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吾睲艺术网 2018-08-21

本网讯(袁艳/报道)2018年8月18日下午,“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此次展览也是艺术家首场个展。现场展出了艺术家卢俊舟30余件(组)近年作品。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卢俊舟的作品强调了汉字的空间构成和书写的节奏韵律感,笔下顺应自我的心性而发,贯通连接未来与历史的“平行”之道。文化艺术界领导、艺术家与媒体代表、现场观众百余人受邀出席参与此次开幕式。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向卢俊舟颁发捐赠证书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黄惇在发言中,首先对此次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他谈到:“卢俊舟的作品今天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展厅展出,我认为他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框架,有了他自己对中国文字的理解而形成的艺术语言,也正因为他突破了书法和绘画的框架,才有了现代艺术样式的价值,奇怪又新鲜,他的这些书写给予观众生动的体验。”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艺术家卢俊舟致答谢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宏伟谈到:“进入苏博,看到卢俊舟的作品,两者之间仿佛就有一种空间的契合。同时,我在卢俊舟的作品里看到了他将中国元素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一面。”

此外,作为卢俊舟少年时期的书法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索在发言中也回忆了两人在近三十年前的相识经历。一个有着淳朴和纯真眼神的少年,怀着学习书法的坚定信心,打动了张索,有了一场师生情缘,并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相互交流,探索书法艺术。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吴越春秋》220cmx22cmx40 2018年

开幕式现场,卢俊舟将2018年新作《壁》捐赠给苏州博物馆永久收藏,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向卢俊舟颁发了收藏证书并合影。

卢俊舟在2018年最新创作的《吴越春秋》作为此次的重点作品首次现身,此幅作品由40件单组竖幅作品集合而成,也是为本次个展而特意创作的。《吴越春秋》文本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以当代人的视角呈现对苏州历史的关照和考察。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苏州博物馆艺术顾问 、艺术家刘丹与艺术家卢俊舟观看作品

卢俊舟用朱笔在放大版的木牍上进行书写,再以斧劈而上,最后全篇以墨复之,制成拓片,字的留白与背景中的墨色以及隐约泛出的朱砂色相交融,在古朴间叠加了一份刚硬的味道。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璧》的展览现场

书写的行为完成了艺术家对于历史和文化个体解读,劈砍、拓印则是还原了对崇高的演绎和传承的再现,作品呈现的叙事意义,在保有含蓄的悲悯和当代批判意识的同时,又为观众打开一扇可供靠近的文学窗口。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艺术家卢俊舟向来宾介绍展览作品

同时,为了契合展厅空间,卢俊舟以现代展厅的“影壁墙”为灵感,题写了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梦》则是一幅艺术家与自然合作完成的作品,在突来大雨的冲刷下,宣纸已经近乎纸浆的状态,当墨水溅起再化开,字形与墨色的渐变形成一种独特的质感。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艺术家卢俊舟接受媒体采访

在结构性创作外,《秦时明月》、《吟龙》、《尘埃》等作品延续着他对于纯粹书写的回归和当代审美的探索。

书法是艺术创作,也是卢俊舟个人思考的实践过程。在卢俊舟看来,艺术是界于有律和无律之间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是一种直觉和本能,使之回到艺术的本质状态,归于自然。

“平行一一卢俊舟个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一一书写不被局限的空间

“平行”卢俊舟个展宣传海报  

从审美角度出发,卢俊舟的作品是立足于传统审美向当代审美进行的转换,书体结构的表达,空间感是其最突出的特质。同时,艺术家用自身触动的感官追求作品的韵律,展现了基于自我情绪所形成的节奏感。这些起承转合的笔画空间,又似乎在呼应着传统书法学理中的“筋骨立形”。

通过书写,卢俊舟一直在尝试延展自己的边界,空间则是建立在一次次的破坏消解后,而再造的实验中。面对这些生成的律动,我们打开全部的视觉张力,审视这个由此诞生出的“新知”。

据悉,该展览将在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展出至10月2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