新人》的核心看点是相声竞演。节目邀请了63组相声搭档参与其中,并由郭德纲和张国立担任召唤师,完成战队组建,以及后续战队对抗等赛制任务。也就是说,《相声有新人》通过赋予节目整季的赛制,让相声之间有了非常明确的竞技感。



其实《相声有新人》还不算第一档专注相声领域的综艺节目,一些大大小小的相声比赛也能时常看到。而相比之下,《相声有新人》因为有了郭德纲和张国立的号召力,似乎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所以本篇,冷眼君就来重点说说《相声有新人》这档节目。

 


年轻化表达,让竞技逻辑更合理

 

说实话,相声是国内观众最为熟悉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但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艺术形式。因为从舞台呈现来说,相声足够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舞美灯光配合,就是俩人说。所以相比小品的舞台表现,相声真的不太占优势。

 

就像之前的《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虽然也有卢鑫、玉浩,岳云鹏、孙越这样的相声组合获得总冠军,但和其它类型的喜剧形式相比,总觉得不是在同一维度下的比拼。尽管单个的作品质量都很高,但评判标准的那个平衡点始终有点模糊。



而这次的《相声有新人》,把艺术形式做了一次统一,在同一个标准之下,相声演员们通过竞演完成晋级或淘汰,观众也知道该如何去进行比较和评判。所以冷眼君觉得,这样的节目才具有了合理的观演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整体的表达方式上,《相声有新人》借用了时下流行的真人秀元素,让传统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观感。如果说《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都属于作品逻辑的话,那么《相声有新人》就是典型的赛制逻辑,有着明显的真人秀属性。

 

据了解,《相声有新人》和《欢乐喜剧人》都是由东方卫视的独立制作人施嘉宁及团队制作,能看得出来,该团队在寻求年轻化表达上,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冷眼君认为,大概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打破相声表演的常规舞台

 

我们都知道,在过往的喜剧类综艺里,所有作品的表演都是在我们常规印象中的舞台上,观众在台下就坐。而《相声有新人》打破了舞台和观众的那种区域感,创建了一个“相声小镇”的场景化舞美作为整个节目的中心广场,所有相声搭档都会聚集在此。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借用了《热血街舞团》的“热血之城”和《这!就是街舞》的街头场景的概念。确实很像,但是自己想想,这种垂直领域的艺术形式,让其回归专属的场景之中,是非常合理的思路。比如这个相声小镇,两侧其实有一点码头的感觉,中间则是对应了相声园子的味道,所以让相声回归码头或天桥下,回归正宗的相声园子,不仅让观众觉得很有代入感,也让所有参加比赛的相声演员感到无比亲切。

 

这是中央广场,在郭德纲和张国立分别所在的考核区域里,也在尽量还原在园子里听相声的感觉。除了屏风、折扇等元素之外,两侧的观众围坐在八仙桌前,听着相声,如果桌上还能放置一壶茶水,可能就更像园子的氛围了。



所以从整体的视觉来看,《相声有新人》在尽量让相声回归到它应该存在的场景里,一方面也是让相声演员们有一种亲切感,一方面也是借此向观众普及与相声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2、放大真人秀部分,形成赛制压迫

 

要想跟过往的喜剧类综艺有明显的区隔,放大真人秀,并设置相对有压迫感的赛制,可能是最好的一个方向。

 

节目总共邀请了63组相声搭档,他们首先将自主选择想要去郭德纲还是张国立的战队,并接受他们各自的考核。相比我们习惯的选手上场,评委导师坐在对面,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然后抢人的那种模式,《相声有新人》把第一次的选择权交给了选手自己,自主选择接受郭德纲或者张国立的考核。

 

自主选择考核的召唤师之后,规则要求两个战队最终都只有10组晋级的名额,这就让每一组搭档都有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还要求,每一组的表演时间被控制在4分钟,也就是说你必须在这4分钟之内,亮出绝活,赢得两位召唤师的认可。

 

所以说,《相声有新人》有着非常明确的真人秀属性,是赛制逻辑之下的一场相声竞演,冷眼君认为非常合理。

 

3、赛制压迫下的对抗性被加强

 

前两期看下来,也因为是这种比较残酷的赛制,让选手之间有了很强的对抗性。专治不服、“干”掉对方等狠话也是层出不穷,火药味十足。



尤其是第一期博士夫妻的“公式相声”一出,几乎遭到了所有相声演员的diss。而有经验的相声组合,也巧妙的把博士梗、公式梗临时加进自己的作品里去,完成相声里的“砸挂”,选手们表演得很过瘾,观众看得也觉得很高级,这才是相声园子里该有的一种状态。

 

郭德纲曾说:“我会说话,你也会说话,为什么你要花钱来听我说话,这就是一门技术了。”所以,别看相声的形式简单,但是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选手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自己的功底,也可以通过互相砸挂体现自己现挂的实力。总之在现有的赛制之下,选手们可以有更多自由的发挥,充分展现相声艺术的技术手法。

 


相声是手段,节目本质还是在做“人”

 

刚才说到了,因为《相声有新人》在真人秀方面的增强,让节目有了更多的看点。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在这个节目里,相声其实只是一个塑造人物的手段,《相声有新人》的本质其实还是在做“人”。



尤其是在初期的群像人物里,如何塑造好重点人物,如何讲好故事,这就是作品逻辑向赛制逻辑转变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从已播出的前两期来看,导演组刚好把握住了这两点。第一期,博士夫妻极具争议的“公式相声”成为了最大的话题,由此带动了第一期的话题总量,引发了网络的热议。不过看起来是对“公式相声”的讨论,其实让网友回到相声本身,去思考传统相声与所谓的新相声之间的平衡点,相信这也是《相声有新人》希望通过节目实现的效果。

 

到了第二期,节目开始回归选手背后的故事,以及整个相声行业的现状。有大量北京、天津之外的年轻人,不甘寂寞,坚守着自己的这份对相声的热爱,让所有人感到动容。对于这样的故事,中央广场的其它选手有着切身体会,电视机前的观众则是通过这些选手的故事,了解到了相声这个行业的真实状态。

 

所以冷眼君认为,《相声有新人》其实是一档以相声竞演为手段的真人秀,聚焦相声行业,讲述相声人自己的故事,跟过往的喜剧类综艺相比,叙事和表达确实不太一样,整体品相也不错。

 


如何克服电视对相声表达的局限

 

其实郭德纲曾多次在媒体采访中说过,电视节目的呈现方式和相声的完整表达是有不可调和的冲突的。主要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时长问题;第二,包袱类型的问题

 

时长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因为时间有限,给不了每个作品完整的时间去表现。比如郭德纲、于谦参加的春晚,就是因为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导致整个作品的节奏和包袱其实都出现了一些瑕疵。



我们再来看《相声有新人》,在前两期战队考核中,每组的表演时间被要求在4分钟以内。但是要知道,相声是讲究故事和情景带入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就需要时间作为保障。而即便只有4分钟,后期也会因为时长原因,对重点人物和非重点人物进行取舍,甚至在4分钟的时长里还要进行剪辑。而在园子里的相声作品,平均都在30分钟左右,即便是《欢乐喜剧人》里岳云鹏孙越的表演时长,平均也都有15分钟,甚至更长。

 

当然,战队组建的考核是一个快速了解的过程,相信随着赛制的深入,人数的减少,对于单个作品的呈现会更加完整。其实,这也印证了冷眼君前面说的,节目是把相声当作了一个手段,所以,选手必须要遵循这个手段的规则,尽量让自己走得更远。

 

至于包袱类型,其实就是相声本身的内容。相声作为一门诞生于天桥下的艺术形式,势必会有大量的伦理梗的包袱设计,但是这类包袱类型就不适合于电视节目播出。所以如何在后续的作品中,让包袱的设计更加高级,又能获得好的效果,就需要两位召唤师和所有晋级的选手们共同去创作完成了。

 

总之,《相声有新人》两期看下来还是不错的,冷眼君也期待着后续的赛制内容,同时也希望能有优秀的完整的相声作品能够被观众所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